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量採購」能讓中國人吃上便宜藥嗎?

【看中國2018年12月19日訊】中國醫藥行業經歷了至暗時刻,不少上市公司一個禮拜內市值蒸發10-20%,甚至一些大公司市值蒸發了一兩百億,究竟發生了些什麼?這一切,始於一個叫做醫藥「帶量採購」的新的競標模式。

大家知道,醫藥這個行業裡,大體分成兩種藥,一種叫原創藥,另一種叫做仿製藥。做原創藥的公司,它更像是一個學術單位,這個行業裡最尖端的科學家,投入大量的研發費用,去開發過去從未有過的新藥。這個過程,它是一個從零到一的過程。

而做仿製藥的公司,它就更像是一座製造業的工廠,它不搞學術攻關,它只做從1到10,甚至從1到100,在別人原創藥的專利保護期過了之後,仿製藥通過專業機構的一致性評價後,就可以在市場上大量地低價生產和銷售

所以,做原創藥的公司,給全人類找出路,它創造的社會價值是「希望」;做仿製藥的公司,它創造的社會價值是「便宜」。只有大多數普通人,能夠用便宜的價格,吃得上、負擔得起的才叫「希望」,昂貴的希望,那不叫希望,而只是「奢望」。於是這兩類企業,就像人的兩條腿,它只有一前一後,同時往前走,才能推動人類和社會的進步。

但是這裡面有個問題,一個藥過了專利期,進入到仿製藥階段後,因為壁壘消失,大量的「製造業工廠」都可以進行無差異化的生產。試想一下,一個無差異化的產品,它的商業競爭策略是怎麼樣的呢?

最典型的是日用消費品,比如水這種東西,其實不同廠家生產的水沒有太大區別,但是為什麼消費者認為是有區別的呢?這是因為他們使用了成功的廣告策略,佔領了用戶心智,讓人覺得我這個品牌是與眾不同的。其次,它還要投渠道費用進入便利店、大賣場。整個過程,先通過佔領心智,再讓你觸手可及,最終完成銷售。因此,我們可以總結出來一個規律,在一個無差異化充分競爭的生意中,企業其實在競爭的是兩個東西,首先,最關鍵的是銷售費用,你的錢花得是否藝術,是否能影響用戶心智,是否能帶來足夠的產出;其次,就是競爭你是否能比對手用更低的價格來生產。

你會發現,仿製藥的商業競爭,和以上案例完全吻合。按照證監會CSRC行業分類標準,我們統計過218家醫藥製藥業公司,這裡面不少就是做仿製藥的,他們在去年合計營業收入達到6437億,其中銷售費用共1435億,全行業銷售費用佔比為22%,為什麼需要這麼高的銷售費用,上面消費品的案例,已經做出了清晰的解釋。

那麼,你馬上就明白了,大家之所以覺得藥價貴,是因為售價中平均包含了22%的成本,是完全和藥效無關的銷售費用(銷售費用包括了投廣告佔領心智,也包括了進醫院的渠道費用)。

我們的統計發現,這裡面,銷售費用超過60%的有3家,銷售費用超過50%的有14家,銷售費用超過40%的有46家。

於是,我們換一個思路,如果能夠讓藥品在渠道環節中的成本大幅降下來,那麼大家不就能吃上便宜的藥了嘛。在這樣一個思路之下,4個直轄市+7個省會城市,共11個城市,現在開始採用帶量招標的方式採購,拿出一座城市50%的市場份額給中標企業。所以你也不需要再花那麼多渠道費用了,掏錢也沒用,因為招標制度很清晰透明,藥企賣者競價,價低者得,誰的報價是最低的,誰中標,拿走市場50%的份額。

在這樣一個變革之下,醫藥行業將面臨一場深遠的行業洗牌和競爭格局的重塑。

本文留言

作者許樹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