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升溫,口罩一片難求。旺角一家藥房貼出下午開賣口罩、每人限購5個的告示,門外中午已開始有人排隊。(圖片來源:何佳慧/看中國)
中國武漢2019年最後一日爆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又稱中共肺炎、2019-nCoV),隨著疫情持續升溫,不少地區的口罩被一掃而空,有錢也不見得能買到口罩,香港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蔣麗芸甚至提議把口罩高溫蒸氣當消毒,但專家並不認同這個做法。關於口罩,大家應該注意幾個常見的誤區,同時在口罩缺乏時,學習正確延長口罩的「使用壽命」。
常見使用口罩的錯誤方式
如果配戴或穿脫口罩的方式錯誤,不僅效果大打折扣,還會增加病菌傳染風險。(圖片來源:Adobe Stock)
1、戴錯方向:戴口罩時誤將淺色層向外,一般外科口罩深色為外層,深色朝外才是正確。
2、不斷觸摸口罩外層:不少民眾不習慣戴口罩,經常用手碰觸口罩外層,拉上拉下,這麼做容易增加碰到病菌的機會,如須調整口罩,可使用衛生紙墊在口罩上再用手調整,或是直接調整後洗手。
3、說話時拉著口罩:由於戴著口罩說話時容易說不清楚,總有人會在說話時拉著口罩或露出鼻子,或在咳嗽時拉口罩,這樣反而造成病菌加速傳播。
4、未調整口罩密合度:一般外科口罩或N95口罩的鼻梁部都有金屬片可加強密合度,佩戴後調整金屬片與鼻梁形狀緊貼,吹氣時應該不會造成眼鏡起霧,或大量氣體漏出。
5、戴口罩前及脫口罩後未潔淨雙手:使用口罩前後應注意手部衛生,避免透過手的觸摸而散播病菌,如不方便洗手可隨身攜帶乾洗手液潔淨雙手。
6、脫口罩方式錯誤:脫口罩時,有些人直接抓取口罩平面處,這樣容易碰觸到口罩上的病菌,因此脫口罩時,可用手指勾取掛在耳朵的鬆緊帶部分,脫下口罩後直接丟入垃圾桶或裝入塑膠袋中,減少接觸口罩上病菌的風險。
7、隨意丟置口罩:使用過的口罩上可能布滿病菌,如隨意丟置會增加病毒傳播機會,如丟棄可能被病菌汙染的口罩時,可將被汙染的一面往內摺,丟入塑膠袋內密封後丟棄。
如何延長口罩壽命
不少人疑惑,取下口罩時就應該丟掉口罩為佳,但口罩缺乏時,應該如何應對以延長口罩使用的時間?
1、短時間取下口罩後繼續用的方法
臺灣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金在臉書分享,健康的民眾接觸感染者的風險較低,戴口罩是「以防萬一」,如拿下口罩吃飯後,把握「不要碰到汙染面」的原則可以再戴回去。作法是先舖上一張衛生紙,再把脫下的口罩放在上面,不要讓口罩直接接觸到桌面,這樣便可避免口罩汙染;再次戴上該口罩時,用另一張衛生紙把金屬條壓好,丟掉兩張衛生紙後,也要注意潔淨雙手。但若在戴口罩時曾接觸到有呼吸道症狀的人或本身有咳嗽情況,醫師則是建議妥善丟棄,不要重戴。
2、長時間取下口罩的正確保存方法
理想上口罩應該單次使用,若在脫下口罩後隔段時間還想繼續使用的話,建議可先將口罩汙染一面往內摺後,放置於乾淨、透氣的容器內(如紙袋等)保存,之後再將其放在乾淨通風的環境中,讓口罩上溼氣乾燥,甚至可透過天然紫外光殺菌。用來保存口罩的容器應於使用後丟棄或定期清潔。
3、戴上兩層口罩
專家建議最好不要戴兩層口罩,但在口罩缺乏的環境下,非不得已可依照「密合度好者在內,差者在外」原則配戴口罩,在外層口罩遭到汙染後丟棄外層口罩。如美國疾病管制局曾建議,在不影響密合情形下,可在N95口罩外再戴一層外科口罩,當外層口罩可能染污後,可只更換外層的外科口罩,這樣便可減少N95口罩的使用量,但以不破壞密合為前題。
台灣施景中醫師也在臉書分享一個延長使用外科口罩的方法,先戴一個薄一點的可水洗口罩後,再戴一般外科口罩,減少口水等不好的氣味在外科口罩內殘留,延長外科口罩使用時間。
特別注意的是,在脫除口罩時,都要記得別直接碰觸口罩外側,以避免其汙染的病菌透過手的觸摸而散布,並在脫口罩後洗手。
高溫、酒精或消毒水可能破壞口罩的材質,降低口罩的過濾效果。(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口罩可否消毒?
在口罩較為缺乏情形下,不得不較長時間使用,網友們發明出不少奇特的消毒殺菌法,如用蒸籠蒸口罩、噴酒精或洗口罩等,但高溫、酒精或消毒水可能會使一般不織布纖維材質變形破壞,或是破壞口罩內部不織布纖維的帶電性,這些都會降低口罩的過濾效率。若真的需要繼續使用該口罩,當年SARS的防疫專家則建議採取比較溫和的陽光曝晒或是自然通風晾乾方式保存。注意保持不要碰觸汙染面的原則,口罩若可能被汙染、出現破損、變形、骯髒、異味或呼吸阻力增加時則不適合繼續使用。
依照預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口罩選用的建議,以採用一般外科口罩或N95口罩可達到較好的預防效果,但在兩種口罩皆無的情況下,如需要到公眾場所可戴上其他類型的口罩遮住口鼻,阻隔一些飛沫,並與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保持一米以上的距離。
戴口罩為防疫的一環,也別忽略了正確洗手和減少觸碰眼口鼻的重要性,平時避免前往人潮擁擠或密閉的公共場所,同時注意最新疫情動態,勿輕信偏方,針對不明的訊息來源應加以求證。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