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麵的調料包當中含大量鈉,鈉攝入太多會導致血壓控制不穩。
高血壓是非常普遍的一種心血管疾病,罹患人口眾多,它的發生和我們日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很多日常行為都是高血壓的「幫凶」。在飲食方面,大家通常認為高血壓患者一定要少吃鹽,其實,導致高血壓發生的「幫凶」不是鹽,而是「鈉」,高鈉、低鉀飲食就是一個關鍵的危險因素。
一個個案46歲的劉阿姨明明遵醫囑少吃鹽,按時服藥,但血壓卻總是控制不穩,整天昏昏沉沉,後來醫師仔細詢問,才查找出原因就在於她喜歡宵夜時煮泡麵吃,且常常連湯帶麵都吃光。因為泡麵的調料包當中含大量鈉,鈉攝入太多導致其血壓控制不穩。
「鈉」和血壓的調控有關
攝取過量的「鈉」是飲食上常見的問題。
日常飲食中不可或缺的鹽,也就是「氯化鈉」,其中的「鈉」和人體血壓的調控、高血壓的發病和防治有關。
現今許多流行病學研究已證實高鈉飲食和高血壓前期、高血壓和心血管疾病間的關聯性,雖然大家都知道高血壓不能吃太鹹,但是攝取過量的「鈉」仍是飲食上常見的問題。
在流行病學方面,有調研資料指出,攝入鈉鹽較少的地區,例如愛斯基摩地區,居民發生高血壓的機率很低;而日本北部農村的居民由於攝入鈉鹽較多(》25g/天),所以高血壓發病率很高,將近40%。
臨床研究表明,一些症狀較輕微的高血壓患者,只需要中度限制鈉鹽攝入,即可使其血壓降至正常範圍;而重度或者頑固性的患者,低鈉飲食也可以增加藥效,減小用藥劑量。
含鈉的食物不一定很鹹
吃起來不鹹的麵包裡也會有鈉。(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鈉」不只存在於鹽當中,有些食物可能吃起來並不鹹,但是鈉含量卻很高,例如吃起來不鹹的麵包裡也會有鈉。
有研究比較出不同國家典型的飲食模式,來看看「鈉」到底主要是藏在那些食物中?
不同國家飲食中鈉的主要來源:
1、中國
家庭烹飪用鹽(75.8%)
醬油(6.4%)
麵條和麵包(3.8%)
2、日本
醬油(20%)
味噌湯(9.7%)
鹹魚(9.5%)
鹽(餐廳或家中)(9.5%)
醃製蔬菜和水果(如:醃蘿蔔)(4.3%)
3、英國
麵包、穀物(19.5%)
商業加工過的紅肉、家禽和雞蛋食品(12%)
肉汁、調味料、調味醬、沙拉醬(11.7%)
乳製品(8.2%)
從這一份研究來看,華人地區的飲食,鈉主要來自於烹調的鹽(75.8%),而日本料理主要來自於醬油(20%),英國則多來自於麵包、穀物(19.5%)。
建議要控制血壓,除了控制烹調用鹽以外,其他的調味料(醬油、醬油膏、烏醋、番茄醬、沙茶醬等)也都要注意酌量使用,在購買食品前也可以先看營養標示中「鈉」含量的部分,控制飲食中鈉的攝取!
每日「鈉」的總攝取量建議
臺灣衛福部建議:每日「鈉」的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6公克鹽)。
美國「2015-2020飲食指南」:健康飲食應限制成人和14歲以上的兒童,每天鈉攝取量不超過2300毫克;小於14歲的兒童應攝取更少。
除了鈉 也要適量補充鉀
鉀和鈉一樣,也是維持人體水、電解質平衡的一種關鍵營養物質,但鉀的攝入量卻和血壓呈負相關。
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在攝入一定的鉀後,收縮壓降低,如鉀攝入量增加至90~120 mmol/d時,收縮壓下降1.91~12.41 mm Hg,平均下降7.16 mm Hg。因此,防治高血壓一定要控制鈉的攝入,同時可適當增加鉀的攝入量,來促進鈉的排出。
鈉進入人體的主要方式是攝入食鹽,攝入2.5g的鹽相當於1g的鈉。所以,建議高血壓患者可選擇含鈉量偏低的低鈉鹽,同時,建議鈉含≧30%NRV的食物要少吃。多吃一些鉀含量比較高的食物,促進鈉的排出(除了腎功能異常的患者以外)。
此外,在改善飲食習慣的同時,也要改掉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避免大喜大悲、情緒激動,保持平和的心境,多運動,控制體重。
責任編輯: 亞靜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