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投資規模38.1萬億 「新基建」會是另一個4萬億嗎?(圖)


(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20年3月7日訊】(看中國記者丁曉雨綜合報導)這幾天,對中國經濟來說,最熱的一個詞莫過於「新基建」。如果說2008年的4萬億讓中國的房價一飛衝天,讓全社會陷入債務黑洞,那麼這一次,由各省提出的「新基建」投資,總額則達到38.1萬億人民幣。如此巨大的投資,錢從何來,最終會流向何處,是否會催生另一個經濟怪胎,尤其引人關注。

「新基建」投資額高達38.1萬億

近來,中國各地政府陸續出臺各種投資項目清單,湖南、雲南、河南、福建、四川、重慶等16個省市公布的總投資額計畫達到34.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算上之前貴州2019年發布的總投資計畫44466億元,總投資額高達38.1萬億。

另外,還有些省份公布了2020年當年的投資額,22個省市合計達到7.28萬億。

投資、出口、消費號稱中國經濟「三駕馬車」,在兩年的貿易戰中,中國出口受到巨大衝擊已元氣大傷,一場中共肺炎疫情又使得原本疲軟的消費徹底陷入谷底,這兩項都是硬指標,沒什麼花樣,唯有投資一項,尚有可操作的餘地。

在這個經濟面臨危機的時候提到基建投資,很容易讓人想起2008年的4萬億救市,那場當局打著基礎設施投資的名號、卻以房地產消費為核心、以重化重工上游產業為依托的強行擴表、加槓桿,形成中國國內以債務擴張拉動經濟的結構與體系。

2008年4萬億留下的大坑

當年在4萬億財政政策刺激下,中國央行資產負債表快速擴表、國內社會融資規模迅速擴張,形成了以人民幣貸款規模放量支撐社會融資總額,並促使企業及政府部門加槓桿的傳導機制,最終導致了國內債務規模直線攀升。

中國2019年財政報告,截至2019年11月,中央政府債務餘額16.28萬億,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33萬億,合計37.6萬億。IMF測算中國2018年末地方政府隱性債務規模達30.9萬億,償還期均集中在2020∼2024年的五年。

而超發貨幣大量湧入房地產領域,使得房地產價格一路上漲,居民被房地產綁架,負債率逐年加大。

據央行2019年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十年間,居民貸款餘額從2008年的5.7萬億上升至2018年的47.9萬億,其中,個人住房貸款餘額從3.0萬億元增至25.8萬億元。居民槓桿率從17.9%上漲至60.4%。

龐大的債務規模令全社會陷入「債務-通縮」(lrving Fisher)與「資產負債表衰退」的最大困境。

「新基建」錢從何來?投往哪裡?

如今,4萬億留下的困境未解,深陷債務泥潭無力自拔的地方政府,又大張旗鼓搞「新基建」巨額投資,引發外界諸多質疑。

首先,錢從哪裡來?房地產市場的萎靡,使得地方政府再想靠賣地提錢行不通了,投資如此龐大的基建計畫錢從哪裡來?即便有了錢,又會投向哪裡?

聯訊證券宏觀及固定收益高級分析師楊為敩對媒體表示,地方政府獲取項目資金的方式一般有兩種,一是財政撥付;二是通過多種渠道籌措,目前大概佔到45-50%的比重。其中後者主要包括一般債、專項債,平臺債、平臺貸,PPP等。

「但現在財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財力本就吃緊,預計財政資金空間有限。」楊為敩說,接下來就看融資渠道的空間有多大。

據悉,為多渠道籌措資金,北京市明文規定,以民間投資為主的社會投資項目投資佔比不低於70%。

但近些年來由於「國進民退」現象凸顯,民營企業不斷凋敝,民間投資信心嚴重下滑,想要依靠民間投資解決如此龐大的資金缺口只怕是一廂情願。

對資金投向,也是受質疑最多的。雖然各省的計畫看起來有科技、網路等新增項目,但佔比龐大的仍是鐵路、公路等基建設施項目。很多人擔心,會不會再像2008年那樣,催生出一個經濟怪胎?

對如此龐大的基建投資規模,有網友說:「這是要村村通高鐵,戶戶通高速嗎?」還有人說:這就是「新瓶裝舊藥,跟2008年差不多花樣,有過之無不及,史無前例。」

本文留言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