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醫師推薦除濕飲食 去濕氣最快的是「它」(組圖)

 2019-09-09 14:3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薏苡仁淡滲利濕,並能健脾。
薏苡仁淡滲利濕,並能健脾。(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中醫認為,體內脾主運化水濕,是津液代謝的樞紐,若脾虛不運化,就會產生痰濕,故有「脾為生痰之源」的說法。體質虛寒、喜歡吃冰冷食物、飲食不節制的人……都容易積存濕氣。濕氣重怎麼辦?臺灣李應達中醫師推薦幾種有效去濕的食物和中藥,其中這一味「去濕妙藥」,你家廚房可能就有。

體內積存濕氣的原因

1、體質虛寒

體質虛寒通常是指虛證和寒證,虛證是身體疲倦、四肢無力,寒證則是怕冷、常腹瀉、頻尿、四肢冰冷、月經來有血塊、小腹痛(臍下偏左或偏右處疼痛)、小便顏色淡如清水。

2、飲食不規律 不節制

飲食不規律是指用餐時間不固定,一忙起來就錯過吃飯時間,甚至日夜顛倒,這會打亂胃腸消化的生物時鐘。許多人飲食不節制,有時不吃,有時又吃太飽,很傷腸胃。飢餓時沒吃東西還會造成胃酸分泌,得不到食物的中和,從而傷胃,或引起胃食道逆流,而胃腸一傷,濕氣就積存到體內。

3、喜吃冰冷 油炸食物

冰冷食物會使我們的胃腸收縮,血液循環變慢,消化不良,濕氣滯留,就容易引起腹脹、腹痛、腹瀉等。油炸食物不易消化,會引發濕邪生痰。

幫助去濕的中藥

1、生薑——去濕妙藥

生薑有去濕散寒,治胃寒腹痛的功效。
生薑有去濕散寒,治胃寒腹痛的功效。(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去除體內濕氣,推薦最好用、作用最快速的是生薑,但要注意胃熱者不可常吃。

生薑有去濕散寒,治胃寒腹痛的功效。夏天食用過多冰冷食物,或吃太多西瓜,容易引起腸胃寒冷的腹痛。中醫病理說:「寒則氣血不暢」,因而腹痛難忍。如用生薑切片煮水,或加一些肉絲同煮,服用後便能很快解除腹痛。

2、赤小豆

赤小豆和一般市面賣的紅豆不同,要到中藥房購買,其利水功效更甚於紅豆。

赤小豆能止渴除煩、健脾止瀉、利水(小便)消腫、解酒濕、消腫解毒、通乳、散瘀血等,臨床用於水腫、腳氣、小便不利或腹瀉等症狀。

3、薏苡仁

薏苡仁淡滲利濕,並能健脾。凡是脾虛濕勝所導致的水腫、腳氣等,用薏苡仁能治標又治本,效果很好。常搭配茯苓、白朮、赤小豆等以健脾利濕。

4、四神湯

四神湯的配方包括蓮子、芡實、茯苓、山藥,有的中藥房會加上薏苡仁、豬小腸或豬肚。四神湯有很好的健脾去濕功用,主治胃口差、食慾不振、腹瀉、消化不良、小便白濁等症狀。

5、茵蔯

茵蔯性味辛苦、微寒,功效為保肝利膽、清熱利濕,為治黃疸之重要藥物。

6、車前子

車前子能去濕氣,有利水通淋、清肝明目、鎮咳祛痰的效果,利小便而不走氣,與茯苓同功。

醒脾燥濕的民間草藥

1、狗尾草

狗尾草能去濕健脾、活血化瘀,還可治小兒發育不良。狗尾草和雞肉一起燉雞湯,是營養好吃的藥膳。

2、羊奶頭

羊奶頭,又稱羊奶埔、天仙果,有袪風利濕、行氣止痛、活血化瘀、助脾運化的功效。主治風濕性關節炎、頭痛頭風、筋骨酸痛、小兒發育不良等,用來燉雞或燉排骨都很適合。

艾灸除濕氣

用艾草灸來除濕氣,效果也很好。灸關元穴,能補腎陽;灸足三里穴,可補脾去濕。

責任編輯: 亞靜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