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實體經濟風險正在向銀行業集中。(圖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5月25日讯】(看中國記者趙曉彤綜合報導)中國央行近日表示,受中共病毒疫情影響,金融風險正隨著實體經濟困難向金融領域傳導,且效應正逐漸顯現,並指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將出現反彈,銀行業利潤也可能出現下滑。而北京近期計劃推出港版國安法,風險在金融市場間傳導的可能性也將加劇中國金融系統風險。
金融風險向銀行業集中
據《路透社》報導,中國央行旗下的《中國金融》近日發文稱,雖然中國銀行業第一季利潤絕對額不小,但利潤增速出現減慢,反映銀行業盈利能力有所下降。同時,由於中國金融週期與經濟週期並不同步,導致不良貸款風險暴露存在一定滯後性,並且疫情爆發以來,銀行業對企業實施延期還本付息等政策,導致中國銀行業將面臨更大的不良貸款率及資本消耗壓力。
文章指出,由於中國央行再度延長對中小微企業貸款還本付息的期限,已延長至2021年3月底,而對其他困難企業的貸款延期的期限也在協商中。隨著實體經濟風險向金融領域逐步傳導,銀行不良貸款將進一步增大。
由於疫情在全球蔓延,市場需求急降,導致中國外貿企業因嚴重失單而再次停工,行業大量企業經營難以維繫,並面臨結業潮。且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並不侷限在外貿行業。
早在4月初,一家大型中資銀行風險管理部門的官員就對英國《金融時報》指出,即使銀行知道一些貸款人不太可能償還貸款,銀行仍要參與。這位官員說,我們必須參加這項行動,因為政府希望以廉價的信貸來支持實體經濟。如果經濟繼續疲軟,這些貸款可能會違約。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一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2.6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49.9億元,其中僅今年第一季度的增量就達到1985.9億元,佔比為43.6%。
全球評級金融機構標普在4月初曾指出,疫情或令今年亞太區銀行不良貸款增加6,000億美元。中國銀行業將佔亞太區新增信貸成本和不良貸款最大部分,他預期今年大陸銀行不良貸款率將上升2個百分點。
文章還稱,鑒於城商行、農村金融機構是服務「三農」、中小微企業的主要力量,疫情衝擊下的經濟下行之際,這些城商行和農商行的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都弱於大型銀行和股份制銀行。
此前,國際評級機構穆迪於3月30日發布報告,對六家中資銀行下調評級為負面,分別為南京銀行、寧波銀行、蘇州銀行、深圳農商行、廣州農商行和富邦華一銀行。報告還指,中國銀行業在疫情嚴重影響的地區和產業具有敞口,因此受到衝擊。並將相關銀行的展望調整為負面。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易綱發布論文指出,過去十多年來中國宏觀杠杆率快速上升,金融資產風險向銀行部門集中。而疫情正在令集中的銀行業風險加速暴露出來。
國安法動搖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風險內向傳導
除了疫情令中國境內金融風險正在向銀行業集中,金融市場之間的風險傳導也可能是引爆風險的那塊多米諾骨牌。
5月22日,中共兩會突然急推「港版國安法」,香港恆生指數收盤重挫5.56%,創2015年7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蘋果日報》引述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關焯照表示,若條例實施,會導致外資重新審視香港的營商情況,或會減少在港投資、甚至出現撤資。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因有獨立的法治、民主制度的配合;若撤資潮出現,也必會打擊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另有分析認為,金融市場間存在風險傳導,若香港金融市場產生動蕩,除了對在港上市的中國企業的流動性造成影響,也存在極大的將風險向中國大陸金融市場傳導的可能性。
目前在港上市的中國企業H股共有261家,紅籌股為173家,市值總計逾10萬億港元。反映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及穩定對中國大陸經濟已是緊密相關。
但由於香港股市仍有企業基本面、企業業績做支撐,也許並不會第一時間傳導暴露的風險,但香港的樓市則可能先暴露出傳導風險。
香港資深銀行家、時事評論員吳明德教授指出,國安法造成的香港金融動盪,會最先反映在樓市上,因為大量市民移民,出售樓產,則可能導致樓價下挫。
5月22日,香港地產股重挫,九龍倉置業跌幅接近10%;龍頭股長實集團下滑8%;新鴻基地產挫7.8%。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