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家庭可以延續依靠的不是財富,是家庭中每個人對家的認可。(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一個愛家的人就能讓很多事情成為可能的,原因是他對家非常的用心去經營。誰都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但是即使再溫馨的家,也會有俗務瑣事,閒言碎語甚至是小吵小鬧。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那如何把這些小爭吵化為無形而變成正向思考甚至轉變為正能量,這就需要大智慧了。
一個家庭可以延續依靠的不是財富,是家庭中每個人對家的認可,即便腰纏萬貫,沒有對家庭的認同,只會讓家庭分崩離析。和睦相處的兄弟姐妹,父母兒女才是家庭的本質。和睦的一家人生活美滿,自然對事業有幫助,我相信任何一個和睦的家庭遇到事業的問題會束手無策,家人的幫助就是對事業最大的鼓勵。
而孝順是家庭興旺的必要條件,孝道從古至今就是我們的道德準則,一個不孝順的人在社會上也會遭到別人的鄙視,連父母都不孝順如何在社會上得到他人的信任。在現代醜態頻發的年代,太多不孝事情的出現讓我們對他們的家庭感到悲哀,孝順也是一個家庭延續的根本,父母的表現會成為子女的教育,不孝的人不會擁有孝順的子女,對待父母不孝順的子女自然也不會得到自己子女的孝順,畢竟父母才是兒女第一個老師,他們的一舉一動影響著子女的生長,孝順是父母對子女的期望,也是對父母自身的要求。
一個家族如何才能綿延興旺的傳承下去,早在一百年前的曾國藩,就通過與家人的書信中,慢慢體悟出很多治家的智慧。人們常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曾氏後裔,歷經百餘年而不衰,這與其嚴謹的家訓家教都是緊密相連的。曾國藩如此重視家訓。一是因為他是一代大儒理學傳人。還有一個原因是他非常愛家。
古人為什麼一再強調「勤儉持家」?因為只有「勤」,家才能開源;只有「儉」,家才能節流;合起來,一個家才能不斷地興旺,並持久地興盛。只有將兩點結合起來,才能產生1+1>2的效果,否則就是事倍而功半。
「家風、家訓是先輩傳承下來的一種生活態度、價值觀,它雖然不像法律那樣明令禁止,但卻在潛移默化之中影響子孫後輩。」一個家庭應該要有它的家風、家訓,家裡的長輩要帶頭身體力行,形成上行下效、身教大於言教的效果,「良好的家風、家訓會內化為後輩的行為,有利於其走上社會後得到更好發展。」這個家如能將這些奉為治家根本,那這個家不興旺都很難喔!
責任編輯: 心如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