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無止盡的「勝負」思考 請馬上停止(組圖)
和人競爭勝負,分出高下,並不會因此讓人感到滿足。
文/石原加受子
為什麼你會對「分出勝負」這件事如此堅持呢?
「這是因為,如果輸了的話不是會覺得很不甘心嗎?」
事情真的是這樣嗎?那麼假如你和人競爭,真的會打從心裡覺得「啊,贏了真是太棒了」,並因此感到滿足嗎?
「在職場上被主管稱讚的話,就會覺得自己贏過了A很了不起。」
的確,被稱讚的話會讓人覺得很開心。那麼,在被稱讚之後,又會怎麼想呢?
「因為很開心,所以會更想要回應對方的期待。」
原來如此,乍看之下,我們會認為這是正面的情境。那麼,假如真的受到對方的期待時,若是無法回應這個期待,想法會變得如何呢?
「會認為,要認真努力才行。」
即便如此,還是辦不到呢?
「就會認為,必須要再更努力才行呢。」
要是真的還是辦不到,想法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會覺得(明明必須努力,卻做不到的)自己很沒用,然後就此失去自信與幹勁也說不一定。」
不斷地爭著輸贏,就會陷入第14頁所介紹,「應該」的想法陷阱之中。
和人競爭勝負,分出高下,並不會因此讓人感到滿足。
貶低對方,抬舉自己的下場是……
另一方面,要是沒有任何一個人來誇獎自己的話,情況又會是如何呢?
對於沒有能夠給予自己評價的人,假如這樣問:「你是否曾經想過『啊,贏過A真是太好了』,而打從心底覺得開心的時候呢?」
有些人會回答:「只要A失敗了,遭受誰的斥責的話,雖然會覺得此舉很輕率,但還是會抱持著活該、這就是報應的心情。」
假設說A真的以這種形式失敗了,若是再問:「對你來說,這樣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嗎?」
可能會得到這樣的回答:「只要A失敗的話,不就等於我的評價會自動上升嗎?」
「那麼,如果是以這樣的方式間接使你的評價上升,你會怎麼想呢?」
「評價上升的話,就會認為應該要回應這樣的期待才行。」
「所以,要是你沒辦法回應這樣的期待的話呢?」聽到這樣的問題之後,你就會發現,問題又回到了先前剛開始的思考當中。
結果,就會變成為了獲勝而認為「不努力不行」,無法努力的自己是很糟糕的人,只要沒做好工作就會喪失自信。
自己認同了自己本身的價值,這才是真正的「自信」。(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想贏得勝利,是因為想要自信嗎?
透過競爭勝負這個行為,人們對於「想讓自己獲得認同」的慾望就會變得更強。這樣的慾望本身並不是一件壞事,我也不是要說不能競爭勝負。
只不過,所謂「想被人認同」的慾望,原本是從「自己想要認同自己」的慾望當中所產生的。
簡單來說,這就叫做「自信」。按照文字表面上的意義,也就是指「相信自己」的意思。
自己認同了自己本身的價值,如果能像這樣擁有「自信」的話,這樣的滿足感,將會比受到其他人的肯定還要來得更大。
不論怎麼說,因為是「自己認同自己」,所以不需要依賴其他人。
不是和對方比較「贏了、輸了」,而是自己認同這樣的自己。比方說:
「比起一個月前,我用電腦工作的速度變快了,我確實有在成長。」
「我變得能夠遵守工作的期限,或是遵守約定好的時間。這對我來說是相當有價值的事情。」
和他人競爭勝負,必須「贏過」對方才能獲得滿足感,想用這種方式來滿足原本的慾望想必是很困難的。
唯有自己認同自己的價值,才能產生真正的自信心或自尊心。
【停止永無止盡的「勝負」思考】
無法做到的人 競爭下去,會變得只能不斷贏過對方。
能做到的人 不用贏過別人,也能獲得自信。
本文整理、節錄自石原加受子《讓相處變簡單的32個心理練習》一書。由采實文化授權轉載,欲閱讀完整作品,歡迎參考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