一夜之間,H&M在中國儼然成了人民公敵。一場與官員制裁相呼應的史詩級制裁戰已經打響。(圖片來源:Kevin Frayer/Getty Images)
【看中国2021年3月28日讯】一夜之間,H&M在中國儼然成了人民公敵,從五毛、官媒到中國商務部、外交部,都在發出憤怒的吼聲:不許吃中國的飯、砸中國的碗。官媒還點名Nike、Adidas、Burberry等國際品牌也發表過與新疆棉花切割的聲明,一些品牌代言人慌忙宣佈解約,以躲避新一輪義和團式的圍攻。罷買國際品牌、抵制明星藝人,套路雖與2018年中國官員所形容的史詩級中美貿易戰相似,但今年適逢《辛丑條約》簽訂120年、中共建黨100年,中共背後的政治動機更為明確、更為強烈,一場與官員制裁相呼應的史詩級制裁戰已經打響。
打響制裁國際品牌的「人民戰爭」
H&M突然被翻舊帳,顯然與中歐制裁戰相關。歐盟早前宣佈制裁新疆4名官員和一個官方機構,是六四事件後首次,中國隨即報復,制裁歐盟10名議員、學者和4個議會機構、智囊組織。令人關注的是,中國過往針對美國的制裁,通常是對等報復。去年7月10日,美國制裁新疆4名官員,中方則制裁美國3名議員、1名官員。去年8月7日,美國制裁夏寶龍、林鄭月娥等11名中港官員,中國則制裁11名美國議員及人權組織負責人。
中國對歐盟的不對等制裁,不只顯示中共揑軟柿子的心態,更凸顯中共的政治意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回應說:「今天的中國不是伊拉克,不是利比亞,也不是敍利亞,也不是120年前的中國,外國列強架起幾門大炮就能打開中國大門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華春瑩信口開河,拿伊拉克等國家說事,是對弱小國家的不尊重和侮辱,更是急於表現今天的中國的強大,不是120年前簽署《辛丑條約》時可比擬。
然而,歐美制裁中國官員與打開中國大門有何關係?這是政治制裁,不是貿易制裁、不是要中國開放市場。中共除了對美歐的人權狀況反唇相譏之外,最拿手的就是對內煽動民族主義情緒,對外以中國市場要脅歐美企業和政府。五毛、官媒聞笛起舞,先拿H&M開刀,再劍指Nike等國際品牌,一場制裁國際品牌的「人民戰爭」就這樣打響了,而中國外交部則隱形了,聲稱這是中國民意不可欺、不可違,再也不能接受「一邊吃中國的飯、一邊砸中國的碗」。中國商務部也覥着臉要相關企業尊重市場規律、糾正錯誤做法,避免商業問題政治化。
「中國棉花軟人硬」砸了自己腳
把商業問題政治化,正是中共所擅長的,而中國的企業則擅於把愛國當作商機。一方面,官媒、官網在狙擊H&M、Nike等品牌及其代言藝人、明星時興風作浪,但就避談中國國家男女籃球隊、足球隊、田徑隊等要不要解除與Nike合約,明顯是欺軟怕硬。另一方面,多家中國服裝品牌,不管原本是否與新疆棉花有關,都乘機表態使用愛國棉、搶佔外企被迫退場的份額,刺激股價飆升。
這場以新疆棉花為焦點的史詩級制裁戰,被官媒宣傳為「中國的棉花很軟、中國人很硬」,其政治意圖昭然,就是要宣傳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已經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不再接受120年前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這是要向中共建黨100周年獻禮,更是要宣揚共產黨特別是習近平的偉大光榮正確,維護他永續主政的地位。
只不過,這場制裁戰可能讓去年底完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胎死腹中。中方為聯歐抗美,在談判最後時刻承諾遵守國際勞工組織規則,如今在新疆棉花涉及強迫勞動問題上,與歐盟對抗、與歐美品牌對抗,狠狠地砸了一些國際品牌的碗,豈不是同時狠狠地砸了自己的腳,成了歐美加強聯盟的墊腳石?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