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圖片來源:中國外交部官網)
【看中國2019年5月8日訊】美國總統川普於美東時間5日(北京時間6日)在推特宣布,將於10日起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相關消息引發各界關注,中國官方卻「沈默不語」,此時中國外交部在例行記者會上的「有關部門」論成為眾矢之的。
川普表示,在過去10個月裡, 中國500億美元的高科技商品已向美國支付25%關稅,其它2000億美元商品也支付了10%的懲罰性關稅。不過,從5月10日起,美國將對中國的懲罰性關稅政策擴大,上述已被課徵10%懲罰性關稅的商品,將提高到25%。不僅如此,不久後,中國3250億輸美產品也將被課徵25%懲罰性關稅。
針對川普這番言論,中國外交部的例行記者會,成為外界獲知中國官方對此事態度的切口,於是在6日記者會上, 記者拋出中國是否會按原計畫赴美進行新一輪經貿磋商?中方將在美停留多長時間、具體有多少人?此次加徵關稅是否為磋商取得有利環境?等問題。
在回答這些提問時,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耿爽只是確認「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磋商」,沒有直接回答具體時間、具體計劃, 之後還推託外媒記者去找主管部門詢問。
記者見狀連忙說,已發傳真詢問有關部門中美貿易磋商是否會如期舉行,但相關部門沒有作出回應,「請問我們到底該問哪個有關部門?」
耿爽語無倫次地說,「有關部門當然就是有關的部門了,無關的就不能稱為有關部門,所以我建議你還是要向他們詢問。」
耿爽這番回應,立即在網絡引起熱議。
有人認為耿爽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又巧妙迴避了不方便透漏的信息;也有人認為,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以「打太極」方式敷衍記者,向外界展示模糊其詞、推諉了事的官僚作風。
事實上,「有關部門」在中國外交部的話術體系中,是一個常見的詞彙,長期存有爭議,主要原因大概有三。
一方面是因在當日中美貿易談判成為焦點的情況下,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發言格外受到聚焦,而在面對記者追問「有關部門」的說法時,耿爽的話術給外界傳遞一種不夠坦誠,乃至推諉的觀感。
另一方面,中國外交部、商務部等政府機關,在面對一些所謂「敏感」議題、不易回答時,發言人與記者之間使用「有關部門」已形成某種「默契」。
第三,中國外交部新聞發布會在對外發布信息時多是從態度、方向等概念性的維度發言,充當傳聲筒的角色,在被問到具體情況,或是確有對相關情況掌握不足時,只能模糊其詞,以「有關部門」應答。
不過,根據中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的職務界定,作為新聞發言人承擔發布中國重要外交活動信息、闡述中國對外政策、向記者宣傳情況回答提問等任務,即發言人有責任義務向外界準確的傳達中國對外態度、政策。
有評論認為,此次事件引發的爭議說明,中國「有關部門」發聲渠道閉塞,導致輿論過分集中到中國外交部,使得外交部不得不應對一些本應分流的信息。
比如,這次川普宣布準備對華加徵關稅,北京時間5月6日一整天,中國官方都沒有出面回應,才使得媒體一窩蜂地在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提出質疑。
有大陸網友調侃中國外交部:「星期一:表示不滿;星期二:抗議;星期三:強烈譴責;星期四:嚴正交涉;星期五:深表遺憾;星期六星期日:休息。」
責任編輯: 蘇姬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