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越來越大,也出現違約的事件。(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2月21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越來越大,也出現違約的事件。為避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機構違約造成連鎖效應、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官方正將融資平臺兼併整合。
中國央行高級顧問馬駿警告稱,中國數千個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可能發生違約「連鎖反應」。
據中國官媒《證券時報》報導,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清華大學金融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馬駿解釋地方政府債務的嚴重性,指地方政府有大量的隱性債務,可能是顯性債務的好幾倍。中國一些地區的平臺類機構債務率偏高、期限嚴重錯配,長期依靠借新還舊維持運作,部分平臺已經開始要求銀行展期。
貸款展期(Loan extension)是貸款到期不能歸還,經批准辦理延長歸還時間的手續。貸款到期就要歸還,是企業必須遵守的信用原則,也是銀行加速信貸資金週轉的前提條件。
這些融資平臺,指的是各個地方政府控制的城市建設投資公司,它們是各大政府投資融資平臺,多數是地方政府全資擁有的機構。
馬駿說,在全國上萬個平臺類機構中,「只要幾個公開違約,就可能導致連鎖反應形成‘扎堆’」。因此應盡快制定措施,防止出現一批平臺違約倒閉的系統性風險。
馬駿透露,地方政府考慮支援省市內一部分優質平臺兼併重組其它平臺,甚至跨地域兼併,將債務重新配置到財務狀況更為健康的負債主體,優化存量負債結構。
目前,這樣的整並已經開始,有的地級市將二十幾家平臺整合成3個平臺。
中國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12月17日在「地方債市場建設與發展研討會」上表示,在隱性債務風險防範方面,強化債務管理,是防控融資平臺違約風險的根本前提。他建議,將融資平臺與地方政府的債務進行隔離,實行風險分擔機制;強化地方政府的預算約束,減少中央政府的隱性擔保,規範地方政府行為,阻斷隱性債務形成機制;慎重對待「財政赤字貨幣化」,即用國債替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緩至近30年來最低水平,中國面臨著人民幣債券和美元債券違約激增的局面。專家們還警告稱,與地方政府有關的違約可能給中國債務市場帶來信心危機;這些市場長期受到國家隱性擔保的保護。
近幾個月來,人們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積累的大量債務日益感到擔憂,尤其是在本月初,其中一個這樣的融資平臺近乎違約之後,更加引發各界的關注。
12月6日,呼和浩特經開區投資集團發行的「16呼和經開PPN001」未能在投資人回售行權執行日及付息日及時償付回售款及當期利息。一時間,首例城投債違約、城投債剛性兌付被打破的聲音四起。
經過兩天發酵,12月9日,「16呼和經開PPN001」首例城投債違約事件在呼和浩特市政府方面的積極協調兌付中得到平息。目前已在陸續兌付中。
12月13日,呼和浩特經開區投資集團相關人士回應媒體稱,「16呼和經開PPN001」已兌付了部分資金,延期兌付的剩餘資金已經與投資人簽署了展期協議。
中國的城投債,又稱「准市政債」,是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作為發行主體,公開發行企業債和中期票據,其主業多為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或公益性項目。從承銷商到投資者,參與債券發行環節的人,都將其視為是當地政府發債。此前因政府信用背書,城投債成為債市炙手可熱的投資品種。
2015年,772個主體共計發行1,656只城投債,發行額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16年共有1,096主體發行了2,349只發行額高達2.3萬億元,呈現階段性高峰。
根據統計,城投債雖然已經出現個別的兌付壓力,但是中國今年城投債發債再創歷史高峰。兩年來的城投債持續發行,城投債存量大幅攀升。截至2019年12月11日,今年1,202個發債主體已共計發債3,593只,發債額度超過3萬億元,遠超2018年2.3萬億元發債量。
截至2019年12月11日,城投債餘額已高達8萬億元,共計2,054個發債主體的9,205只城投債券等待償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