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後、三餐前、飯後半小時後,都是最佳的喝水時間。(圖片來源:Adobe Stock)
血液黏稠度跟喝水有關。研究表明,每天喝6~7杯水比喝2~3杯水,發生心血管意外的概率更低。
大部分人通常是渴了才喝水。事實上,喝水的時機大有講究。在適當的時候喝水,不但解渴,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血液最黏稠的時間段是半夜到清晨,因為此時人基本在睡眠狀態,無法飲水,但卻無時無刻不在丟失水分(呼吸、出汗、泌尿),且排泄量很可觀。在凌晨4點至早晨8點血黏度最高,以後逐漸降低,至凌晨達到最低點,以後再逐漸回升,至早晨再次達到峰值。
這種波動有規律性。而腦血栓的發病時間很多在早晨至上午期間,說明血黏度增高與腦血栓的發生有一定關係。
注意血液黏稠的信號
雖然急性心梗發病突然,但50%以上的病人在急性心梗發生前幾週或幾天,就可能出現了一些先兆症狀。一般來說,出現以下預警信號,就說明體內血液黏稠度可能偏高了。
1、胸痛 胸悶
突然劇烈胸痛或胸部憋悶,或疼痛時間超過15分鐘。
2、視力突然模糊 一下看不清東西
有些人平時視力還可以,但常出現短暫性模糊,嚴重時甚至突然看不清東西。這種情況在65歲以上老年人身上比較常見,隨著年齡增長,大多數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順暢,營養物質和氧氣不能及時供給視神經,出現陣發性視力模糊。
3、晨起時頭暈 晚飯後清醒
臨床觀察顯示,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後會感到腦袋暈暈的,沒有力氣,沒有睡醒後神清氣爽、精力充沛的感覺。而吃過早飯後,大腦才逐漸變得清醒起來。
4、午飯後犯困 睜不開眼
午飯後血液循環在加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腦血液供應不足症狀更加明顯。
正常人吃過午飯後都會有睏倦的感覺,但可以忍受。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在午飯後馬上就犯困,睜不開眼,要立即睡覺,否則全身不適、整個下午都無精打采。如果睡上一會兒,精神狀態則明顯好轉。
5、下蹲時氣短 肥胖者居多
人體下蹲時,回到心臟的血液減少,加之血液過於黏稠,導致血液循環不足,氧氣與二氧化碳不能完成交換,從而引起呼吸困難、憋氣等機體缺氧現象。
6、心跳加劇
如果在沒有任何誘因的前提下,忽然發現自己無緣無故心跳加速,持續時間在1分鐘到10分鐘之間,且常在體力活動、情緒激動或過度飽餐後出現,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心梗提示。
改善血稠的方法
1、睡前一杯救命水
水,堪稱萬能稀釋劑。夜間人體消化食物需要消耗大量的水,早上醒來時體內水分就會很匱乏。如果早上飲水,能快速稀釋血液,沖刷血管。老人晚上喝200毫升水,則可以使早晨血黏度下降。降低血黏度,維持血流通暢,防止血栓形成。
早上起床後、三餐前、飯後半小時後,都是最佳的喝水時間。最佳的水補充是白開水,不是各種飲料,也不是淡鹽水、蜂蜜水。
2、早晨起床「3個半」
夜間或早晨起床,睜開眼睛後繼續平臥半分鐘,再在床上坐半分鐘,然後雙腿下垂床沿坐半分鐘,最後再下地活動,這樣至少可使心腦血管病人免於發生意外。
3、多吃具有稀釋血液功能的食物
蔬菜、瓜果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圖片來源:Adobe Stock)
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為主,粗細糧搭配。可以多吃一些以下食物:黑木耳、洋蔥、香菇、菠蘿、檸檬、西紅柿、紅葡萄、橘子、生薑等。以及一些降脂食物:芹菜、胡蘿蔔、魔芋、山楂、紫菜、海帶、玉米等。
此外,蔬菜、瓜果等,除了含有大量水分外,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及粗纖維。維生素C能降血脂,粗纖維能有效阻止膽固醇的吸取,利於降低血液黏稠度。
4、飲食清淡點 減少脂肪攝入
動物內臟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會加重血液黏稠度。三餐還是清淡的好,少吃這些高脂類食物及甜食,多吃蔬菜、水果、雜糧,粗細搭配著吃。
5、經常鍛練 促進脂代謝
不管是爬山還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都可以很有效地促進脂代謝。另外,運動還可以使血液的流動速度變快,加快身體代謝,防止血液黏稠。建議每週3~5次有氧運動,每次半小時到一小時。
6、戒菸限酒
香菸中的各種毒性物質能破壞血管內皮功能,增加血小板聚集,加速紅細胞凋亡;大量飲酒也會加重心、腦血管缺血缺氧症狀。
責任編輯: 心語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