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水滴籌 一個中產的冷笑話(圖)

 2019-05-19 08: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水滴籌一個中產的冷笑話
水滴籌,一個中產的冷笑話 (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9年5月19日訊】這個月,德雲社最火的相聲演員不再是岳雲鵬和張雲雷,而是他們的師弟吳鶴臣。

上個月,吳鶴臣因突發腦出血住院救治,其家人為之在眾籌平臺「水滴籌」上發起籌款,擬籌款100萬元。

得知吳鶴臣的遭遇後,不少網友積極地為其捐款,截至籌款結束時,該項目已經籌得147959元,5269人次參與籌款。

在熱心網友幫忙捐款、轉發的同時,也有網友提出質疑,稱吳鶴臣家裡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怎麼會需要眾籌100萬?

對此,吳鶴臣的妻子發微博回應網友的質疑,對籌款金額、家庭財務狀況都作出瞭解釋。

先不管吳鶴臣的家庭狀況究竟怎樣,這起事件的持續發酵,至少反映出網民對網際網路愛心眾籌模式的質疑。

近幾年,水滴籌、輕鬆籌、愛心籌等免費大病籌款平臺活躍。很多人都會在朋友圈善意地轉發籌款信息,不少人在轉發此類鏈接時,還會加上一句:「好朋友的親戚」或「老同學的媽媽」等信息,以個人信譽來承諾籌款的真實性。

甚至有人表示,「每當焦慮的時候,就會在朋友圈隨便點開幾個水滴籌,給陌生人一點點助力,種善因、結善果」。

水滴籌方面數據顯示,已有幾十萬名大病患者籌到治病錢,共有超過2億名愛心人士參與幫助,累計籌款金額達160多億元。

人都有同情心,看到身邊人遭遇不幸,自然想出手幫一把。網路籌款的模式正是建立在愛心的基礎上。所以,少到三元五元,多到一百兩百,各處捐款彙集到一個家庭,病人就有救了。

獻愛心是好事,也的確能幫助許多陷入困境的家庭。但隨著朋友圈中的籌款鏈接越來越頻繁,不少人開始犯嘀咕,真的有這麼多沒錢治病的家庭麼?

人們的懷疑是有緣由的。

許多人還記得,大約在兩年半之前,曾有一篇《羅一笑,你給我站住!》的文章刷爆朋友圈。

文中稱深圳本土作家羅爾5歲的女兒羅一笑,被查出患有重病。羅爾的家庭承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因此他選擇「賣文」,網友多轉發一次這篇文章,便會為羅一笑的治療籌款多增一元錢。

文章發出後,羅一笑的故事很快打動了眾多網友。數以萬計的網友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捐贈,希望為這個悲傷的家庭送去溫暖。據不完全統計,僅騰訊開通的捐款通道,就收到了捐贈200餘萬。

然而沒過幾天,有網友稱此事為營銷炒作,羅一笑的治療花費並不像文中所說的那般高額,而且羅爾坐擁3套房、2臺車、一家廣告公司,這其實是一起徹頭徹尾的營銷事件。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羅爾解釋自己有三套房還為女兒募捐的原因:深圳的房子是要留給兒子的;東莞其中一套是現在的老婆名下的,另一套是以後養老要用的;寫下救女兒的文章,是將來留給女兒看的。

隨後,民意迅速反轉。大量網友感覺到自己被欺騙了,紛紛要求羅爾退還善款。最終,羅爾事件以羅一笑搶救無效離世、網友讚賞資金原路退回宣告終結。

羅爾事件雖然已過去兩年多,但這一事件對社會信任的傷害仍未完全消失。更何況,這幾年陸陸續續爆出了太多眾籌金額高於實際需要、甚至借愛心眾籌來斂財的事,網友們對愛心籌款越來越不信任。

所以吳鶴臣籌款事件爆發後,大眾的關注點還是聚焦在愛心籌款的真實性上。很多人認定,像吳鶴臣這樣的家庭,根本不需要眾籌,他們是在藉機賺錢。

其實,網友對籌款真實性的懷疑是在追問一個問題:到底什麼樣的家庭有資格愛心籌款?換句話說,這些愛心籌款的發起人真的別無選擇麼?

點開一個個籌款鏈接,可以明顯看出來,在變故到來之前,這些家庭並不都是貧困戶。他們雖不是大富大貴,但生活通常都過得去,甚至比一些普通家庭還要好一些。

特別是一些發在名校校友群裡的籌款鏈接,尤其讓人不解。

在包括清華、北大在內的許多名校校友群中,常常有人分享某位校友的不幸經歷,倡導群裡的校友們出手相助。

舉個例子,2016年3月,中山大學團委老師何金鵬發起了微信「公益眾籌」,為早產(低出生體重兒)住溫箱治療的女兒籌集醫藥費。

在刷爆朋友圈的求助文章中,何金鵬提到了自己的「中大校友」身份,這個標籤獲得了許多中大在校生和畢業校友的同情,文章被中山大學部分社團和校友大量轉發,他們紛紛解囊相助。超出何金鵬預計的是,原計畫募捐10萬元,結果卻獲捐近百萬元。

校友之間不僅有同窗之誼,這層關係還能激發人們強烈的代入感:校友與自己有相似的成長經歷,他遭遇的意外,沒準哪天就會發生在自己身上。所以,向校友籌款的效率很高。

這樣的場面看似溫馨。可仔細想來,這些名校畢業生們本應是社會的中堅力量,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他們的家庭條件也應該相對優越,為什麼他們還要通過眾籌的方式來為自己和親人治病呢?

果然,何金鵬很快便受到質疑。許多網友想不通,何金鵬夫妻二人都有正規工作,為何卻籌不到10萬元?

在回應外界的質疑時,何金鵬是這麼說的:

「我的信用卡欠賬近7萬元,抵扣掉我的存款後也還有將近5萬多元的負債,再加上原來買南沙的房子還有欠款,這樣一算,總欠款量就達到10萬元了。

如果要多借10萬~15萬元,那我的負債就要達到30萬元。再加上去年下半年太太沒有工作,我一直處於每個月發了工資就用來還款的狀態。實際上,我入不敷出,一直都在吃老本。最緊急的時候還是太太向岳母借了點錢。」

他的回應沒有讓他被外界徹底諒解。在網友們一波又一波的質疑聲中,何金鵬最終承認自己經驗不足,有做得不完善的地方,他還承諾,將把餘款全部捐出,併進行公示。之後,他聯繫了近2000人,退款近60萬元。

不少愛心眾籌的發起者是像何金鵬這樣的中產家庭,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所以當眾籌人詳細的身份信息公布後,人們才會有被欺騙的感覺:他的經濟條件比我還好,怎麼還要我給他捐錢!

事實上,大多數發起網路籌款的中產家庭並不是騙子。

曾經,他們衣食無憂、生活富足,但當難以預料的變故突然襲來,一個沒有做好準備的家庭的確很容易被擊垮。

吳鶴臣就是個例子。在生病前,他有相對體面的工作、穩定的收入,甚至已經在北京扎根。但直到疾病突然襲來時,他的家人才意識到,好日子一眨眼就過去了。

1985年出生的吳鶴臣是父母的獨子,也毫無疑問是小家庭裡的頂樑柱。他的突然病倒,對這個家庭確實是不小的打擊。父母都已經年過六十,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而他們平日裡攢下的積蓄僅夠給吳治病,康復期間的開支就捉襟見肘了。

前文提到的何金鵬也是這樣。何金鵬於2013年購房,為女兒籌款時仍有約8萬元借款沒償還,且按照當時的政策,房子短期內無法轉賣;同時,他每月有3000多元房貸、約4000元水電和房租、還有超過2000元的生活費需要支付。

用他自己的話說,「雖然手上有幾萬元存款,實際上仍欠著十多萬外債。」

像這樣因為突遭變故而陷入窘境的中產家庭有不少,尤其是當遭遇意外的是家裡的頂樑柱時。如果一個家庭最主要的勞動力突然倒下,而他又剛好處在上有老、下有小、處處需要錢的階段,這時再拿出一大筆錢來治病,確實要承擔巨大的壓力。

這時,通過愛心眾籌的辦法向社會求助就成了最快捷、最有效的籌錢方式。

可以預測,未來使用愛心眾籌的人會越來越多。這是因為,以獨生子女為主的「90後」已漸漸成為了社會主力,他們很可能同時面臨著還房貸、父母養老、子女教育等多項支出壓力。

換句話說,「90後」這代人抵抗風險的能力更弱,一旦變故來臨,他們更有可能陷入窘迫的處境當中。沒有別的出路,就只能向社會求助。

在大眾的認知中,愛心眾籌應該是少數貧困家庭才會用到的籌款方式,至少在生活中出現的頻率不應該過高。可如今,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需要靠眾籌來渡過難關,這可增加了不少人的焦慮感。

看著朋友圈裡一個個眾籌鏈接,很多人會自然地捫心自問:

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該怎麼辦?

我是否會失去眼前平靜美好的生活,而一夜返貧?

我會不會背上沈重的精神壓力,向社會發起眾籌?

從這個角度來看,與重建社會信任、規範眾籌平臺同等重要的,是思考怎樣避免眾多普通家庭因重大變故而一夜返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