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軼飛隨筆】繪史趣聞三則(圖)

作者:軼飛  2020-05-05 16:4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繪畫就像書籍一樣,發揮著傳播教化的作用。
繪畫就像書籍一樣,發揮著傳播教化的作用。(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古人認為繪畫之事「與六籍同功」。就是說,繪畫的功用與儒家經典一般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這就要從「像」字說起。《易》云:「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像其物宜,是故謂之像」意思是聖人知曉天下的奧妙,於是模擬其形,以表其義。就是說,繪畫是為了表達人事物的內在的意義,而不只是停留於表面的技法。

以畫人物為例,不只是講究神氣骨法衣紋向背等等,古人無論是畫聖賢形象、畫歷史故事,都是重在指鑒賢愚,抑惡揚善,要展現的是人事物的內在意義。於是繪畫就像書籍一樣,發揮著傳播教化的作用。

說起繪畫的教化之功,有一些有趣的小故事。

當年漢武帝欲立鉤弋夫人趙婕妤之子弗陵為太子。當時弗陵只有七歲,漢武帝欲命大臣霍光輔佐幼主。如果只是下一道命令給霍光,這真是非常簡單的事情,霍光也一定會領旨。可是漢武帝在下旨給霍光之前,卻是命宮庭畫師畫了一幅畫賜給霍光,畫的正是周公背著年幼的成王朝見諸侯,漢武帝用這幅畫來曉諭霍光他將要肩負的重大使命與責任。後來霍光果然盡心盡力輔佐弗陵,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可謂忠心耿耿。

又如東漢時,孝成帝游於後庭,欲與班婕妤同乘一輦。班婕妤辭謝說:「我觀古畫。聖賢之君,都有名臣在旁。只有三代末季之主,才是寵妃陪在旁邊。今天君王若與我同乘一輦,不是跟古畫上畫的差不多了嗎。」成帝很讚賞班婕妤的言論。後來太后聽說這件事,也欣慰的說道:「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可見繪畫的教化之功並不遜於書籍,某種程度上講,更為直觀、生動,令人印象深刻。

還是東漢時期,一次漢明帝與馬皇后觀畫。馬皇后就是歷史上那位鼎鼎有名的貌美德高的馬明德馬皇后。他們從娥皇女英的畫像前走過時,明帝指著畫像,對馬皇后開完笑說:「恨不得如此為妃。」接著他們又走到了陶唐畫像前,馬皇后也指著堯帝的畫像,對明帝半開完笑說:「嗟乎,群臣百僚恨不得為君如是!」明帝知曉,聰慧的馬皇后在這完笑間,是在提醒自己要做明君,於是回顧而笑。

想來,古人觀畫就如觀聖賢書,因教而化;又如攬鏡自照,善惡畢現。


責任編輯: 李雲飛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