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夏季養陽氣 可治哮喘風濕婦科等慢性病(圖)

 2018-07-25 1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哮喘
「冬病夏治」,可有效治哮喘、風濕、婦科等慢性病。(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夏季陽氣旺盛升發,若夏季養生不當,在冬季「水冰地坼」之時,便會招致疾病發作。冬病夏治是中國傳統中醫藥療法中的特色療法,以補腎、健脾、養肺為主要法則。夏季養陽氣,可治哮喘風濕、婦科等慢性病…….

「冬病夏治」是根據《素問・四氣調神論》中「春夏養陽」、《素問・六節臟像論》中「長夏勝冬」的克制關係發展而來的中醫養生治病指導思想。具體說來,是指對於一些在冬季容易發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給予針對性的治療,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從而使冬季易發生或加重的病症減輕或消失,是中醫學「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預防觀的具體運用。常用的治療方法包括穴位帖敷、針刺、藥物內服等,通過在夏季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時間對人體進行藥物或非藥物療法,益氣溫陽、散寒通絡,從而達到防治冬季易發疾病的目的。

「冬病夏治」的作用機理

常見的「冬病」有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以及陽虛體質或老年人由於陽氣匱乏而導致的畏寒、脾胃虛寒類疾病。這些疾病多半是體內陽氣虛衰,外邪侵入而發病。基於中醫「天人合一」、「春夏養陽」的理論特點,便有了「冬病夏治」這一傳統特色療法。

夏季陽氣充足,人體陽氣在夏季有隨之愈升愈旺的趨勢,氣血流通旺盛,藥物容易吸收,「冬病」暫得緩解,體內凝寒之氣易散,運用補虛助陽或溫裡散寒藥物,天人合擊,最易把冬病之邪消滅在蟄伏狀態。冬病夏治的原理歸結起來有兩條:一是針對寒邪;二是針對虛寒體質。另外,中醫認為虛寒疾病與肺、脾、腎三臟關係密切,夏季治療以補腎、健脾、養肺為主要法則。

「冬病夏治」的具體方法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針刺、艾灸、理療、按摩、穴位貼敷以及內服溫養陽氣的中藥和食物等,其最早可以追溯到《黃帝內經》,在夏季喝雄黃酒治療疾病。冬病夏治效果較為理想的是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療法,治療呼吸系統疾病,其適應症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氣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過敏性鼻炎、變異性咳嗽等,中醫辯證屬陽虛為主,或寒熱錯雜以寒為主,也適用於怕冷、怕風、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覆感冒的虛寒體質患者。

三伏期間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期,在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治療,最易恢復扶助人體陽氣。即於三伏天各敷一次,連貼3年。病史較長或病情較為頑固者,可適當增加貼敷次數,貼敷時間一般不超過24小時。

另外,在三伏天著深色衣服於晨起晒太陽,有助於治療寒濕之邪導致的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等骨關節病。

「冬病夏治」的適應症

1、呼吸系統疾病

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覆感冒等。

2、風濕免疫性疾病

關節疼痛及肢體麻木、肩周炎、風濕性關節炎等。

3、消化系統疾病

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

4、耳鼻喉科疾病

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咽喉炎等。

5、兒科疾病

哮喘、咳嗽、支氣管炎、體虛易感冒、脾胃虛弱等。

6、慢性皮膚病

蕁麻疹、凍瘡、硬皮病等。

7、婦科疾病

慢性盆腔炎、痛經、經行泄瀉、不孕症等。

8、陽虛型體質的人群。

注意事項

1、夏季氣候炎熱,易傷陰液,而辛溫香燥之品容易導致燥熱內盛,暗耗津精,所以應慎用辛燥之品,以防傷陰,慎食肉桂、花椒、茴香、狗肉、羊肉等。

2、夏季人體陽氣浮於外,陰寒之氣聚於脾胃,大量服用寒涼之品,易致中陽受損,脾胃虛弱,甚至損及一身之陽氣,輕則泄瀉腹痛、噁心嘔吐,重則造成陽虛宿疾。

4、夏季易生暑濕,濕熱之邪易侵襲人體,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則易導致內外濕熱之邪合擊人體。

5、夏季忌過量運動,以免汗出過多,導致氣陰兩虛。

6、冬病夏治屬中醫特色療法,應在中醫的指導之下進行辯證施治,如若不按章法亂用藥物,不僅無益於養生防病,甚至會誘發疾病。

責任編輯: 蘭雪晴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