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宋紫鳳專欄】逆水斬斷中華龍脈 順天不做江澤之民(圖)

 2020-07-22 04:1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0
    小字

中國 三峽 長江 中共
三峽大壩洩洪。(圖片來源:AFP/GettyImages)

【看中國2020年7月22日訊】南方暴雨進入七月以來全無減緩勢頭,而隨著長江汛期的到來,意味著飽受洪災之苦的南方26省,還將面臨更大洪水威脅。更糟糕的是三峽大壩就像一顆定時炸彈,已經進入了潰壩的倒計時,而據德國水利專家王維洛先生所引述的官方數據顯示,竟然有八萬顆這樣的「定時炸彈」安置在中國各條江河上。

這些天經常看到南方災區民眾傳出的視頻,這些景象讓我想到《尚書》裡的一句話:「湯湯洪水方割,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中國人講天人合一,注重人與天地自然的和協。而在上古的那一場洪水中,河流衝出河道,淹沒盆地與平原,又漫過丘陵,包圍高山。後來大禹用了十三年(亦有一種說法是八年)治水成功,重建文明的同時,也告訴後人,當人與自然的和協被打破時,人應如何應對。所以,後世的人們都以大禹治水的方法為參照,以致不會再有大面積的水害出現。

但是49年以後,中共戰天鬥地,改山造河,一切被改變。而此時長江流域的洪水及潰壩危機,正是七十一年中共逆天的結果。

大禹治水 垂範萬世

天造地設的大自然是一個玄妙的系統,有著很多不為人知的奧秘,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人只能去順應自然,而不是戰天鬥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人們認為自然與人體是對應的。江河湖海,就像人體的經脈血管。醫生給人治病,目的是使人體恢復到正常應有的狀態中去,而不是將人體加以改造。而大禹治水也是如此,在十三年的治水中,他是要將中國的山川地貌歸正到應有的狀態中去。所以他治水時要因地之宜,因水之性。

所謂因地之宜,中國地勢東南低,西北高。大禹治水的先後順序按九州而言,是先治冀州,再治東南的兗州,再向東南治青州、徐州、揚州,然後從揚州向西治荊州,從荊州向北治豫州,從豫州向西治梁州,最後從梁州向北治雍州。冀州因是帝都,利害最大,所以最先治理,使冀州之水入海。而其它諸州的治理順序,可以清楚看到一個由下向高,從東南至西北的走向。

至於因水之性,則是順而導之,水量大而湍急處,分其流以殺其勢,使大水最終回歸故道,朝宗江海。

歷史給我們留下大禹治水這樣的典範,同時也給我們留下過鯀治水失敗的教訓。在大禹治水之前,鯀曾用息壤圍堵洪水,逆勢而行,不僅耗費民力,且時時有潰堤的隱患,結果歷時九年而無功。鯀之敗績在於與水爭地,禹之成功在於以地讓水。兩種不同的做法,決定兩種不同的結果。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