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東海一梟和他的「仁本主義」思想(圖)

作者:徐文立  2020-09-09 10: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9
    小字

東海一梟和他的「仁本主義」思想
余樟法兄(東海一梟)(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20年9月9日訊】徐文立按:中國新時代的識字達理人,雖然不該相互無原則地吹捧,至少不宜「文人相輕」,是否應摒棄共匪戾氣、具不惡言相向的起碼禮貌,以正驅邪,特別我們共同面對武裝到牙齒的專制統治者更應如此;是否要特別顧及仍然在大陸社會生存的同仁們的艱辛處境,不可求全責備;對中共的狠話,我們流亡在海外的人,多承擔一些。

我曾經說:「對於世界和中國同等重要的是新思想和新觀念;因為唯有思想和觀念能夠影響和改變世界。」

又說:「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提醒得不錯:‘根本不用擔心中國(應該是一黨專制的中國——徐注),因為中國在未來幾十年,甚至一百年內,無法給世界提供任何新思想。’然而,苦難出真知。苦難,特別是文字獄猖獗了六十五年的中國大陸,終於有了可能出現思想巨人的氛圍和土壤,只有我們中國人真的給世界提供了新的思想,我們才有可能讓撒切爾夫人的後人們改變她的預言。」(摘自徐文立《人類正常社會秩序概論》2018增訂網路版)

http://www.cdp1998.org/download/2018060301pdf.pdf

中國需要一個鳳凰涅盤後全新的思想家的群體,甚或已經有了這樣一個群體,可能這才是中華民族未來最大的財富,和迎來真正文藝復興的新時代。

我曾經隆重向世人介紹過「三王人傑:王康、王學泰、王東嶽」,今天我再隆重地介紹余樟法兄(東海一梟)和他的幾十年的思想結晶《仁本主義》理論。

東海一梟簡介

https://blog.boxun.com/hero/donghai/245_1.shtml

東海老人,原名余樟法,曾用筆名蕭瑤,網名東海一梟等,老人其號也。肖龍,1964年12月生於浙江九龍山下。曾陸續任初、高中代課教師及團縣委幹事。八九年辭職浪跡海南,九三年初定居邕州,詩為主業商為副。九九年心血來潮關閉公司,從此足立民間,梟鳴江湖,揚仁義旗,煽自由風。

好創作,新詩舊詩雙棲,政論雜文皆擅;好讀書,博覽儒佛道諸經典兼研西學,必求甚解。數年前皈本於儒家,倡良知學,辟「東海派」,有聯自許曰:

妙悟里外,徹照上下,藏發光明真幸運;

橫貫中西,縱通今古,道成東海大豐收!

聯中光明藏指良知,相當於佛教中的菩提心、如來藏也。

陸續出版者有:新詩集《浪子吟》(香港金陵書社出版公司1993年版)、《未必逍遙》(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劍魂琴心》(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在命運之上──中國詩人自選詩叢蕭瑤卷》(作家出版社1998年版)、散文集《呼喚英雄》、舊體詩詞集《逍遙山莊詩稿》及續集、三集、四集(均由銀河出版社出版),《綠城百花百鳥詩書集》(廣西美術出版社出版,與陳政、王雲高合作)等

*********

徐文立老先生:

這是我十幾年來關於中國未來道路的思考結晶,主張立足儒家而吸收西方文明及制度精華,歡迎許(徐)老批評指正。

東海頓首

仁本主義宣言

前言:一個偉大的靈魂

一、仁本主義五觀

二、仁本主義與其它文化體系

三、如何看待馬列主義

四、大同理想和共產主義

五、如何看待自由主義

六、正人君子的責任

前言:一個偉大的靈魂

魂兮歸來,魂已歸來。一個偉大的靈魂,仁本主義的靈魂,中華民族、中華文明和中國歷史的靈魂,已經從百年浩劫中悄然復甦悄悄歸來。

仁本主義是相對於人本主義而稱。相對於人道主義,可稱為仁道主義;相對於人文主義,可稱為仁文主義;相對於唯物主義,可稱為唯仁主義;相對於上帝主義,可稱為天理主義、良知主義。

仁本主義靈魂,以聖人為道德載體,以儒經為文化載體,以中華為文明載體。

儒家文化以仁為本,即仁本主義文化。儒家是中華文化的主統和最高代表,中華文明的主要締造者和建設者;仁義禮智信是儒家基本原則,中華特色的五大普世價值。儒家和中華一體兩面:中華是儒家的生命寄託,儒家是中華的精神本質。

集儒家大成的儒家大宗師孔子,乃是聖中之聖,言行最中正,德智最圓滿。信仰孔子即信仰真理,崇拜孔子即崇拜良知,尊重孔子即尊重自心。孔子、儒家和中華,三位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儒家文化是最根本的中國特色,是中華民族、中華文明與世界其它民族和文明的根本性區別。儒家之興亡,直接關乎文明之興亡,道德之興亡,中華之興亡,天下之興亡。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名言就是在這個意義上說的。

中華民族之魂,在文化是儒經,在道德是五常,在人是孔子。孔子不會在乎世人的嘲笑、批判、詆毀和攻擊,但嘲笑孔子者必淺薄,批判孔子者必顛倒,詆毀孔子者必無知無畏,攻擊孔子者必喪根失本。

孔子是打不倒的。但是,打的人多了,孔子和儒家就會退出政治中心,退向社會邊緣,共同退離民族生命,以致政治野蠻化,社會黑暗化。從這個意義上說,孔子又是可以被打倒的。從五四到文革,就是孔子一步步倒下、馬氏一步步上升的過程,就是率獸食人、人相食而亡天下的過程。

百餘年來反孔反儒惡潮氾濫,無異於道德滅師,文化弒父,以致中國喪魂失魄,災難深重。而今儒家一陽來復,昭示著民族復興、中華重建的希望曙光初照。中華重建就是仁本主義道路的重啟。

吳元士認為:「中國會率先進入仁本主義,並引導世界進入仁本主義,為人類文明開啟最輝煌的時代。」這個判斷深同我意。

明清以來,西方對中國先趕後超,從清末開始全面超越中國。但這個超越不會持續太久,不會超過兩百年。我相信一個仁本主義中國,百年內可以趕超西方。

就像非儒家之文化人都有所知障一樣,西方文明也有所知障。人本主義相對於神本、物本和其它主義,文化、政治優勢是顯然的。相比仁本主義,人本主義的不足和劣勢也是絕對的,人本主義價值觀反而會成為西方文明升級的一種障礙。

當然,要在百年內趕超西方,前提是反經,即返回儒經,反本開新,在新的歷史平台上建設新一輪的仁本主義文明。

這就必須讓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瞭解、理解仁本主義,讓越來越多的人明白,清朝的落後不僅與儒家無關,而且恰恰是清朝嚴重偏離王道原則所致,是清朝雙重積弊所致。所謂雙重積弊,首先是歷史的積弊,數千年的歷史實踐與理論的偏差越來越大;其次是清朝本身的積弊,政治上難以完全擺脫滿族主義傾向。

故清朝雖屬古典仁本主義,但在雙重積弊之下,不堪重負,嚴重出偏,無法成功轉型為現代仁本主義。現代仁本主義有待於重起爐灶另開張,開出與時偕宜的王道學術和禮制模式來。這是當代儒家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和天賦使命。

走仁本主義道路,就是新時代的獨尊儒術。很多事過猶不及,唯獨尊儒,只有不及沒有過,不會過。因為儒家原則是中道,是誠正,是仁義。於個體,追求從心所欲的聖德;於政治,倡導敬天保民的仁政,都只有不及之憂,絕無過度之虞。

走仁本主義道路,就是以儒立國和治國,以中道為意識形態,以五常道為普世價值,將仁義道德上升為國家精神,落實於中華憲政,建設兼備西方民主制、上古禪讓制精華的新禮制。

走仁本主義道路,就要瞭解仁本主義思想。

一、仁本主義五觀

仁本主義是儒家現代版。在依據和繼承四書五經的道德、政治原則的基礎上,我提出仁本主義五觀,是對儒家原則集中而全面的闡述。儒家倡導、追求、堅持三正確:思想正確,行為正確,政治正確。衡量、判斷正確與否的最高標準就是仁本主義五觀。依此而觀,一切是非、正邪、善惡、華夷、人禽、聖賊之辨,無不一目瞭然,若示諸掌,一切妖魔鬼怪皆無所遁形。

五觀是新儒家五個原則觀點,也是仁本主義靈魂的五個支柱。儒家一切立場、觀點和方法,無不源於仁本主義五觀,即:乾元為首的世界觀、本性至善的人性觀、五常統帥的價值觀。體現於外王,則是以民為本的政治觀,用之於歷史,為仁本主義歷史觀,簡稱唯仁史觀。

仁本主義世界觀的要義是,太極是世界的本源,物質和意識都是派生的。太極是本體即本質,生生不息地變易出宇宙萬物。物質和意識都是現象,本質所現之像,宇宙萬物包括肉體身、意識心都屬於現象。本質決定現象。太極第一性,物質和意識第二性。在產生的順序上,物質先來,意識後到。在堅持太極第一性的前提下,承認肉體和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承認意識對物質有依賴性。太極統攝乾元坤元,乾元在太極中佔據主導地位。故太極第一性可說為乾元第一性。

仁本主義人性觀的要義是,本性至善,習性易惡。人之本性即天性,是萬德之本,眾善之長,價值之源,是一種絕對價值、絕對的道德和絕對的善,故可以稱之為至善,也可以稱為超善,超越善惡概念,超乎一切相對的價值和道德元素,不能用世間善惡概念和標準去衡量。其次,人類習性有善惡之別,善習具有根本性,是本性的直接作用。惡習無論怎樣根深蒂固,相對善習,都是後起和派生的。

仁本主義價值觀的要義是,以仁義禮智信五常道為五大普世價值,普適於一切社會一切國家一切時代一切人類,放之四海而皆准,傳之萬古而無疑,是辨別王與霸、義與利、華與夷、是與非、善與惡、正與邪等等的五個原則和標準,其中仁義又是核心原則和最高標準。人生的最高價值在於成仁取義,外而成就人類文明,內而成就良知光明。人生的價值取決於良知的光明度。

價值觀具有根本性的導向作用。價值觀是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看法和根本觀點,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根本性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引導作用。價值觀對人類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導向作用。不同的價值觀具有不同的導向作用,正確的價值觀有促進作用,錯誤的價值觀有阻礙作用。

仁本主義政治觀的要義是,以民為本,三權分立:主權在民,治權在君,教權在儒。太極是天道,於人類稱人極,於政治稱皇極。太極是宇宙中道,人極是人類中道,皇極是政治中道,三者完全一致,因角度不同,側重不同,故稱謂不同。

天道稱太極,聖人立人極,大人立皇極。關於仁本主義世界觀、人性觀、價值觀、政治觀,在《仁本主義》一書中皆有詳述,茲不詳論。

仁本主義歷史觀即唯仁史觀的要義有四個方面如下:

其一、社會存在與文化意識關係:文化意識決定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文化意識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正確的文化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錯誤的文化意識對社會發展有阻礙作用。儒家社會發展較快,儒家文化影響度與政治社會文明度成正比,原因就在於此。同時,社會存在、社會意識各有相對的獨立性,對文化意識有反作用。

其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決定性影響。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其三、上層建築與經濟基礎的關係: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決定性影響。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可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完善;當它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則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同時經濟基礎對上層建築對具有反作用。

其四、社會發展總趨勢:社會歷史發展是螺旋式的,發展的過程是曲折的,善是推動社會歷史發展的直接動力。聖賢豪傑是歷史的引領和創造者,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

仁本主義五觀是儒家五大文化支柱和道德根本,來不得絲毫模糊、混淆和動搖。是否儒學,學之純雜正偏,皆由此而決。五觀堪稱儒家五界碑。進入五碑之界內,就是儒家;有一違離,就非儒家,或為雜儒或儒門外道。如荀子,有違性善論,便為儒門外道。外道之正邪,以與此五碑關係為準。全部背反為邪,有所接近便正。

明乎仁本主義五觀,一切如示諸掌。也就是說,立穩了五大界碑,就抓住了大象,就可以此解釋中國,以此觀照和解釋西方,以此反本開新,返回仁本主義之道德和政治原則,在學術上與時偕宜、因地制宜地開出新的思路和觀點,在政治上,建設新的王道仁政和禮樂制度,開闢中華文明新境界,對古今中西各門各派之高低優劣正邪善惡,亦可洞若觀火。

二、仁本主義與其它五大文化體系

古今中外文化體系甚多,概乎言之有六:仁本主義,人本主義,道本主義,神本主義,君本主義,物本主義。

儒學為仁本主義,自由主義為人本主義,佛道統稱道本主義,耶教伊教為神本主義,馬學為物本主義。可稱為文化六大門派,分別為仁本派,人本派,道本派,君本派,神本派,物本派。論文化品格,仁本主義最高,其次人本主義,其次道本主義,其次君本主義,其次神本主義,其次物本主義。

儒佛道都可以稱為道本主義,都有得乎道。唯儒家能得乎道之全,徹證圓證「性與天道」,徹上徹下,徹內徹外,古今中外,獨此一家。故特名之為仁本主義。佛道兩家,於道有得,然得之不全。道家有得乎天道而未能徹下,佛教有得乎本性而未能徹外。

道家喜歡黃老並稱,稱道家文化為黃老之道,其實不對。老子是道家,黃帝卻不是。黃帝敗炎帝,殺蚩尤,一華夏,在位期間,播種百谷草木,大力發展生產,製衣冠、建舟車、制音律、創醫學等等,是個大有為的天下共主,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武功文治,卓然無匹。黃帝的政治思想和行為,顯然與老子和道家大不同。將黃帝劃為道家,顯然不符。

五帝政治及其思想必有其連貫性,同為中道無疑。黃帝作為五帝之首,必能「允執厥中」。《易經》將黃帝堯舜並稱:「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無不利。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系辭下》)

可見黃帝與堯舜一樣,乾坤雙取,陰陽並重,其無為政治是儒式無為,是建立在大有為、無不為基礎上的無為。《韓詩外傳》明言:「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惟仁是行。」黃帝大道大仁,大異於老子「絕仁棄義」的主張和「大道廢有仁義」的認識。《白虎通》明確指出黃帝所得所行就是中和之道:「黃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萬世不易。黃帝始作制度,得其中和,萬世長存,故稱黃帝也。」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不同的世界觀。仁本主義以乾元為第一性,世界統一於乾元,物質和意識都是現象,乾元所現之像。道本主義以道或佛性為第一性,世界統一於道或佛性。物本主義以物質為第一性,世界統一於物質。神本主義以神為創世造人的主體。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不同的人性觀。仁本主義是性善論,人本主義是准性善論,西方自由主義大家,對人性中的善質都有不同程度的認識。道本主義主流是性善論,神本主義是原罪論,可稱為準性惡論。法家君本主義持性惡論,物本主義持「階級性論」和「社會關係的總和論」,近性惡論。

不同的文化體系有不同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仁本主義是仁義禮智信,人本主義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法治,我稱之為自由主義五常道。道本主義中,佛教核心道德是慈悲和空寂,道家核心道德是虛靜和逍遙。君本主義核心價值是效忠於君,君貴民輕。神本主義核心價值是效忠於神,神貴人輕。物本主義在哲學上以物為本,政治上以黨為本,以之為兩大價值標準。

不同的文化體系還有不同的人生觀、政治觀,開出來的文明和制度模式也因之而異。人本主義開出民主制和私有制,神本主義開出政教合一的教主制,物本主義開出黨主制和公有制,君本主義開出君本位的君主制,君主獨裁主義,與儒家民本位的君主制性質和模式皆大不同。道本主義為出世法,開不出制度來。

注意,耶教和伊教都屬於神本主義,然有優劣之別。伊教本質是宗教極端主義,劣於耶教,與物本主義差堪彷彿。在政治上,耶伊兩教導出來的都是教主制,但耶教相對溫和,伊教特別嚴酷,很容易進一步導出暴力恐怖主義,與物本主義異質同劣,共同構成兩大人道災難源。

仁本主義文化開出來的文明,是王道政治和禮樂制度,其中政治制度為君主制,包括公天下君主制和家天下君主制;經濟制度為民有制,包括不能買賣繼承的井田制和可以買賣繼承的私有制。其學制為科舉制。科舉制是古代多種取士之法中最科學者,可以改革,不可廢除。東海《仁本主義》一書和《中華憲政綱要》、《儒家特區構想》諸文,可以作為新一輪仁本主義文明的綱領性文件。

論政治文明度、社會和諧度和人民幸福度,仁本主義國家最高,人本主義國家次之,其它以此類推。故選擇、信奉什麼樣的文化,關乎個人之吉凶憂樂,也關乎民族之強弱榮辱,國家之興衰存亡。

東海察遍古今中外,可用以立國即作為意識形態的文化體系只有兩種:儒學和自由主義,即仁本主義和人本主義。其它任何思想文化體系,包括佛本主義、神本主義、物本主義及民族主義、國家主義等各種集體主義統統不行。也就是說,所有政治學中,儒家外王學品質最高,其次是自由主義。其它學說都不良。

至於三民主義,雖非邪說,品格低下,立不起國,可謂不好不壞。國黨政治凝聚力、社會控制力低下,就源於三民主義的不壞不好。不壞,對於刁民暴徒盜賊黑社會惡勢力都沒有吸引力;不好,沒有形上信仰和道德根基,團結不起更培養不出君子。國民黨對於民眾,無德以導之,無禮以齊之,對人民不負責任,負不起政治領導、文化啟蒙、道德教化的責任,根本原因在此。

文化體系作為觀念、觀點、概念、思想、價值觀等要素的總和,又稱為意識形態,對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具有決定性作用和影響。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論語.子路》)意識形態就是最大最根本的名。

一個國家,民德不良好說,有官員在,可以道德教化;官德不良好說,有制度在,可以制約和懲罰;制度不良也好說,有文化人和文化在,可以依據文化原則進行改良。但是,如果作為文化主體、指導思想和立國精神的意識形態本身邪惡,那就一惡俱惡,伊何底止,無可救藥。

三、如何看待馬列主義

馬列主義的哲學基礎是物本主義。

物本主義必然導致人性的物化惡化,導致政治的極權化和民粹化,導出黨主制和公有制。任何好東西,一旦落入物本主義文化和政治體系,或被虛置架空,或者異化惡化。例如,民主變成民主主義,平等變成平等主義,科學變成科學主義,市場經濟變成權力市場經濟。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

唯物主義是典型的偽信仰,等同於無信仰。第一性就是本體、本位、本質、主體、主義、信仰諸義。物質第一性,意味著把物質放在信仰的位置,當然就無法建立任何信仰了,必然什麼都不信了。物質第一性的世界觀,必然流於肉體第一位的生命觀和物質第一位的價值觀。

換言之,以物為本必然身為物役,唯物拜物必然物化、奴化和惡化。儒家天道信仰固然絕緣,佛道耶伊等宗教信仰同樣無法建立。所有無信仰者都有一個共同點:好起來很有限,道德無根;壞起來無止境,墮落無底。邪教徒的壞可以預測預防,無信仰的壞變化莫測無法預防。

第一性的愚昧是最根本的愚昧,世界觀的錯誤是最根本的錯誤。這裡一錯,全盤皆誤,一切不可收拾。唯物主義與極權主義最為配套。一般人四端之心沒有徹底泯滅,作大惡事的時候,多少有些不忍或不敢。唯有徹底的唯物主義是無所畏懼的,什麼史無前例的人間惡跡都可以創造出來。

建立在物本主義基礎上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都是錯誤的,都具有反正義、反文明、反科學等特徵。

或說:」什麼是社會主義?什麼是資本主義?顧名思義,社會主義就是把社會作為核心價值,資本主義就是把資本作為核心價值。」

殊不知,把社會作為核心價值,屬於集體主義範疇,必然導致對個體和人權的輕蔑。至於資本主義,其實是對自由主義的汚名化。自由政治建基於個人主義哲學,雖然遠遜於建基於仁本主義的王道政治,卻非社會主義所能望塵。關於馬家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錯誤,國內外很多學者都有批判,茲不詳論。

五四開始,中國教育、政治就出了大問題。開始是歧路,廢止讀經,去中國化;後來是邪路,馬首是瞻,極權化。以馬立國則國不國,以馬教學則人非人,必然導致人的異化、物化、惡化。這是政治無道、社會缺德的第一原因。

王藏《無望之望》詩中有一句曰「他在故土流亡」雲。這個他可以是每一個馬邦人。公有制導致每一個生活在馬時代的人都成了故土流亡者,民無土地,人無恆產,暫居客寄,飄蓬斷梗;唯物論導致每一個信奉馬主義的人都成了精神流亡者,喪魂失魄,心靈流離,役於物慾,亡於物化。

唯有去馬歸儒,才能撥亂反正。

《公羊傳》雲:「內中國而外諸夏,內諸夏而外夷狄。」這是王道政治原則。東海曰,內儒學而外西學,內西學而外馬學。這裡的西學特指人本主義、自由主義學說。這應是現代儒家的文化原則。體現於政治就是:內中華而外美國,內美國而外馬幫。

當然,馬幫若能真正尊儒,把儒家尊到意識形態地位,那就意味著革命性、質變性的改革,從馬幫質變為中華了。那麼,儒家的態度禮所當然會有所調整。

四、大同理想和共產主義

儒經有兩處提及大同,一是《禮記-禮運》中眾所周知的那段名言,一是《尚書-洪範》:「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汝則從,龜從,筮從,卿士從,庶民從,是之謂大同。」兩者涵義不同而相通,天心民意上下各方認知高度一致,正是大同社會的特徵。

堯舜禹前三代,可稱為大同的古典模式。(詳見東海《儒家文化實踐史》一書)

其基本原則是:「大道之行也,大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禮記禮運篇》)

未來的大同社會同此原則,未來新禮制即中華憲政,可以充分汲取古代禪讓制和西方民主制的優點和精華。

馬克思認為人類終結於共產主義,福山認為自由民主是人類歷史的真正終結,邪正有別,都是昧於德性的思想狂妄。人類文明進步永無止境,文化的發展、道德的上升和制度的完善永無止境。就是大同理想實現,也非歷史的終結,而是意味著人類新一輪高級文明的開幕。

儒家的眼光和理想是世界性的。在仁本主義思想指導下,重建中華,繼而重建大中華文明圈、東亞共榮圈,繼而追求「首出庶物,萬國咸寧」的大同理想。當然,前提是驅馬興儒,這是所有君子和華人的責任。

天道無限,宇宙無限,良知無限,智慧無限,人類文明包括政治文明、物質文明、精神文明、科技文明的發展不可限量,宇宙和生命都存在著無限的可能性。文明進程只要不被極權主義惡意摧毀和中斷,人類未來的美好不可思議。全球儒化、天下大同之後,人類探索的觸角將向宇宙深處挺進。

那時,人類消除了戰爭和一切惡性競爭,人類道德和智慧大幅度提高,發展科學技術、開發利用物質、獲取各種資源的能力也將加速度提升,開發宇宙、探索外星將成為很多人的主要興趣和人類的第一要務,其成果將難以想像,長生永生等科幻小說所想,完全可能夢想成真。

全球儒化是大同理想實現的前提。全球儒化,進而全世界統一於仁本主義大旗之下,自由而有序,就像宇宙萬物自由而有序地統一於乾綱之下一樣。儒化全球,首先從儒化中國、重建中華開始,首先要將中國建設成為王道樂土,成為仁本主義文明始發站和大同理想的根據地。

王道消亡,霸道稱王。以美國為代表的民主政治有一定的道義性,但又不中正,相當於霸道,比蠻夷大有餘,比極權大有餘,比王道政治大不足。王道只能筑基於禮制,由仁本主義導出來。仁本主義作為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和道德血脈,具有至高無上的普世性。當仁本主義成為世界第一學科的時候,大同理想水到渠成。

總有人將共產主義與大同理想相提並論,肯定共產主義的偉大,殊不知兩者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選擇的道路和方向,追求的方式和手段,無不截然相反,性質天地懸殊。大同是正善的理想,共產主義純屬空想。

共產主義與大同理想所展示的境界大不同。大同重在道德之大、文化之同,大則群龍無首,同則天下歸仁。人類大同,是統一於道統即仁本主義文化之下,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共產主義理想重在物產的取之不盡和共有共享,土豪式的願景。「共產」這個概念就暴露了其「理想」的低劣。

馬家千經萬論搞來搞去,無非圍繞著「物」和「產」兩個字轉悠,連最高理想都要以「共產」為中心。說是農民的空想都是對農民的侮辱,只能稱為三民(愚民刁民暴民)主義的夢想。

不識道體和本性,是唯物主義與生俱來的宿疾和死穴,所以只知意識的能動性,不知良知的主動性,所以唯物、唯產,將物質、物產、生產力、經濟基礎的作用放在決定性的地位,社會主義道路和公有制,無非拿「產」做文章,以無產有產區分階級和好壞,以共產主義為理想,著眼點都在於「產」字。

其實,即使是這種土豪式的願景,也不可能通過無產階級專政和社會主義道路實現---這條道路只能通往共同貧窮、窮折騰和屍山血海。所謂的共產主義只能是徹頭徹尾的空中樓閣。大同則是實實在在的理想,那是人類道德智慧高度發達,政治制度精神物質高度文明的水到渠成。

有教授說:「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古代體制中和古代思想家、例如儒家的體系中,早就有了某種程度的表現…馬克思提出的某些理想,很多暗合了儒家思想中的某些東西」雲,無知妄言也。重視社會與社會本位,文化道德之大同憧憬與物質經濟上的共產追求,截然不同。

或說毛氏是大同理想追求者。更是大謬。大同理想的追求過程,必須堅持道德仁本、政治民本和世界人本三大原則,以人為目的。孟子和荀子都強調:「殺一無辜而得天下,不為也。」以人為工具和手段,通過犧牲無辜和邪惡手段去追求的所謂理想,只能是空想和災難。

撇開儒家,沒有大同可言。這一最高社會理想,只有建立在仁本和民本基礎上的王道才能通往。各種民粹主義、極權主義、集體主義與之背道而馳,自由主義非中道,道德精神不足,其政治非王道,法度缺陷弊端多多,足以「與能」不足以「選賢」,也不能通往大同。

佛學很高明,但作為出世法,不關心政治文明建設。佛智有內無外,唯上達無下學,缺乏格物致知、開物利用的科學智慧,缺乏修齊治平、制禮作樂及改良革命的政治智慧,不足以導向大同。

唯儒家將世出世間、形上形下、內聖外王打成一片,作用四通八達。要成就個體聖德政治王道,要建設人間樂園實現大同理想,皆非儒智莫屬。

儒學對宇宙生命本質認證最中正,三觀最正確。她的好體現於三方面:一可以培養最好的人,是最好的道德學和人格主義學說;二可以建設最好的政治和社會,是最好的政治學。只有接受儒學指導,個體才有望抵達「不逾矩」的聖境,社會才有望實現「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的大同理想。

儒學無漏,一是理論圓滿:徹上徹下,全體大用,徹裡徹外,內聖外王;二是理想圓滿:人格理想為聖人,從心所欲不逾矩,社會理想為大同,群龍無首,萬物咸寧,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儒家個體和政治之理想,可以通過「格致誠正修齊治平」的實踐逐步抵達。

嬴政焚書坑儒之後,迎來了兩千多年中華文明的輝煌;毛氏反孔滅儒之後,迎來的仁本主義文明輝煌,可不止兩千年五千年,而是永遠。由中華民族主導的大同理想實現後,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人人良知光明,政治文明建設將讓位於科技文明追求,啟動的將是開發星河的宇宙文明工程。

五、如何看待自由主義

對於自由主義,國人有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或喜愛讚賞,或排斥反對。這都正常,唯希望反對者「惡而知其美」,瞭解其優點所在,不至於敵視之;喜愛者「好而知其惡」,瞭解其不足之處,可以增強文化自信並更好地取其精華。

托爾斯泰名言,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東海學舌曰,良性的學說都有相似性。儒家和自由主義,各有各的立場觀點方法,差異很大,相似性相通處也很多。求通辨異、明辨兩者的同異,正是當代君子的責任。

自由主義五常道是自由、民主、平等、人權、法治,這是價值觀和政治觀而非道德觀。自由主義也有一定的道德關懷,也能堅持某種底線道德,其五常道與王道原則也有相通處。但是,自由主義並無統一的道德觀。自由主義學者對道德的認知具有狹隘性、膚淺性和多樣性,因人而異。對於道德,或重視,或輕視,或反對,或中立,或道德虛無主義。即使重視道德者,對道德的認知也是有限的。

自由主義的哲學背景是人本主義,立足人道而不明天道。與王道政治的民本原則有所近似,故有一定的正義性文明性。其優點在此,遠遠優於各種集體主義;其不足亦在此,遠遠遜於仁本主義。不明性與天道,必然缺乏明辨功夫。百年來無數自由派墮落為民粹分子和反儒分子,根本原因在此。

自由主義與儒家都講人道。但儒家天道與人道統一,內聖與外王不二,非自由主義所能媲美。

文化教育和制度建設雙優,人格培養和人權維護並重,這是仁本主義文化一大特徵,故東海一向強調,追求王道,內立尊嚴,外求自由;內建人格,外保人權。徐復觀先生人權人格並立之說,深得吾心之所同然。他說:

「所以人格的完善,同時必須人權的樹立。人格與人權,真正是相依為命而不可分離。從教化上立人格的命,同時從政治上立人權的命,這才是立命之全,得生命之正,使前者有一真確的基礎,使後者有一真實的內容,於是生民的命才算真正站立起來了。」(徐復觀《為生民立命》)

自由主義的自由是政治性的,可作為比五常道次一等的價值,在新禮制下獲得相應安頓,蓋儒家也是很重視自由的。在政治上,禮樂制度提供的是秩序和自由的雙重保障:既保障良好的秩序,又保障官民享有各自的自由。官員的自由以禮為邊界,民眾的自由以法為邊界。

天人不二。不能上達天道,缺乏內聖功夫,人道實踐、人格建設必然大受侷限。故自由主義可以培養善人,培養不出聖賢君子;可以建設民主,建設不起王道政治。自由主義導出來的現代西方文明屬於人本主義文明,優點多多,缺點和弊端也很多。故我們學習之、借鑒之是必須的,未來超越之也是必然的。

但必須強調,民主法治、自由政治固然不如德治禮制王道政治,卻非極權主義人治所能望塵。自由政治把權力關進籠子,極權政治把人民關進籠子。自由社會人民享有四大自由,極權社會權力享有四大自由:不受有效監督的自由,不受法律制約的自由,剝奪人民自由的自由,按權分配、依制腐敗的自由。所謂依制腐敗,指制度賦予的各種特供、特服、特殊待遇。

對於人民,儒家主張作之君,作之師,作之親;自由政治可以作之友,作之兄,作之弟;民粹主義主張作之生,作之子,作之奴;極權主義必然作之盜,作之賊,作之敵!論道德水平,自由社會的黑社會,都高於極權主義官場。例如,日本和西方某些黑社會的德性,包括惻隱、羞惡、是非、辭讓之心和社會責任感,都是馬官群體望塵莫及的。

自由和人道,是仁本主義與自由主義的共識。

儒家崇尚天道,然天道不能空談,必須一層層落實下來。落到世界便是人道,以人為主,萬物鬼神皆為客;落到文化便是中道,以仁為體,義禮智信皆為用;落到政治便是王道,以民為本,國家君主皆為末;落到制度便是禮制,禮樂刑政,德主刑輔;落到法律便是祥刑,刑罪相稱,世輕世重。禮制和祥刑旨在保障有序自由,保障人民主權、政府治權和儒家教權,追求秩序和自由品質雙高。秩序是天秩天序,自由是天賦自由,人民主權、政府治權和儒家教權,無非天賦。

反過來,自由本於禮法,禮法本於仁義,義又本於仁。仁徹裡為聖,徹外為王,徹上為天,仁之形而上,即性與天道。所以,儒家之自由與天道一脈相承,一氣貫通。王道政治之主權、治權和教權,無不本之於天。

六、正人君子的責任

僅有自由是遠遠不夠的,沒有自由是絕對不行的。

自由是最大的軟實力。這裡的自由,相對於極權而言,通法治自由與禮制自由而言。法治自由本於西學,禮制自由本於儒學。禮制自由即王道自由。王道本於天道,人權本於天性,自由本於仁義。就文化言,儒學是最大的軟實力;就道德言,仁義是最大的軟實力;就政治和制度言,自由是最大的軟實力。

沒有自由就意味著制度不良、國格敗壞和人權喪失,意味著國人奴隸化和奴才化。奴隸和奴才,普遍匱乏智力、活力、潛力、感召力、生產能力、創造創新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國家軟實力是個人軟實力的總和。個人軟實力低下,國家軟實力必然低弱。軟實力低弱,經濟科技軍事等等硬實力的發展就會嚴重受限。所有非自由國家,實力都不行,軟硬都不行,根本因在此。

不僅此也,自由更是人道的基礎設施和人類的共同追求。自由派說:哪裡有自由,哪裡就是我的祖國。東海曰:哪裡有儒家,哪裡就應該有自由。

沒有自由選擇的道德是偽道德,沒有自由保障的政治是惡政治,沒有四大自由的社會是惡社會。沒有自由就沒有人格尊嚴,沒有自由就沒有人權乃至生命安全。

法國羅蘭夫人臨刑前說出了一句名言:「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以此警惕偽自由,以此反對自由則不大錯特錯。不能因為有偽君子存在就反對君子,不能因為有罪惡冒充自由,就放棄自由追求甚至反對自由。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追求自由,人人有責。

沒有表達自由,更要自由表達。在沒有自由的環境中,自由表達的意義特別重大。沒有外在自由,更需要心靈、意志和道德的自由。在不自由的社會做一個自由人,堅持自由表達,是抗爭極權、追求自由的一種方式,一種至關重要、不可或缺的方式。在豺狼當道、鷹犬縱橫的社會做一個人,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是多麼光榮而值得自豪。

在所有英雄中,自由英雄最偉大。儒家的責任:先為自由奮鬥,再為英雄塑像。

當年曾有籌建「中華詩人園」的計畫,但被自己強烈的自由衝動打入了冷宮。「中華詩人園」屬於不急之務,可以慢慢來。中國自由化或儒家化了,當首先建立「中華英雄園」,為那些為了自由事業而做出巨大犧牲的英雄樹碑立傳。

極權勢力欲與儒家達成共識,必須全面放棄極權主義,包括其邪說、惡制和特權,堅決擁抱仁本主義,認同王道仁政即儒家憲政。若能擁抱人本主義,也值得歡迎。自由憲政就是政治上的底線共識。

當代正人君子的責任有三:追求自由,批判馬家,弘揚儒學。三者相輔相成,構成追求和建設良制良法三個不可或缺的前提,其中弘揚儒學最為根本。唯有儒學在憲,才能建設最好的制度,新禮制;唯有儒學在心,才能為自由追求提供源源不絕的道德內力。所以,弘揚儒學,是更新道德、追求自由、改良社會、改革政治、重建中華最好方式。何以最好?最實在、最正確、最有效故。

儒學弘揚到最高,即取得憲位,在憲法層面確立儒學的道統地位,重新讓道統高於政統,這是歷史大趨勢,是人類最偉大的事業。有了乾元的一元化,才有宇宙萬物的多元化;有了道統的一元化,自有諸子百家的多元化,自有王道政治的重建、國格族魂的重塑和新一輪中華文明的空前輝煌。

全世界有德者聯合起來,全世界正人君子和正義力量聯合起來!

2020-7-17

余東海造於南寧,首發於北京之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北京之春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