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美人和前夫王維倫離婚後,一對龍鳳胎Max與Mina監護權,兒子Max跟著爸爸,女兒Mina則跟著她,兒子Max原本一隻眼睛就罹患罕病「非典型虹彩炎自體免疫系統攻擊」,去年狀況惡化幾乎全盲,但兒子Max不忍媽媽擔心都說自己沒事,直到去年暑假因為前夫表示,無法負荷繼續照顧Max,加上兒子希望和媽媽同住,于美人這才發現實情,趕緊帶著兒子到處投醫。
于美人為了兒子眼睛,試遍各種療法,還飛到美國、日本向朋友求救,因Max有一隻眼睛對光沒反應,治療是為了不要惡化,也讓另一隻眼睛不要被影響。
著3個月的針灸、聽音樂減緩壓力等療法多管齊下,Max病眼終於對光源有反應,這等於出現曙光,讓于美人當場淚崩,現在兒子一個禮拜會花2到3天看中醫,她為了救兒的眼睛一個月至少花費好幾萬。
據悉,19歲的龍鳳胎兄妹今年將分別到瑞士、英國念書,往後Max除了定期吃藥外,也會回台灣看診,于美人認為兒子的眼疾也受心理狀況影響,常叮囑他不要給自己太多壓力,健健康康長大就好。雖然9月開學後孩子們都不在身邊了,但于美人笑說:「我真正的空巢期即將來臨!」經紀人則大方表示要「開放她談戀愛」。
聽音樂減緩壓力是怎樣的療法?
音樂是一種旋律,一種語言,一種心境,是「歡樂、悲哀、憂鬱、幽默、憤怒……等情緒以聲音形式的體現」,音樂的魅力可以抵達人的心靈、撥動人的神經,讓人在流動的、玄想的體驗中澆註心靈的藥方,音樂以獨特的形式反映了宇宙的本質,也反映了人類的心靈狀態,它能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人的身心,具有獨特的養生功能。故產生了以音樂保健醫療為內容的「音樂療法」,亦稱為「音樂養生」或「音樂醫療」。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音樂養生源遠流長
聽音樂減緩壓力是怎樣的療法?(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易經》上「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正為說明我國音樂養生的歷史悠久。孔子、莊子、荀子、韓非子也都對音樂養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如孔子提倡音樂應「中聲以節」,莊子的「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的精闢論述其實已涉獵了音樂欣賞心理,荀子提倡禮樂治人、治國。
自唐宋以來,音樂空前繁榮,音樂的養生和治療作用,被人所知曉,利用音樂治療疾病已較廣泛地應用於臨床。深諳音樂之理的偉大詩人白居易在詩篇中有很多關於音樂養生的詩句,曾有詩《好聽琴》曰:「本性好絲桐,心機聞即空,一聲來耳裏,萬事離心中;清暢堪銷疾,恬和好養蒙,尤宜聽『三樂』,安慰白頭翁。」詩句強調了音樂對人的心理調節功能。
歐陽修:「用藥不如用樂矣。」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在《歐陽文忠公集》中記載:他曾因憂傷政事,形體消瘦,屢進藥物無效。後來,孫道滋以「宮聲數引」治癒了「幽優之疾」,歐陽修深有感觸地說:「用藥不如用樂矣。」這可以算是我國歷史上以音樂治病的典範事例之一。
金元時期,四大家之一張子和善用音樂治病,如在《儒門事親》中載「以針下之時便雜舞,忽笛鼓應之,以治人之憂而心痛者」等。他還提出「好藥者,與之笙笛」,提倡學習樂器,以提高音樂素養來沖淡疾病的痛苦。
「歌詠可以養性情。」我國歷史上以音樂治病的典範事例相當的多。(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至明清時期,音樂療法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對音樂治病的機理研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明代的張景岳對音樂療法推崇備至,並對其治病機制研究頗深,他在《類經附翼》中對音樂療法有專篇《律原》進行論述,提出音樂「可以通天地而合神明」。
明代龔居中提出「歌詠可以養性情。」清代名家吳師機,尤其重視音樂療法的作用。他在《理論駢文》中讚曰:「七情之為病也,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於服藥者矣。」醫家徐迪、萬全、張潮均有關於音樂療疾病例的記載。清代醫書《醫宗金鑒》更進一步深入地將如何發五音,五音的特點與治病的機理作了詳細的描述。綜觀以上,音樂養生,在中醫歷史上可謂成就燦爛。
音樂養生--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
古語有「百病生於氣而止於音」,充分說明音樂對人們健康的重要性。歷史上用音樂治病的例子有很多。如宋代文學家歐陽修曾勤於政事,過於憂心,導致形體消瘦,醫治數次無效。後來,每天聽古曲《宮聲》數次,心情逐漸由憂鬱轉為愉快,不藥而癒。
現在,五音療法不僅會用於緩解精神壓力、抗焦慮憂鬱、治療失眠等傳統領域。還能協同震動、光電、針灸、推拿等多種手段,治療痛症、腦癱、功能性消化不良、原發性高血壓等多種疾病,顯示出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對於健康人而言,在生活中應善於充分利用五音調節情緒,養生保健。
責任編輯: 一帆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