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別人留退路 就是善待自己(圖)


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圖片來源:Adobe Stock)

馬斯洛在其需求層次理論中提到,「人有被尊重的需求與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給他人留面子無疑屬於尊重的一種。一個不給人留面子的人,也就是不懂得尊重別人的人。這樣的人在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時,便會失去自我的價值。

漢朝有位將軍叫灌夫,他勇敢善戰、嫉惡如仇,但是他有個缺點,就是不給人留面子,到處宣揚別人的惡。

在一次酒宴上,丞相請他喝酒,並說:「你把這杯給乾了。」灌夫說:「我就不乾。」

兩人為此爭了起來,灌夫一火,當眾把丞相所做的惡事全部說了出來,丞相是漢武帝的舅舅,他一狀告去皇帝那,灌夫被殺了。

當我們拿花送給別人的時候,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當我們抓起泥巴拋向別人的時候,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

世上沒有完美的人。對於那些不違反原則、不失大雅、無關緊要的小事,我們應該給別人一個機會,一個面子,一個自尊。別人能體會到你的理解、包容、大度,從而會記住這次的教訓,避免出現類似的錯誤,也會加深你們之間的友誼。

張大千畫了一幅《綠柳鳴蟬圖》,畫上是一隻大蟬俯趴在柳枝上,蟬頭朝下,做欲飛狀。齊白石見了這幅畫,對張大千說道:「大千先生此畫極為傳神。不過,我以前畫蟬,曾向一位農人請教,據他說蟬的頭都是朝上的,極少有朝下的情況。當然,這也只是那個農人的一面之詞,我也沒親自看過,也不一定對。」

張大千聽後,趁著去青城山寫生的時機,跑到屋外仔細觀察,發現樹上的蟬果然都是頭朝上的。

回來後,他把自己的觀察告訴了齊白石,齊白石神秘地一笑,說:「我也觀察過!」

張大千此時才恍然大悟,原來齊白石早就知道他錯了,是估計到他的自尊,才託辭是從一個農人口中聽到的。

齊白石給張大千挑錯,假借一個農人之口說出,並表明自己也不知道對錯,有向張大千求教的意思,給張大千留了面子。

生活中,發現了別人的錯誤,如果你不分場合,直言指出,讓對方感到難堪,他就很難聽得進去。如果用求教、探討的語氣說出來,給對方留點面子,會讓對方心裡更舒服,效果往往更好。

層次高的人更懂得「感同身受」和換位思考,懂得尊重別人,明白尊重意味著平等、價值、人格和修養

住持慈悲收留個流浪兒,並教他出家人應有的基本常識,教他習字、讀書、誦經。小和尚很聰明,學得很快。

但不久,住持就發現小和尚:剛學會一個道理,就到處炫耀;誇他幾句,就歡喜、得意。這不是出家人應有的做為啊。

於是,住持就想了一個辦法點化他。他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來香送給小和尚,讓他晚上觀察花的狀況。第二天,小和尚捧著花跟住持說:「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開放,清香四溢,可是一到早晨,花朵卻收起來了!」

住持說:「它開花的時候,吵到你了嗎?」小和尚說:「沒有啊,它開放和閉合都靜悄悄的。」住持慈祥的看著小和尚:「哦,這樣啊!我還以為花開的時候,會吵鬧著炫耀一番呢!」小和尚一聽,羞紅了臉,恭敬的對住持說:「弟子明白了。」

尊重是一個人有教養的體現;顧及別人感受,懂得換位思考,才會贏得別人的信任和支持。尊重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能力和美德,它需要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給別人面子,維護他人的尊嚴。

本文留言

作者平心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