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二戰後日本對世界的貢獻——電飯煲(組圖)

 2020-01-02 11: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煮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
煮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煮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時代,而用電鍋煮飯是甚麽時候開始的呢?答案是,本次文明歷史中,是在二戰後才開始。

1940年代末期,三菱開發了第一部電飯鍋,其實就是一個帶電熱裝置的鍋,由於沒有自動性,而且需要時時看護,這種鍋很不成功。日本戰敗後,大軍火商三菱的部分工廠轉產民用品。

1956年聖誕節前,東芝公司試製了700個帶所謂的「定時功能」的電飯鍋。其定時原理為外鍋加水以控制加熱時間,當外鍋的水蒸發後就停止加熱,而內鍋的米也煮成飯了。而且當時東芝挨家挨戶敲門,採用地毯式轟炸法推銷他們的電飯煲,短短一個月內就賣出了20萬個。4年後,半數的日本家庭購置了這種鍋,將電飯煲作為日常用品。9年後,這種定時設計被其他的定時設計所取代。

用電鍋煮飯是甚麽時候開始的呢?
用電鍋煮飯是甚麽時候開始的呢?(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當時的電飯煲還比較原始,分外鍋和內鍋,外鍋和內鍋之間加水;加熱外鍋,外鍋與內鍋間的水沸騰至100℃,水再加熱內鍋和鍋裡的米飯。等外鍋水分蒸發完畢後,再加熱下去,溫度就超過100℃了,所用的機械式溫度感應裝置便能夠讓電源關閉,停止加熱。

隨著不斷改進,新版電飯煲直接加熱內鍋,並且採用金屬溫度感應裝置,在檢測到鍋裡的水分已經被大米完全吸收之後,水分蒸乾,鍋體升溫超100℃,就自動切斷電源。另外,這種電飯煲還具備保溫功能,因為溫度感應裝置更先進,所以可以通過斷斷續續的加熱,將米飯保持在一個溫度而又不會燒糊。

80後大概會記得,家中用的較早一批電飯煲就是這麼個形態。國內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這類電飯煲開始在沿海地區大範圍仿製。當時小編家裡的電飯煲就是來自廣東的三角牌,據說普及程度也是相當可觀啊。

70年代,日本的半導體行業開始走紅,日本人將集成電路,或者說晶片應用到了電飯煲的溫控器上——也就有了很多人所說的電子和電腦型電飯煲。這個階段的電飯煲已經可以用來煮各種除了米飯以外的其他東西了,「智能電飯煲」基本也是由此脫胎。

既然都跟晶片掛鈎了,其生命力和普及程度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

而到了90年代,日本人又開始在電飯煲上搞壓力容器——也就是讓電飯煲變成電壓力鍋。不僅如此,內膽的講究,現在真是越來越成為電飯煲差異競爭的熱點之一。

如今,很多人去日本旅遊,最想買回家的東西就是電飯煲、馬桶蓋、小學生書包。

責任編輯: 玉亮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