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習慣使用單側膝蓋,容易演變成姿勢不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膝蓋痛的時候,行動時就會盡量避免用到比較痛的這側膝蓋。如果只是暫時性的休養倒是無妨,要是變成日常動作的習慣時,肌肉就會不斷變弱。長期拖著腳走路、將脊椎彎向單側行動時就會養成習慣,進而成為固定姿勢,演變成姿勢不良(手腳位置或關節角度,會對日常造成障礙)的問題。
要是以為這只是姿勢方面的問題,那就大錯特錯了。神經的出入口就位在脊椎,變形的脊椎骨會壓迫神經,對神經連接的內臟作用造成影響。
確認姿勢是否正確時,不能只看靜態姿勢,還必須看「正確的運動方式」以留意身體動態,如此一來,應該就能夠看出平常不太用到哪些肌肉了。運動方式的改變,會對外型產生肉眼可見的變化。
打造筆直漂亮的雙腿 改善膝蓋痛
想要改善膝蓋痛的話,只要強化以前沒有正確運用的肌肉即可。退化性關節炎的高風險族群,原本就沒有好好運用足部與雙腿肌肉,通常都有姿勢不良的問題。
打造筆直漂亮的雙腿,是改善膝蓋痛的第一步。
因此我才會表示,打造筆直漂亮的雙腿,是改善膝蓋痛的第一步。只要能夠檢視自己無意識間的壞習慣,找出對膝蓋造成負擔的動作與姿勢,就有助於發現衰弱的肌肉。如果能夠以正確方式運用各處肌肉,就能夠同時獲得健康與美麗。而這裡的第一步,就是要先了解骨盆習慣的運動方向。
檢視骨盆是前傾或後傾
請各位試著想像外國人的模樣。美國、非洲、俄國、巴西、中國、印度、菲律賓、泰國等,是否發現各國都有不一樣的儀態呢?因為從祖先身上繼承到的基因(DNA),會造成民族差異、體格、皮膚、眼睛與頭髮等的顏色、體味、對酒精的耐性等差異。
因為天生骨架不同,骨架也會影響習慣、肌力、關節可動範圍等,而這些都會造成體型上的差異。就算是從事同一項競技運動的人,也會表現得好與表現得不好的人,我認為這方面的差異就源自於是否了解自己的身體特徵。
腹部總是往前突出、臀部總是朝下垂著、頭部總是往前傾倒——這些其實都是當事人才感覺得到的特徵。
骨盆前傾型。(圖片來源:采實文化出版社提供)
骨盆後傾型。(圖片來源:采實文化出版社提供)
O型腿、X型腿、XO型腿、骨盆的方向、脊椎的彎曲狀況等都因人而異,從這個角度來看也可以知道,就算乍看運動方式與他人相同,實際上的肌肉運用方法仍不盡相同。只要運動時能夠留意身體必須動用的肌肉,想必成果也會出現驚人的差異。
本文由采實文化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10天擺脫膝蓋痛:不開刀、不手術!3大鍛鍊操 × 5大運動法,專業治療師的膝蓋自癒重生計劃》,作者:高田祐希。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