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0年7月16日訊】(看中國記者盧乙欣綜合報導)近期雲南昆明一名六年級小學生陳某某,憑藉撰寫《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研究論文,榮獲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三等獎,但後續也引發論文造假等爭議。涉事小學生父親陳勇彬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員,他15日晚間發布聲明致歉,並承認在專案申報過程中過度參與了專案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同日晚間,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也發布通報稱,大賽組委會根據評委會建議,決定要撤銷該項目小學組的一等獎獎項,並收回獎牌、證書。針對學術論文造假與陳勇彬寫公開信坦承涉事等,大批中國網友砲轟不斷,並紛紛怒嗆學術造假、只講關係的狀況實在是太多了。
涉事小學生之父寫信致歉 學者陳勇彬坦承:過度參與
澎湃新聞報導,就「昆明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並引發網路爭議一事,7月15日晚間,涉事小學生的父親,也就是擔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的陳勇彬,透過科學網發佈了一封公開道歉信「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
7月15日晚間,涉事小學生的父親,也就是擔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的陳勇彬,透過科學網發佈了一封公開道歉信「關於本人孩子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項目的情況說明」。(圖片來源:網路圖片)
陳勇彬在該信中主要提及三大要點,第一為「獲獎學生為本人兒子」,他受到家庭環境影響,自幼就接觸相關科學知識,並形成濃厚的科研興趣;第二為孩子根據自身科研興趣選擇了此課題,而他在學校中,由指導老師、父母與所在課題組研究生的共同指導之下,通過觀察學習、親自實驗操作,獲得了該專案的主要實驗資料,並基本掌握該項目所涉及的基礎概念與研究方法;第三則是陳勇彬宣稱在專案申報過程中,自己沒有充分掌握及領會組委會發佈「專案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的關鍵資訊,並「過度參與了專案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網友和媒體造成了困惑與誤解。」
陳勇彬表示,由於他的疏忽與過錯,給大賽組委會、工作單位與家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也造成了不好的社會影響。他在此鄭重道歉。同時陳勇彬也說,謹代表孩子向大賽組委會提出了以下申請:「申請上交該項目獲得的獎項,並尊重和服從大賽組委會對該專案獎項的處理意見。」
最後,陳勇彬說道,孩子在此次輿情中,已經承受了極大的精神壓力,為了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身為孩子的父親,他虛心接受大家的監督與批評,也真誠懇求廣大網友、媒體給予寬容與諒解。
另外,網路消息稱,該名學童的父母都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的研究員。
小六生論文獎項被撤 專家組:專業程度超出作者認知水準和寫作能力
同日晚上,雲南日報報導,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發佈通報表示,針對社會大眾質疑小學生撰寫《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而獲獎一事,評審委員會組織專家就此專案及時進行複審,最終認定:專家組認為該篇專案研究報告具有較高的專業性、學術水準,但其附件支撐材料與調查走訪發現的新情況新材料不能夠充分證明是作者獨立完成該項目報告的整體設計與撰寫。
通報稱,「專家組認定:專案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認知水準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評委會根據上述情況,提出建議:該專案研究報告文本撰寫不符合評審原則中的「項目研究報告必須是作者本人撰寫」之規定,因此決定「撤銷該項目第34屆雲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專案(小學組)一等獎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稱,第34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三等獎獲獎作品《C10orf67在結直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研究》遭到質疑涉嫌造假。至於該項目公示的唯一研究者是就讀於雲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某小學的六年級學生陳某石,而該專案有部分工作是在該名小六生的父親、學者陳勇彬進行研究工作的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內完成的。
學術界不良前例過多 網友砲轟聲浪不斷
對此,人民日報的微博官方帳號15日深夜發文表示,「『小學生研究癌症獲獎』遭公眾質疑,大賽組委會撤銷論文獎項,其父公開致歉。父母之愛子,當為之計深遠。揠苗助長坑害的是孩子,弄虛作假敗壞的是社會風氣。更該追問,『人造神童』何以一路綠燈摘得大獎?除了嚴懲造假者,還需思量如何堵住制度性漏洞。莫讓審核走過場,莫讓拼關係者得利!」
此事引發不少中國網友留言回應,「那篇家長的道歉真是充斥著避重就輕、輕描淡寫,看了讓人反感至極!」、「『拼爹』社會一如既往地存在著。」、「曝光了就致歉,要是沒曝光呢,犯錯的代價太低了。」、「這一系列關係鏈早已形成,建議徹底查處,讓教育界變得清朗。」、「組委會不解釋一下為何能得獎嗎?評委專家沒腦子嗎?」、「這是弄虛作假,道個歉就完了?我看到那個申請專案經費55萬,就這樣搞啊?」、「學術界爛到什麼程度了?」、「敢不敢繼續深入調查!」。
甚至有網友舉例呼應,「調查一下高校研究生導師,發表論文作者都是怎麼搞得?我導師次次給他媳婦掛共一,一個文職人員掛化學論文共一,這種學術不端也太多了。」
但也有網友對人民日報的發文持不同意見,「別廢話,趕緊處理他父親的學術不端」、「嚴懲在哪裡?誰告訴你的?!」、「人民日報每次說得都很在理,但也就是一陣風…過了也就過了…」。
在此之前,該名小六生獲獎消息一出,知名醫療媒體帳號「丁香園」就曾評論稱,「縱觀整個獲獎專案,不論是專案的立意,還是後期具體的實驗設計,都和一個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的科研水準一般無二。」
此外,當時網路上即有傳言稱,這名陳姓小學生的父母都是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腫瘤信號轉導學科組的研究員。另外,在這名小六生的實驗記錄當中,從2018年1月9日獲知基因概念到完成研究,僅耗費5天時間。
武漢大學病毒研究副所長楊占秋接受新京報採訪時表示,該研究是「屬於細胞遺傳學的內容」,小學生根本不可能完成該課題,並說「孩子研究的內容相當於是他媽研究項目裡的一部分內容,是一個小分支」。。楊占秋強調,這個項目很難,「一般的大學生想完成這個項目都很難的,都不可能的,小學生更不可能,他沒有這個知識背景,他不可能去做這個工作,也就是他沒有掌握去做這個實驗的技能,他不可能掌握的,小學生掌握不了的」。
楊占秋認為,「可能就是他媽把她自己做的工作,拿出一部分給這個小孩,來申報一個甚麼獎,將來在升學等方面會有一些優勢」。
然而,當雲南昆明一名六年級小學生神童研究結直腸癌,獲得全國大獎一事被證實是虛假後。時間視頻報導,湖北武漢,近日又傳出兩名小學生神童(華中科技大學附小三年級、五年級)在研究茶多酚抗腫瘤後,也奪得大獎。
與上述雲南小學生研究造假案相同的是,也有網友質疑,這些實驗要求的邏輯性極強,而且需要在實驗過程中摘取老鼠的器官,小孩子是不可能完成的。
7月15日,負責該科研專案審核的武漢科學技術館則回應稱,正在調查核實。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