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周遭,拋開負面想法才能擁抱真正的健康。(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導讀:作者松田史彥在2007年,成立了全日本首創的「停藥專科門診」(減藥、斷藥),為患者做減藥、停藥、排藥毒的診療服務。
從醫學上的機轉來看「病由心生」,我們可以從安保徹醫生的研究得到理解。
簡單的說,當人長期處於壓力緊張的狀態,會不停刺激交感神經,使得交感神經過度反應,於是,白血球中的嗜中性白血球(顆粒性球)和自由基,就會被大量釋放出來。大量的自由基和持續緊繃的交感神經影響到免疫系統的運作,同時使自律神經的運作出現異常,疾病因此趁虛而入,原有的症狀也因此惡化、加重。
壓力是氣(編註:在日文中氣有心裡的意思)引起的疾病,所以日文稱之為「氣病」,這個詞實在造得很好。
大家來看一下患者的「患」字。患是一根竹串插在心的上面,想要患者恢復健康,就要把生病的心治好,把心上面的竹串拔掉。我認為這是現代醫療必須要做的事。
為了治好生病的心,把心上的竹串拔掉,自然得進到人的內心深處去。人為什麼會讓壓力蓄積下來?我從多年的診療經驗中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大家幾乎都是用相同的模式在累積壓力。壓力是言語製造出來的一種意識狀態。
讀者們看過使用催眠術把酸檸檬變成甜檸檬的電視節目嗎?在催眠術中,催眠師透過反覆的言語暗示,暫時改變被催眠者的潛意識。我們的潛意識認為「檸檬是酸的」,但被催眠者在催眠師言語暗示的引導下,潛意識暫時變為「檸檬是甜的」,結果,酸檸檬嚐起來變成甜檸檬了。也就是說,言語能夠改變大腦的潛意識,潛意識能夠把某種想法或念頭變為現實。
因為長期壓力使生理、心理發生問題、因害怕戒斷症狀使病情變得更嚴重,說穿了這些都是本人一直在不知不覺中,用自己的言語對自己催眠的結果。
否定眼前的狀況,每次想到除了「厭惡」以外,還是「厭惡」的情緒,久而久之,這種「厭惡」感就會在我們的潛意識定型。「厭惡」是心靈的言語,當然看不見摸不著,但卻一直在對本人的潛意識暗示、催眠,最後終於形成全部都是「厭惡」的潛意識。所以,令自己厭惡的現狀其實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眼睛看不到的意識,製造出眼睛看得到的現狀。我們越是否定現實,越是容易助長令自己厭惡的情感。類似「厭惡」這種負面的情緒累積得越多,交感神經就會像前面說過的一樣,不停地被刺激進而過度反應。
如此一來,就會形成交感神經過度反應→嗜中性白血球(顆粒性球)增加→自由基增加→自律神經失調、免疫系統低下,最後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造成病症,或者覺得戒斷症狀變得更嚴重了。
事實上,人類的心理運作是自身所抱持的情感,含有否定、抗拒的比例越大,得到的結果就是越容易加倍放大否定、抗拒的情緒,使負面情緒變得越來越強烈。
讀者自身的心理狀態如何呢?有「厭惡」、「不安」、「恐懼」、「惆悵」、「憤怒」……等等情緒嗎?所謂的情緒,就是心中的言語的外顯,不是嗎?
換句話說,我希望大家都能體察到心中的言語與潛意識之間的關聯。心理學認為潛意識(無意識)是改變現實的奇蹟力量。心裡有沉重壓力的人,總是在無意識中蓄積壓力,最終都累積轉化為疾患,戒斷症狀也變嚴重了,健康的人也不健康了。
負面思考的慣性會讓人病由心生,拋開它吧!
有些人很容易落入前面提到病由心生的循環,自然也有人與這種循環絕緣,前者的特徵就是經常反芻想同一件事情。譬如說在網路上看到了某則消息,或者身上出現了什麼症狀,有些人就會反覆思索,以為多想一點就能夠做出更好的判斷,殊不知每次判斷好壞的標準,徹頭徹尾只是「個人認為」的自我標準罷了。
當自己下了否定、不好的判斷,那一霎那負面的情緒也開始如影隨形了。原本是為了安心才在網路上尋找答案(知識),沒想到找到的答案反而讓自己不安心,結果陷入的情緒黑洞,把自己推向本節一開始提到的病由心生循環。
我若是詢問有精神困擾的患者或是表示無法忍受戒斷症狀的患者:「常常在想生病或症狀的問題嗎?」得到的答案幾乎清一色是:「沒錯,常常想。」如果再問:「厭惡、不喜歡的感覺是不是在腦海裡繞來繞去,揮不去也停不下來?」這個問題的答案也幾乎是百分之百回答:「對,會一直想。」對知識反芻思索→判斷好或不好→斷定為不好(否定)→負面情緒產生→思考該負面情緒→判斷好或不好,結果斷定該負面情緒為不好→負面情緒源源不絕……一個惡性循環就此形成。
也就是說,「思考→好壞判斷→情緒→思考→好壞判斷→情緒→」,像是一個無盡的迴圈周而復始,反覆不斷。我們心中的言語對潛意識的暗示,外顯成為我們的情緒、情感,就好像是慣性一般。這個慣性其實也能夠打破病由心生的循環,將我們從疾病中解放出來。想要不陷入病由心生的循環、擺脫病由心生的困擾,又該怎麼做呢?
我的回答是「自己的情緒、自己遇到的事,全部用心去接納」。不需要對情緒、發生的事做好、壞的判斷,自我的判斷標準非丟棄不可。話雖如此,可是人還是會在不知不覺中做判斷,一有了判斷,情緒就會湧現。
多說一些正面的話,就能夠慢慢減少潛意識的負面情緒。(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因此,我有一個建議。既然情緒是心裡的言語,那就先從改變說話做起吧。「常說『謝謝』,好事會發生。」這是小林正觀先生大力鼓吹的說好話運動。只要改變說話的內容,多說一些正面的話,就能夠慢慢減少潛意識的負面情緒(負面言語),「謝謝」就是正向好話的代表之一。
碰到了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出現了不安、恐懼、憤怒、悲傷等難以承受的情緒,發生了痛苦難當的症狀,無論何種狀況,都請告訴自己:「我接受。」然後「謝謝」它。剛開始就算是口是心非也要說,試著一次又一次反覆練習,慢慢的,我們會察覺自己的心出現了微妙的變化。試著降低反芻思索的頻率,那麼,在此之前總是去而復返的負面情緒會逐漸消失,症狀也會減輕。經歷親身實踐之後,逐漸朝好的方向前進的成功案例,可說是多到數不清。人的心是靠言語建構起來的,如果我們願意改變說出口的話,就能改變現實。
說正向的話,心靈的禁錮隨著好話被解開,不可思議的驚喜就會來到面前。我們會發現周遭的一切正在慢慢的改變,自己的身體變好了,原本討厭的人看起來變順眼了,好運接二連三地發生,身邊的事彷彿都按照自己的意識在運轉。
讀者們聽過「改變自己就能改變周遭」這句話嗎?這是確實存在的,改變言語,就能改變意識,改變自己的世界。
本文由新自然主義出版社授權刊載,摘自《九成的藥不用吃! 藥物副作用更是疾病的來源!》,作者:松田史彥。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