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新疆旅行見聞(圖)


新疆烏魯木齊火車站。(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9年10月31日訊】我已經十多年沒去新疆了。不是不想去,一直做打算,但是新疆的朋友總覺得當時的情況不好,要我等好一些再去。這樣一拖再拖,最後新疆朋友完全失去了信心,承認要等情況變好,我這輩子就再別想去新疆了。現在新疆的朋友也都失去了聯絡,不知是不是進了再教育營。出於對新疆的懷念,我時常翻看當年在新疆旅行的日記。可以在這裡摘抄一些段落,看得出即使那是在75事件發生之前,種種根源和跡象都普遍存在,今天的情況只能更糟。

……北京飛烏魯木齊飛機滿座。周圍沒見到一個維吾爾人。也許飛機其它部位有,我沒看到,但至少說明維吾爾人不多,幾乎都是漢人。

烏魯木齊是一個隨處可以見到民族問題的城市。在街上,看見一對看不出是漢族還是回族的男女買路邊小販的煮玉米。男的已經在掏錢,女的問賣煮玉米的小販:「你是漢民還是回民?」小販回答,是回民。女的立刻讓男人不要買。賣玉米的小販一個勁問,回民怎麼了?但是沒得到回答。那對男女走了。我也和賣玉米的小販一樣納悶,回民有什麼問題?

去維吾爾人聚居的山西巷。在公共汽車上向司機問路時,司機告知轉車的站名後,加了一句「小心你的包」。不知他的意思,是維族區治安不好,還是漢人去那可能被搶。公共汽車在漢人區行駛時,車上維吾爾人很少,街上也幾乎都是漢人。

公交乘客上車自己投幣,不找零。一位維族婦女沒零錢,投進票箱五元,應找四元,她在票箱前等後上車的乘客投幣時把錢給她。但不跟漢人說,只跟維族說。因為維族少,等了好幾站才把四元錢要齊。

山西巷很熱鬧,是維吾爾人天下,漢人變得少見。有些婦女臉上蒙著面紗。人們在街兩旁做生意。手裡拿一雙皮鞋或兩件衣服就吆喝著做買賣,還有小小孩捧著幾個雞蛋賣,全是廉價商品。即使是在以維族女商人熱比婭命名的大廈裡,也都是賣低檔貨的攤位。

維族居民區和商業區反差很大。無論房子還是道路,都是年久失修的模樣。我在裡面走街串巷,沒看到一個漢人。烏魯木齊的民族壁壘很強,其它地方少見。它的漢族區和內地城市幾乎沒區別,進入維族區卻如同換了個世界。美國白人區和黑人區至少還有相同的語言,這裡則是語言、文字、人的形象、味道、建築,所有感覺都不同。兩個截然不同的區域有時只隔幾百米,中間沒有鐵絲網,且由一個政府管治,是典型的殖民地形態。

沿街步行。按照民族自治地區規定,商店招牌必須有民族文字。在維族區,招牌上維文為主,漢字較小,隨著接近漢族區,維文逐漸減小,漢文變大,等到了漢族區,維文只剩下幾乎看不清的小字,如同花邊,招牌幾乎全部被漢文佔滿。

去親戚家,我問鄰居有沒有維族?他說整個小區只有個別幾戶。因為是單位買房分給單位的維族職工,他們不得不住。但維族人普遍不願意和漢人住一起。這些年分民族聚居的情況反而比過去還多。一是因為維族人的宗教氛圍越來越濃,與漢人更隔閡;二是生活習慣的排斥,比如漢人炒豬肉的味道,維族人聞到很噁心。親戚在新疆時間長,不太吃豬肉,現在聞炒豬肉的味都覺得腥,因此能理解維族人不願與漢人為鄰。反過來漢人也覺得維族人有長年吃羊的膻味,還有狐臭等等。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雪域漫談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