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多倫多方臉:從2024年中國經濟困局展望2025年挑戰(圖)

 2024-12-15 09: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多倫多方臉
自媒體大V、時評人多倫多方臉(本人提供)

【看中國2024年12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尹華報導)2024年即將過去,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這一年的中國經濟,那就是「糟糕」。這一年,中國經濟持續下行,失業率上升,居民收入普遍下降,內外經濟環境愈發艱難。展望2025年,經濟復甦的可能性如何?是繼續下滑,還是能夠找到轉機?自媒體大V、時評人多倫多方臉在最新評論中指出,2025年中國經濟將迎來關鍵考驗,習近平的新計畫經濟模式將面臨現實的檢驗。儘管中國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但這些政策能否改變頹勢,依然存疑。

2024年的經濟困境:產能過剩與內需不足

多倫多方臉首先總結了2024年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集中在產能過剩和消費不足兩個方面。這一現象不僅限於傳統製造業,還深刻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等高科技行業,導致嚴重的市場失衡。

產能過剩的出現,與中國政府多年來推行的「新計畫經濟」息息相關。在2015年後,隨著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過去依賴廉價勞動力驅動的經濟模式不再可持續。習近平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政府引導,大力扶持高科技行業,推動「供給側改革」和「中國製造2025」計畫。

然而,這種模式帶來了政府主導的產能擴張,而不是市場驅動的需求增長。在電動車和光伏等行業,政府通過補貼和貸款推動企業大規模擴產,結果是產品供過於求,而內需增長乏力,導致市場嚴重失衡。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埃雷羅指出,中國僅佔全球消費的15%,但其GDP卻佔全球的18%,製造業佔比更是達到30%。如果單看居民消費,中國在全球居民消費中的佔比甚至不到10%。

這一不均衡現象的根本在於中國經濟長期依賴投資和出口,而忽視內需。政府雖多次提出「擴大消費」的口號,但實際行動更多集中於刺激生產,導致國內市場消費能力始終疲軟。居民消費不足使產品積壓,通貨緊縮壓力不斷加劇,形成惡性循環。

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不僅影響國內經濟,還對全球市場造成了「負和博弈」的衝擊。中國以極低的價格大量出口電動車、光伏設備和鋼鐵等產品,擾亂了全球市場,導致歐美等傳統製造強國受到衝擊。

中國電動車行業是典型的「高產低效」代表。儘管中國電動車在銷量上遙遙領先,但絕大多數企業長期虧損,依靠政府補貼勉強維持。與此同時,歐洲和美國的傳統汽車製造商也因中國產品價格過低而陷入生存困境,紛紛要求政府出臺保護措施。

因此,歐盟和美國先後對中國電動車和相關零部件徵收高額關稅,俄羅斯和巴西等國也開始對中國汽車配件和鋼鐵加征關稅。這些舉措從貿易角度反制中國的「傾銷策略」,令中國出口雪上加霜。

許多人將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解讀為地緣政治對抗的結果。然而,多倫多方臉指出,這種看法忽略了經濟利益層面的衝突。無論是特朗普、拜登還是普京,他們的經濟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對中國傾銷行為的經濟回應,而不僅僅是政治競爭。

如果中國繼續推行當前的計畫經濟模式,以低價產品衝擊全球市場,各國的貿易保護措施將進一步升級。到2025年,全球範圍內對中國的「經濟圍堵」將愈演愈烈,中國的出口環境將更加惡化。

2025年的前景展望:自我調整還是強硬對抗?

他提出,面對內外壓力,中國在2025年的經濟發展面臨兩條道路:要麼進行經濟模式的自我調整,提升內需與消費水平;要麼繼續推行計畫經濟,進行強硬的國際對抗。

方案一:自我調整與結構性改革

第一種可能性是,中國政府開始反思當前的經濟政策,通過改革提高居民收入與消費能力,擴大內需。這意味著需要:

-終止行業補貼,將資源轉向民生領域,如醫療、教育和養老,減輕居民負擔,釋放消費潛力。

-降低稅收與社保成本,讓居民手中有更多可支配收入。

-推動市場自由化改革,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允許市場自發調節供需。

如果這一模式得以推行,中國的經濟或許能走出當前的困境,實現從「出口導向型」向「消費驅動型」轉變。

方案二:繼續計畫經濟與強硬對抗

另一種可能是,習近平政府堅持現有的計畫經濟模式,繼續加大政府干預力度,通過出口與外貿對沖產能過剩問題。這將包括:

-加大出口補貼,以抵消國際市場對中國產品的關稅壓力。

-貨幣貶值,通過人民幣大幅貶值,增強中國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

-貿易報復措施,對歐美國家實施報復性關稅與出口管制,進一步激化國際貿易衝突。

然而,這一策略可能導致中國與國際社會的對抗升級,使外貿環境更加惡劣,令經濟增長前景愈發渺茫。

變革與風險並存的未來

2025年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關鍵轉折點。如果中國政府選擇進行深度改革,通過刺激消費與內需,實現經濟結構的調整與優化,中國經濟可能迎來一線轉機。然而,若堅持計畫經濟的舊有模式,試圖通過貿易戰和經濟對抗來化解內部危機,經濟困局將進一步加深。

多倫多方臉強調,中國經濟的未來,不僅取決於國際市場的變化,更取決於習近平政府能否做出實質性的經濟政策調整。只有摒棄舊有的計畫經濟思維,推動真正的市場化改革,才能為中國經濟尋找出路,走向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