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醫的精妙:一味藥物加減 效果差異大(組圖)

 2020-11-18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在清楚藥物作用的醫生眼中,一味之差,都能彰顯它卓著的效果。
在清楚藥物作用的醫生眼中,一味之差,都能彰顯它卓著的效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使用中藥,許多時候要注意藥物用量的比例。還有,加一味或減一味藥物之時,它們的效用就有很大的不同。

「桂枝湯」加減一味

東漢著作《傷寒論》的張仲景,在書中開出了許多很有名的處方,例如:治療太陽病的「桂枝湯」、「麻黃湯」、「大小青龍湯」等。

舉以上這個最有名的「桂枝湯」來說,它的藥物組成僅五味藥而已,「桂枝、芍藥、炙甘草、生薑、大棗」。

「桂枝湯」本身就有芍藥,如果多加1倍成2份芍藥,就變成了「桂枝加芍藥湯」,治療「桂枝湯證」,腹「時痛」者;如果這個「桂枝加芍藥湯」再加大黃,就成了「桂枝加大黃湯」,治療「桂枝湯證」,腹「大實痛」者;差一味藥治療的差別可大了。

如果把「桂枝湯」減去桂枝、生薑、大棗等,就成了「芍藥甘草湯」,治療肌肉收縮抽筋痛的名方,完全脫離了治療感冒狀態的太陽病。

「桂枝加芍藥湯」如果再加上飴糖,成了「小建中湯」,卻用以治療因「虛勞」而腹痛的人。

「桂枝湯」減去芍藥,叫作「桂枝去芍藥湯」,治療有「桂枝湯證」卻胸口緊悶的患者。

中醫一味藥物加減,效果差異大。
中醫一味藥物加減,效果差異大。(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有一種病,叫作「痙」,它的症狀是:頸項僵硬、喜歡將自己的胳膊、胸背向後伸展的病情。古書中形容成為「項背強,幾幾(讀如『舒』的音,字的寫法應該沒有向上挑的尾勾)然」。「桂枝湯」如果加了葛根,成了「桂枝加葛根湯」,可用以治療有汗的「柔痙」;如果這個湯再加麻黃,成為「葛根湯」,用以治療無汗的「剛痙」了。

這還只是簡單的舉了寥寥幾個「桂枝湯」加減的例子,看起來就已經相當豐富了,可見中醫藥是多麼值得玩味的。

「補肺阿膠湯」治療「子嗽」

現在舉一個清朝醫生程杏軒治療「子嗽」的醫案,這個醫案就是說明一個藥物的加減,在病情的緩解上是多麼的不同。

「子嗽」就是懷孕時候的咳嗽。咳久了,常會傷胎,有的屬於陰虛火動,有的屬於感冒風寒。肺的功能被火所克制,難以全功,稱為「治節不行」。看程杏軒的這個子嗽病例:

「……夫人,懷孕數月,嗽喘胸痺,夜不安臥,食少形羸。予曰:此子嗽也。病由胎火上衝,肺金被制,相搏失職,治節不行。經云:咳嗽上氣,厥在胸中,過在手陽明太陰。夫嗽則周身百脈震動,久嗽不已,必致動胎。古治子嗽,有紫菀散,百合湯法,猶未善。」

有個處方叫作「補肺阿膠湯」,是由牛蒡、馬兜鈴、杏仁、阿膠、糯米、甘草等藥物所組成的。其中的馬兜鈴,是現在一般粗通西方醫學的中醫師們不敢碰的東西,說它含有馬兜鈴素,有毒,會讓人得腎衰竭、尿毒症。看幾年前的新聞中,曾經有人因此怪罪於「木通、馬兜鈴」等,古時就常使用的藥物。中醫用某種藥物,一向不主張使用太久,也不會僅單一味藥長期使用,因此,沒有人因為服用這些藥而得腎衰竭的。「葦莖」是一味清熱解毒的藥,形狀是淡綠色偏白色、中空的,一種在水中生,質地很輕的草類植物,用在一些「溫病」處方中,有消炎解毒利水的效用,在此即利用以「輕清宣痺」。請繼續看程杏軒病例中,怎樣使用這個方子的原文:

「鄙見惟『補肺阿膠湯』,內有甘草、兜鈴、杏仁、牛蒡清金降火,糯米、阿膠潤肺安胎,一方而『胎、病兩調』,至穩至當。服藥兩日,咳嗽雖減,喘痺未舒,方內加『葦莖』一味,取其色白、中空,輕清、宣痺,再服數劑,胸寬喘定,逾月分娩無恙。」

加一味藥在既定的處方中,而在幾天的短期內把嚴重難治之「子嗽」給治好了,可見中藥的藥效,在清楚藥物作用的醫生眼中,一味之差,都能彰顯它卓著的效果

来源:看中國週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