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披露中國央行或加大寬鬆政策力度。(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4月9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全球經濟受中共肺炎疫情重創,各國量化寬鬆政策頻出,疊加數輪財政對策,以期令經濟和民生可以度過疫情難關。近日,《路透社》披露中國央行仍將加大寬鬆力度,外界憂慮2008年金融危機的刺激後遺症是否會再度在中國上演。
寬鬆政策信貸政策頻出 中小企還在喊救命
疫情給中國經濟帶來30年來首次季度萎縮。企業經營困難,失業人數大幅上升,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威脅。北京的經濟措施從疫情初期的「抓大」開始轉向中小企業。但在幾輪量化寬鬆,釋放巨量貸款和流動性之後,小微企業仍處在破產的邊緣。
4月8日,據《路透社》引述政策消息人士稱,中國央行將繼續加大寬鬆政策的力度,但對債務和房地產風險的擔憂,或令中國央行無法跟隨美聯儲進行大幅降息和實施量化寬鬆。
消息人士並指出,中國央行在持續增加信貸規模的同時也會繼續降低融資成本,並特別針對對經濟增長和就業穩定來說至關重要的中小企業。
但寬鬆的政策,和持續增長的信貸規模,並沒有對中小微企業起到實質的幫助,只是增加了其債務負擔,是否可以走過疫情,仍是未知。
北京南四環附近一家烤肉店的老闆告訴《路透社》記者,餐廳從4月2日開始恢復營業,但平時午餐的高峰期,餐廳也只有兩桌客人。他說,「現在就是苦熬著,對我們餐飲而言最缺的是現金流,估計再這麼下去得有三分之一的餐飲要倒閉了。」
對於低利率的貸款,對他來說,作用不大,只是借新還舊的過程,並且貸款只會讓他們揹負更多的債務。何時能恢復正常生活秩序的預期不明朗。
流動性或再度流入「鐵公基」
自1月底開始,中國央行持續擴大貸款支持和流動性補充,除了受影響企業,資金還去到了哪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在疫情開始後,傳統基建項目融資貸款條件開始回暖,也出現寬鬆形勢。許多城投公司也加入「新基建」項目,但傳統基建才是城投公司的發力點。
報導引述東北某區縣投融資中心負責人的說法,城投投資新基建是蹭熱點的炒作,並非技術層面的思考。城投公司對新基建並不熟悉,項目未來如何運作並盈利都是很大的考驗。
對於貸款放鬆,報導舉例某大行的金融服務方案,方案稱對於重點項目但手續不齊全的情況,目前可按照項目總投資額的30%來核定不超過3年期的項目前期貸款。
《路透社》引述一位不具名的專家表示,目前出台的政策依然側重投資,無論是「鐵公基」(鐵路與公路等基礎建設),還是現在熱炒的新基建,中國經濟長期累積的矛盾和問題並沒有解決,2008年4萬億投資的後遺症很長時間都沒有消化完,現在再來一輪不當的刺激政策,對經濟的影響後患無窮。
2008年經濟危機時,北京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大量資金注入經濟,基建項目遍地開花,中國發改委放鬆審批條件,密集同意28個城市的地鐵規劃。其直接結果是大幅推升了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和房價水平。
流動性漫注 物價報復性上漲
自疫情最早在中國武漢爆發以來,中國央行向金融系統陸續注入數十億美元的流動性。
據《路透社》引述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周亮稱,據統計,中國一季度各項貸款增量近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8萬億元。今年前兩個月新增貸款分別為3.34萬億、9,057億元,料3月信貸投放規模約在2.8萬億元水平。
而中國大陸首季的物價也隨之持續處於暴增的水平。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中國一月CPI同比上漲5.4%,2月CPI同比上漲5.2%。
對於未來物價情況,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寳雲對官媒《新京報》表示,復工復產後短期內出現供需錯配,需求彈性小的商品價格有大概率會上漲。
這意味著,即將公布的3月的物價數據恐將維持在高位。
《路透社》引述中國財政科學院院長劉尚希表示,疫情衝擊之下,財政政策、貨幣政策應共同發力保障企業和就業。新增債券一定要在「人」上做文章,而不要再在「項目」上做文章。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