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中俄三方爭取,印度成為2018年戰略香餑餑(圖)

 2018-10-08 07: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2017年9月5日,習近平、普京、莫迪在廈門參加金磚國家峰會。
2017年9月5日,習近平、普京、莫迪在廈門參加金磚國家峰會。(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10月8日訊】進入2018年以來,印度忽然成為中美俄等世界主要大國爭相拉攏的對象。這一現象不僅代表了印度在國際舞台上的地位正在不斷提升,也標誌著世界地緣政治的核心焦點正在向印度洋地區飄移。

與印度在國際社會中蒸蒸日上的地位相悖,印度的國內問題仍然矛盾重重。種姓衝突、宗教衝突依然尖銳,政治腐敗案件依然層出不窮,就連印度近年來引以為豪的經濟增長數據,也遠沒有外界所描述的那般光鮮亮麗。2019年將是印度的大選年,莫迪總理希望抓住印度國際地位提升的政績,來平息國內民眾對於經濟下滑的負面反應。

美俄爭相對印軍事合作

在去年中印洞朗對峙之後,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便加大了拉攏印度組成四國同盟的力度。今年8月,美國國會通過了新的國防授權法案,該法案將為印度提供豁免權,使其在購買俄羅斯武器時免遭制裁。美國還宣布,授予印度戰略貿易許可地位(STA-1),遂令印度成為唯一一個獲得這種地位的南亞國家。這種地位將使得印度能夠從美國進口各類高科技產品,包括敏感的防禦技術。

9月初,美印兩國外長和防長在新德里舉行2+2會議,簽署了《通信、兼容與安全協議》。該協議允許印軍使用美國裝備上的高端加密通信設施,為印度從美國進口高科技武器鋪平了道路。雙方還在會後的聲明中宣告,美國承認印度是「主要防務夥伴」,美印兩國互相承認對方為「戰略夥伴」,同意加強「防務和安全夥伴關係」,加強國防和安全合作,加強兩國海軍之間的人員交流,加強在西印度洋的海上合作。

而就在上週五,10月5日,印度總理莫迪與正在新德里訪問的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購買價值55億美元俄國導彈防空系統的協議,倆人還發表聯合聲明稱,印俄兩國將在2018年內舉行海陸空三軍聯合軍演。

上個月,中國因購買俄羅斯同樣的設備而受到美國的制裁,但這一次,印度卻獲得了美國的「總統豁免」。美國對於印度購買俄羅斯武器網開一面,正是源於美國將中國(而非俄羅斯)視為全球範圍內頭號競爭對手,而印度在制衡中國的戰略中或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中印關係無實質性改善

今年4月,中印兩國領導人的武漢非正式會晤似乎為兩國關係的回暖奠定了基調。此後,中印在雙邊貿易、地區性合作等方面確實做出了一些改善。十一前夕,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在接受印度媒體《論壇報》(The Tribune)的專訪時表示:「當前,中印關係企穩回升,步入發展快車道。」

然而,印度的一些觀察人士則認為,中印關係的改善只是表象,兩國之間深層次的矛盾並未得到有效化解。印度智庫「布魯金斯印度」(Brookings India)的外交政策研究員齋商卡(Dhruva Jaishankar)認為,中印兩國關係並沒有得到一個明確的「重新定位」,印度對於中國的警惕並未因「武漢會晤」而放鬆下來。

齋商卡在該智庫的網站上撰文指出:中印兩國之間的差異「仍然很大」,比如,邊界爭端問題,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所涉及的主權和可持續性問題,雙邊貿易逆差仍在擴大,以及全球治理等問題。他認為:「與外界廣泛的報導相反,武漢峰會(所涉及的內容)實際上已經考慮了將近一年的時間了,但是,印度和中國都沒有做出任何重大的讓步。」

總之,當前中印之間的關係遠非牢固。印度官方和智庫十分清楚美國拉攏印度制衡中國的目的,也瞭解地緣政治的變化為印度的發展帶來的機遇。目前來看,印度還只是希望在中美貿易戰中抓住機會,吸引更多的外資,招徠從中國轉移出來的國際製造業企業。長期來看,如果印度不能從中國得到更多的實惠,或者,中國沒能在印度傳統勢力範圍地區給予印度足夠的「大國面子」,印度隨時都有與美日建立「類同盟」關係、為中國一帶一路製造麻煩的可能性。

國際地位上升彌補國內困境

10月4日,印度「可持續就業中心」(Centre for Sustainable Employment)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稱,近年來,儘管印度經濟的增速可觀,卻沒能為印度創造出足夠的工作崗位。在GDP平均增速6.8%的5年間,印度的就業增速只有0.6%。莫迪總理的經濟諮詢委員會號稱,政府的經濟政策使得2017年印度新增了1280萬個工作崗位,但實際情況遠非如此。由於具有勞動能力的適齡人口逐年增加,就業人口比例實際上不升反降。該報告稱,印度年輕人的失業率已經高達16%。

儘管今年第二季度印度的經濟增長率達到了8.2%,但很多經濟學家都對政府的統計數據表示出質疑。最近三個月以來,印度盧比頻頻跌破歷史記錄,成為亞洲表現最差的貨幣。與此同時,印度原油價格上漲,貿易逆差加劇,通脹問題嚴重。美國皮尤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2018年,對目前國家經濟狀況感到滿意的人數比2017年下降了27%,是該項調查所涉及的27個國家中降幅最大的。

一些人將印度的經濟問題歸咎於莫迪政府的經濟政策,包括兩年前轟動全球的「廢鈔政策」,曾經造成印度社會貨幣流動性的嚴重不足。另一些人則指責現政府數據造假,為了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而在經濟數據中「摻水」。不久前,莫迪總理被曝涉及一項「官商勾結」的黑幕事件,反對黨指責他在採購法國陣風戰機時涉嫌「權錢交易」,並威脅將在國會對他進行彈劾。

總之,莫迪上臺以來,儘管提出了一些類似「印度製造」、「東向行動」等振興經濟的口號,但其內閣在國內問題治理方面的表現遠不如他在外交事務中所取得的成就。明年,印度將迎來大選年。觀察家們普遍認為,莫迪會繼續發揚其在國際舞台上長袖善舞的作風,與世界主要大國保持平衡的關係,並以此作為他爭取連任的一項主要業績,沖淡國內民眾的不滿情緒。

来源:美國之音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