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通貨膨脹到警戒線 央行束手無策(圖)
中國央行無法通過緊縮貨幣抑制通貨膨脹加劇。(圖片來源:Adobe stock)
【看中國2019年10月15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10月15日,中國公布宏觀經濟數據,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達到3%,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再次下跌。在經濟下滑需要貨幣寬鬆的情況下,中國央行無法通過緊縮貨幣抑制通貨膨脹加劇。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9月PPI同比下降1.2%,這是自2017年7月以來的最大降幅,原因是製造業正面臨國內需求下降和中美貿易戰的連帶影響。
與此同時,9月CPI同比上漲3%,這是自2013年11月以來的最大漲幅,高於8月份2.8%的漲幅。受到非洲豬瘟影響,中國近期豬肉價格連連攀升。
統計顯示,9月肉類價格急升46.9%,影響CPI指數上漲約2.03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更是上漲69.3%,影響CPI上漲約1.65個百分點。由於中國受到了非洲豬瘟的影響,導致生豬被撲殺,此次豬瘟使中國的生豬存欄量減少了39%。
西南證券宏觀團隊的楊業偉和張偉預計,年末由於豬肉價格推動,CPI同比可能攀升至3.3%-3.5%,明年1月中國新年期間通脹壓力可能最大,一方面由於豬肉價格上漲,另一方面由於中國新年錯位因素,通脹可能單月攀升至接近4%的水平。
一般來說,超過3%為通貨膨脹,超過5%就是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歡迎。可用的抑制手段有加息、緊縮銀根、採取穩健的財政政策、增加生產、平抑物價等。
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此前曾表示,中國的貨幣政策「以我為主」,考慮國內的經濟形勢和物價走勢來進行預調和微調。
分析人士多預計,未來一兩個季度中國CPI還將在3%附近運行,會對貨幣政策的實際施行效果和寬鬆空間形成一定抑制,即使央行收緊貨幣政策,通脹也不會得到有效控制。而且面對通脹和GDP增長,央行的貨幣政策更關注後者。
CPI指數構成及統計方法
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縮寫作CPI),在經濟學上,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以百分比變化為表達形式。它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一般定義超過3%為通貨膨脹,超過5%就是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CPI往往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指標。CPI穩定、就業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
中國國家統計局統計調查涵蓋全國城鄉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菸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它用品和服務等8大類、262個基本分類的商品與服務價格。
中國國家統計局表示,採用抽樣調查方法抽選確定調查網點,直接派人到調查網點採集原始價格。數據來源於中國31個省(區、市)500個市縣、8.8萬餘家價格調查點,包括商場(店)、超市、農貿市場、服務網點和網際網路電商等。
CPI又被戲稱為「China pig index」, CPI覆蓋約700個代表性的商品品種。食品類在2016年以前佔比大致在1/3左右,2016年調整之後佔比1/5左右。而單純豬肉這一項,在CPI權重佔比約3%。
在CPI這個大籃子裡面,豬肉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如果人們每人每月消費1斤豬肉,但是由於豬肉價格的上漲或下跌,每個月不一樣,所以它應該佔的比重每天都是有變化的。總體看,豬肉價格在CPI的比重大約是3%左右,就是說人們一個月花100塊錢,其中有3塊錢是用來買豬肉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