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開唐代風氣之先的賢相——張九齡(圖)

 2020-05-14 09:0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唐代開元名相張九齡石像。
唐代開元名相張九齡石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歷代中秋詠月的佳作不勝枚舉,我獨愛此句,感其意境之雄渾高遠,方知何謂盛唐氣象。皓月當空,天青海碧,也不禁想起此詩的作者,被譽為「文中之帥」的朝開元名相張九齡來。

張九齡,以詩文和風度名動一時,為人正直而有責任感,一心「致君堯舜上」的儒家知識份子典型,一度和玄宗也曾君臣相合,共創開元盛世,然終不敵李林甫之巧言令色善事人主,在其口蜜腹劍下敗下陣來。頗有藝術家氣質的玄宗以一種詩意的方式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在秋天給張九齡送去一把扇子,暗示已經用不著他了。然張九齡雖被罷相,其翩翩神采仍讓玄宗念念不忘,其後每逢薦引公卿,玄宗必問:「風度得如九齡否?」

好一句「風度得如九齡否」!一語道破唐代對士人品貌的推崇。唐代以科舉取仕,但科舉高中並不等於就能馬上當官,還需要經過一系列的考核,考核的標準有四條:

一曰身,謂體貌豐偉。頭一條就是要求風神俊朗,可見帥哥在唐朝實在很佔便宜。而相貌太過醜陋的人是不能做官的,大概覺得有傷國體,很丟士大夫顏面。

二曰言,言辭辯正。要能言善辯,啞巴、口吃患者、說不了兩句話就被人駁得啞口無言的,統統不合格。這一條有點歧視殘疾人,唐人也自有道理:作為一方父母,笨嘴拙舌吞吞吐吐,如何能使民眾心悅誠服?

三曰書,楷法遒美。專指書法優美兼字跡清楚。

四曰判,文理優長。唐代地方長官處理民事糾紛最後結案宣判的時候要寫判詞,這個要求是很高的,必須用對仗工整的四六體駢文,稱為駢體判,既要引經據典符合法律條文,還要文采斐然琅琅上口,久而久之,竟形成一種新的文體——判詞。白居易文集裡的《甲乙判》就是他宦海生涯裡處理案件的判詞總匯,詞理縱橫,文筆燦爛,援引法律條文精闢準確,且幽默風趣不悖人情道理,後人稱「百讀不厭」。唐人之善化生活為藝術,由此可見一斑。

因此讓玄宗讚嘆不已的張九齡的宰相風度,對於百姓來說,又是另具一番意義:不在於他的千古文章,不在於他的翩翩神采,而在於他剛直不阿的耿介風骨,以及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腸。因憐惜嶺南百姓翻山越嶺的艱難,張九齡奏請將秦時的梅關古道從原來蜿蜒曲折的羊腸小道拓鑿成一條寬闊平坦可供四馬並行的車馬大道。此後千餘年,梅關古道一直是連接中原與嶺南,溝通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最重要通道和紐帶:南北貨物經此流通,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得以相連。今日韶關等地仍有風度樓、風度路、風度堂等,據說俱為紀念「九齡風度」而立。而最能體現「九齡風度」的,應該還是梅關古道上的那副對聯吧:

不必定有梅花,聊以志將軍姓氏;

從此可通粵海,願無忘宰相風流。

責任編輯: 蘭雪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