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後來人:課堂上講自我(圖)
上天總是默默地獎勵善良的人,悄悄地懲罰自私的人。(圖片來源:pixabay)
今年沒教七年級生,只教八九年級。前幾天去代一堂七年級的課,我整節課都在講第一章的內容:自我。如果我來定課綱,我想我會反過來編排,「認識自我」擺在九年級再講。七年級開始先從外開始講,由外而內。整個社會學的核心就在三個層面探討,「文化」、「社會」、「個體」。一開始先講文化,再講社會,最後回到個人身上,這樣比較妥當。因為個人是文化與社會下的產物,心理學探討的我,和社會的我,以及本我的差別很大。以公民課的立意,我覺得應該著墨的是社會的我,所以一開始上來講「認識自我」,有點本末倒置。
課還得上,所以我先讓一個學生上來,玩遊戲。他和我對話三分鐘,只要講出「我」這個字,就算輸了。這個方法是人家教我的,很有意思。結果,全部上來玩的學生都會在「不小心」的情況,把「我」字脫口而出。
我問他們,人是不是有個「我」啊!但是,人又很難察覺「我」的存在。所以,要認識自我真的很難。社會學教我們一個概念,就是「鏡中之我」,這是符號互動論學派,就是說,我們的自我的認知,是透過他人。不止認知,自我的形成也是透過社會的互動,不斷造成「今日之我」。所以,接下來玩的一個遊戲是,請某個同學站在台上,背對同學。由我問問題,全班同學舉手。譬如,我問,他是個什麼樣的人,由同學們舉手表態。台上這個同學看不到舉手的情況。然後,我再問該同學,看他的自我認知,並比較全班同學對他的意見。落差有的大,有的小。自我認知可能是:我很善良,但是大多數不會認為如此。自我認知和集體認知是有差異的。
我問同學們,你認為別人認為的你是對的?還是你認為的你是對的。幾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認識的我才是對的。哈哈,我說,不一定。因為,這個我一直變化,小時候的你和現在一樣嗎?多數人搖頭。那麼,未來的你和現在一樣嗎?多數人搖頭。我說,你們年紀還小,可塑性大。年紀越大,這個我就越確定,越被他人認為的觀念所影響,這個我就越不可改變。可是,那個「我」真的是我嗎?他們搖頭。對,我說,那個是「假我」,課本沒這樣說,那個我與你生下來純淨看世界的我差異很大很大了!你看看你們小時候的照片,幾乎每個都像天使,那純真的神態誰都喜歡。可是,社會在影響你,構成你,最後你找不到自己,越來越迷失!你自己還會強化後天形成的「我」,把假的當真的。
雖然七年級,他們全班安靜的聽我講。
我說,我們學校教的知識,幾乎都是外在的世界,外於我的世界,而且是物質的世界,觀念的世界。可是,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一開始就教人「認識自我」,這是一切智慧的開端。所以,我們雖然才七年級,已經在思索人生基本問題,我把社會學上升到哲學的高度,把思考留給他們。
我說,我一輩子在尋找自我,如今找到了。但是,那是語言文字不可以言表的。簡單說,生命的奧秘就在這個我,一切都有我,但是又不能執著於自我。真正的我是很大很大的,無私無我的,我們終極的圓滿,關鍵就在那如何重新擺正這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