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再揭示:唯體制改革能激發經濟活力(組圖)
【看中國2019年10月28日訊】2019年10月18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到三季度的GDP增長等一系列經濟數據,通過與過去兩年的相比,可以發現很多奧妙。
從居民收入增速來看,2017年、2018年、2019年到三季度,居民收入的實際增長(扣除了通脹因素)分別7.3%、6.5%、6.1%,在今天全球經濟都比較低迷的具體情況下,似乎是一份很不錯的成績單。與之相對的是消費支出的增長分別為5.4%、6.2%、5.7%。
既然居民收入和支出都取得了良好的增長,消費數據就應該是一片紅火才對,但這又與手機、汽車、服裝市場所反映的現象不符。手機銷量在2017年就開始下跌,現在處於比較低迷的態勢;汽車銷售已經遭遇了一年多的同比負增長,有些月份的負增長幅度還很大,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不存在汽車保有量到頂的問題,所以,汽車銷售的低迷必有內在的根源;而服裝是人們生活的基本需求,銷售也比較低迷。那麼,問題出在哪裡?是誰讓居民不再敢購買汽車、手機和服裝?
下面是2017年、2018年、2019年到三季度居民消費支出的金額和各分項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鳳凰財經製作)。
2017年前三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和各分項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
2018年度中國居民消費和各分項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
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居民消費和各分項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
由三張圖的對比可以看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變化不大,這很正常,教育是剛需,只能增加不能減少;生活用品和服務、其它用品和服務佔比比較小,變動也不大,就不考慮。
有兩個大項在總支出中的佔比是明顯增長的,其一是醫療保健,三年中醫療保健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分別是7.9%、8.5%、9.1%,增長的十分明顯。看病難依舊是個老大難問題,面對強勢的醫院,患者總是處於被動地位,居民醫療保健支出在總支出中的比例不斷增長倒是可以理解的。然後,就是居住支出出現了明顯的增長,三年中居住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分別是22.4%、23.4%、23.3%,考慮到房價在2016-2018年出現明顯上漲,2019年處於高位橫盤的態勢,這個數字的變化也是可以理解的。
然後,就看到有幾個方面的支出比例出現了明顯的壓縮。衣著最明顯,三年中衣著支出佔總支出的比例從6.8%掉到了6.2%,如果再考慮服裝價格的變化,服裝銷量的下跌就是正常的。然後就是食品菸酒,從29.3%下跌到了27.9%,這個跌幅也比較大。當然,有一部分富人是因為所有的食物菸酒需求已經得到了充分的滿足,當收入繼續增長之後,總收入中用於食品菸酒的比例就會下降,但估計有一大部分人還未達到食品菸酒已經得到了充分滿足的水平,所以,這一塊支出的比例下降,不算是什麼好消息。
最奇妙的就是交通通訊一類,三年中在總支出的佔比分別是13.6%、13.5%、13.4%,變動的幅度很小,考慮到居民消費支出在持續增長,對手機和汽車的需求就應該持續增長,但汽車和手機的銷量為何出現了明顯的下滑?這裡肯定不是因為價格因素,因為汽車價格的變動並不大。這一大類可能和內部的結構性因素有關。雖然佔總支出的比例變動不大,但隨著房價的上漲,汽車使用環節的各種費用都會明顯上漲,就直接擠壓了居民購買汽車和手機的能力,導致汽車銷量的下滑。
綜合起來看,房地產和醫療兩個行業在過去兩三年中是明顯受益的,而服裝、汽車手機、食品菸酒等行業是明顯受損的。
如果一個人在過去三年中的基本生活水平提升了,那就需要恭喜,說明你的真實收入水平(扣除真實通脹)確實是上升的。如果你覺得真實的生活水平下降了(體現在食品菸酒、服裝、旅遊、交通通訊等方面),那就是房地產和醫療兩個強勢部門惹的禍!當然,惹禍的還包括交通通訊行業內部的強勢部門,比如停車場所、高速公路收費部門,有罰款權力的執法部門(交警、運政等)。隨著地方財政的日趨緊張,罰款已經成為一些地方政府的創收手段,除了宏觀經濟因素之外主要是它們在打壓汽車行業的發展。
經濟學家一直在說內需不振,其實經濟學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解決上述強勢部門所帶來的問題,這需要體制改革。沒有體制改革,這個問題就是無解之局。
如果不能解決上述問題,有些人就真的需要「節衣縮食」了。對於食品菸酒分類來數,到三季度的人均支出總數是4310元,用除三乘四這種簡單的算術演算法核算成四個季度就是5747元(考慮到一季度是消費旺季,這種核算是合理的),這一金額比2018年的5631元僅僅增加116元,增長率是2.06%。今年食品菸酒的價格漲幅在一二月份比較低,分別為2%和1.2%,此後就是持續走高的態勢,到9月已經高達8.4%,說明部分人確實是在戒菸戒酒(希望「戒肉」的情形還未發生)。今年前三季度人均的衣著消費額是962元,按算術折成四個季度是1283元,已經低於2018年的1289元,考慮到漲價因素(衣著價格9月的漲幅是1.6%),說明人們確實是在節制對服裝的購買。這種現象應該可以稱呼為節衣縮食嗎?對部分人來說這個冬天比較冷。
中國家庭債務佔GDP比重為49.2%,債務收入比為90.2%,這個債務水平是高還是低?專家們不斷與其它國家相比(這個數據低於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韓國,與智利、巴西相近),這種比較是無用功。因為一國家庭部門的合理負債水平與本國的醫療、失業、養老等保險水平有關(保險水平越高,可負債水平也越高),也與GDP中居民與國家只間的分割比例有關(越傾向於前者,就可以承擔更高的負債率),還與貨幣的信用度有關(貨幣信用度越高,負債能力越強),這說明國與國之間沒有絲毫的可比性。但上述現象卻說明,家庭部門的槓桿已經到了極限水平,因為在經濟平穩發展的情況下槓桿率開始影居民正常的消費支出。其實,管理者很清楚這一點(遠遠強於很多磚家),也適時提出了「房住不炒」。
羅列上述數據並不是本文的目的,目的是找到現在經濟問題的癥結所在,只有如此才能激發消費活力,為中國的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拋開人均收入增長和消費增長來看,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問題就極為突出了。問題的根源在於經濟生活中的強勢部門,包括:高速公路、停車場所、燃油供給、交運和警察的執法部門、房地產、醫療機構等。如果要給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就必須改革上述強勢或壟斷部門,降低它們給消費者帶來的負擔,通過消費需求的擴張拉動企業擴張,推動經濟持續增長。
只有改革,才能讓中國經濟激發新活力,這其實就是老生常談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