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总投资规模38.1万亿 “新基建”会是另一个4万亿吗?(图)

 2020-03-07 11:3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12

总投资规模38.1万亿“新基建”会是另一个4万亿吗?
(图片来源:Adobe Stock)

【看中国2020年3月7日讯】(看中国记者丁晓雨综合报导)这几天,对中国经济来说,最热的一个词莫过于“新基建”。如果说2008年的4万亿让中国的房价一飞冲天,让全社会陷入债务黑洞,那么这一次,由各省提出的“新基建”投资,总额则达到38.1万亿人民币。如此巨大的投资,钱从何来,最终会流向何处,是否会催生另一个经济怪胎,尤其引人关注。

“新基建”投资额高达38.1万亿

近来,中国各地政府陆续出台各种投资项目清单,湖南、云南、河南、福建、四川、重庆等16个省市公布的总投资额计划达到34.4万亿元(人民币,下同),算上之前贵州2019年发布的总投资计划44466亿元,总投资额高达38.1万亿。

另外,还有些省份公布了2020年当年的投资额,22个省市合计达到7.28万亿。

投资、出口、消费号称中国经济“三驾马车”,在两年的贸易战中,中国出口受到巨大冲击已元气大伤,一场中共肺炎疫情又使得原本疲软的消费彻底陷入谷底,这两项都是硬指标,没什么花样,唯有投资一项,尚有可操作的余地。

在这个经济面临危机的时候提到基建投资,很容易让人想起2008年的4万亿救市,那场当局打着基础设施投资的名号、却以房地产消费为核心、以重化重工上游产业为依托的强行扩表、加杠杆,形成中国国内以债务扩张拉动经济的结构与体系。

2008年4万亿留下的大坑

当年在4万亿财政政策刺激下,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快速扩表、国内社会融资规模迅速扩张,形成了以人民币贷款规模放量支撑社会融资总额,并促使企业及政府部门加杠杆的传导机制,最终导致了国内债务规模直线攀升。

中国2019年财政报告,截至2019年11月,中央政府债务余额16.28万亿,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1.33万亿,合计37.6万亿。IMF测算中国2018年末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达30.9万亿,偿还期均集中在2020~2024年的五年。

而超发货币大量涌入房地产领域,使得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涨,居民被房地产绑架,负债率逐年加大。

据央行2019年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十年间,居民贷款余额从2008年的5.7万亿上升至2018年的47.9万亿,其中,个人住房贷款余额从3.0万亿元增至25.8万亿元。居民杠杆率从17.9%上涨至60.4%。

庞大的债务规模令全社会陷入“债务-通缩”(lrving Fisher)与“资产负债表衰退”的最大困境。

“新基建”钱从何来?投往哪里?

如今,4万亿留下的困境未解,深陷债务泥潭无力自拔的地方政府,又大张旗鼓搞“新基建”巨额投资,引发外界诸多质疑。

首先,钱从哪里来?房地产市场的萎靡,使得地方政府再想靠卖地提钱行不通了,投资如此庞大的基建计划钱从哪里来?即便有了钱,又会投向哪里?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对媒体表示,地方政府获取项目资金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财政拨付;二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目前大概占到45-50%的比重。其中后者主要包括一般债、专项债,平台债、平台贷,PPP等。

“但现在财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地方政府财力本就吃紧,预计财政资金空间有限。”杨为敩说,接下来就看融资渠道的空间有多大。

据悉,为多渠道筹措资金,北京市明文规定,以民间投资为主的社会投资项目投资占比不低于70%。

但近些年来由于“国进民退”现象凸显,民营企业不断凋敝,民间投资信心严重下滑,想要依靠民间投资解决如此庞大的资金缺口只怕是一厢情愿。

对资金投向,也是受质疑最多的。虽然各省的计划看起来有科技、网络等新增项目,但占比庞大的仍是铁路、公路等基建设施项目。很多人担心,会不会再像2008年那样,催生出一个经济怪胎?

对如此庞大的基建投资规模,有网友说:“这是要村村通高铁,户户通高速吗?”还有人说:这就是“新瓶装旧药,跟2008年差不多花样,有过之无不及,史无前例。”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責任编辑: 静馨 来源:看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