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台灣缺水危機又來了 水利專家提3大解方(圖)

 2021-01-02 11:4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台灣近期北部水情維持穩定藍燈,中南部卻是「求水若渴」。如何通過彈性區域調度成為了當務之急,有水利專家也對此提3大建議。圖為曾文水庫。
台灣近期北部水情維持穩定藍燈,中南部卻是「求水若渴」。如何通過彈性區域調度成為了當務之急,有水利專家也對此提3大建議。圖為曾文水庫。(圖片來源:中央社)

【看中國2021年1月2日訊】台灣2020年豐期無颱風襲台,近期北部水情維持穩定藍燈,中南部卻是「求水若渴」,呈現兩樣情,也再度凸顯水源不均的問題。而如何通過彈性區域調度,比如北水南送等方式調配水資源,成為了當務之急。對此,台灣水利專家提3大建議,包含重視生態保育、強化落實節流,以及提升水資源管理科技。專家還認為,台灣應調漲水價,以價制量來宣導水資源的珍貴。

台灣缺危機又來了

據《中央社》報導,2020年寫下一項極端紀錄,豐期無颱風侵台帶來雨量,是1964年以來僅見的。

台灣雖平均年降雨量雖達2500毫米,但是因降雨集中豐水期、地形陡峻,水資源不易存蓄利用,加上人口稠密,換算成每人每年能夠分配降雨量4000噸,不及世界平均值1/5。「台灣水資源問題的挑戰,如同撒哈拉地區的國家一樣險峻」,經濟部水利署對用水提出警告。

除了患寡外,台灣的水資源更嚴重的是患不均。前陣子拜東北季風所賜,紓解岌岌可危的北部水情,石門水庫的蓄水率上升到逾6成,翡翠水庫也升至9成以上,甚至需要放水調節。

然而中南部水庫存量節節下降,比如全台最大水庫曾文水庫,蓄水率只剩不到1/4;而新竹、苗栗和台中也因水情不佳,進入第二階段限水,且嘉南地區2021年第一期稻作都宣告停灌了。

北中南水情大不同 北水南送的議題再度浮上檯面

對此,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表示,北水南運需要布建較完整的管網系統,由於水資源的輸送多半利用重力,而台灣河川間有分水嶺,若要跨越多區運送,須要翻山越嶺,困難度較高,儘管工程技術上可以克服,但成本會相當高昂。

區域調度成為短期手段的主要方式,目前已有多地實施,如板新二期計畫使翡翠水庫供水給新北市板橋、新莊等地區,而石門水庫的水則用來滿足桃園地區用水,部分則支援新竹地區。

王藝峰表示,高雄、台南間也有,如南化水庫的原水可通過聯通管送到高屏溪攔河堰,再送到澄清湖水庫。苗栗與新竹、雲林與嘉義間,也都有類似的作為。

水利專家提3大解方

中研院地球科學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表示,台灣旱象越來越頻繁,1900年至1950年,台灣僅發生一次乾旱,但是1960年以來,台灣已經歷5次比較大的旱災,分別發生於1963年、1980年代、1993年、2002年到2003年,以及2015年。

汪中和分析,隨著人口的增加、產業日益發達,旱象的衝擊越來越全面了;此外,台灣降雨南北分布不均情況也越來越嚴重,水資源運用與調配壓力也越來越大。

汪中和表示,能源、水和糧食,是國家發展的要素,然而一旦無水,不僅發電會受影響,糧食生產也會受衝擊,政府應致力朝健全水文環境的方向發展。

汪中和提出3項長期方向,第一,生態保育應優先於開發。「一個人若身體不健康,就沒辦法有好的發展」,他認為,台灣環境過去受到很大傷害,應先療傷止痛,尤其是中央山脈,若能保育得宜,就有最好的綠色水庫能夠留住水資源。

第二,即節流比開源更重要。汪中和認為,政府為了找水,規劃挖地下水井以及建海水淡化廠等,都是好方向,但節流比開源更易做到,效果還更大。如台灣農業用水占比高達7成,一年需120億噸左右,若農業節水成效能提升到1成,就能省下12億噸水量,這是曾文水庫容量的2倍。

汪中和說,政府為了發展經濟,不斷開發工業區,近期也有很多的台商回流設廠,使工業用水需求增加,若能夠提升工業用水回收循環比例,將能有效降低壓力,台積電已能做到工廠用水的9成回收再利用,預估工業若能將6成的用水回收再利用,一年可以省下一座曾文水庫的水量。

在生活用水方面,汪中和說,台灣人平均每天用水超過250公升,甚至在台北等都會地區超過300公升,這是因為水價太便宜,導致民眾無意識到水資源的珍貴,應適度調漲水費,以價制量,若每人每天能夠減少用水50公升,整體節水量將很可觀。

第三,加強水資源管理科技。汪中和對此表示,目前由於供水壓力很大,政府擁有北水南調等區域調度計畫,制度性的管理調配對水情很有幫助,不過,台灣仍應該向以色列等國家學習,提升監測管理與數據掌握,在問題發生之前預先防範,並且投資協助產業研發科技。

前內政部長、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鴻源亦說,建水庫等開源代價太大,台灣無開源空間,只能朝節流規劃,若能將生活污水回收再利用,一天能回收285萬噸的水量,可供1000萬人用水,不僅比蓋水庫便宜,還符合循環經濟理念,把節水產業做出來,還可到全世界賺錢。

李鴻源指出,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業用水比例應有所調整,以台灣而言,合理的農業用水不應占到7成,灌溉用水蒸發損失等,均有改善的空間;台灣水價是全世界的1/4到1/6,使水資源被視為理所當然,水價應該至少提高至政府開發水源的成本,才能夠促進節約用水,帶動相關商機。

責任編輯: 許天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