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為什麼那麼幽默?(圖)
在中國歷史上,留下最多笑話和幽默故事的文人是蘇東坡。(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中國歷史上,於日常生活言行之間製造笑話和幽默故事最多的人,我估計是蘇東坡。明代著名學者王世貞在編輯《蘇長公外紀》時,專門輯錄蘇軾的幽默語錄為《調謔編》。精選幾則如下:
七分讀
秦少章嘗云:「郭功甫過杭州,出詩一軸示東坡,先自吟誦,聲振左右。既罷,謂坡曰:『祥正此詩幾分?』坡曰:『十分。』祥正喜,問之,坡曰:『七分來是讀,三分來是詩,豈不是十分耶?』」
吾從眾
坡公在維揚,一日設客,十餘人皆名士。米元章亦在座。酒半,元章忽起自讚曰:「世人皆以芾為顛(癲),願質之子瞻。」公笑曰:「吾從眾。」
字說
東坡聞荊公《字說》新成,戲曰:「以『竹』鞭『馬』為『篤』,不知以『竹』鞭『犬』,有何可『笑』?」公又問曰:「『鳩』字從『九』從『鳥』,亦有證據乎?」坡云:「《詩》曰:『鳲鳩在桑,其子七兮。』和爺和娘,恰是九個。」公欣然而聽,久之,始悟其謔也。
不留詩
先生在黃(黃州)日,每有宴集,醉墨淋漓,不惜與人。至於營妓供侍,扇書帶畫,亦時有之。有李琪者,小慧而頗知書札,坡亦每顧之喜。終未嘗獲公之賜。至公移汝郡,將祖行,酒酣奉觴,再拜取領巾乞書。公顧視久之,令琪磨硯,墨濃取筆大書:「東坡七歲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即擲筆袖手,與客笑談。坐客相謂:「語似凡易,又不終篇,何也?」至將撤具,琪復拜請。坡大笑曰:「幾忘出場。」繼書云:「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一坐擊節,盡歡而散。
蘇東坡這一類的談笑戲謔,宋人著作中就記載了很多。明清以來,蘇東坡更是被小說家當成了幽默的淵藪,他的名下又被虛構、演繹、附會了許多故事。蘇東坡與蘇小妹、與僧人佛印之間,調笑取樂,笑話段子相當之多。
可以肯定,後來流傳的一些笑話段子,未必都是蘇東坡原創、原型。但是,從蘇東坡本人的詩文著作尤其是《東坡志林》看,他的確是一個非常幽默的人,論詼諧百出、妙語連珠,古往今來文人之中,罕有其匹。那麼,我們不禁要問:蘇東坡為什麼能那麼幽默呢?
或許有些朋友會說:這個問題很簡單,是因為蘇東坡天份高,性格開朗。我以為,除了天份和性格之外,還有如下三個原因:
一是勇敢。宋朝的科舉考試,措辭、用典都有極為嚴格的規定,但是,蘇軾竟然膽敢在考卷中虛構上古聖賢對話(「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要知道,倘若被考官發現不是出自經典著作,他的結局只有一種,那便是:名落孫山。有一個考生因為在卷子中使用了「運籌帷帳」,而不是「運籌帷幄」,差一點被只知「運籌帷幄」出自《漢書》、不知「運籌帷帳」出自《史記》的考官判了不合格。可見,蘇軾年輕時代,在語言上的大膽已非常人所能比擬。後來更因為在詩歌中譏諷權貴,被人羅織罪名,蹲過皇家監獄——大理寺獄。蔡京兒子蔡絛在《鐵圍山叢談》一書中也說蘇軾中進士、進入朝廷做官之後,喜歡「以高才狎侮諸公卿」,喜歡給他們起外號。蘇軾唯一不敢取笑的人是司馬光。有一次跟司馬光爭論朝政之後回到家裡,這才邊脫外套,邊連聲喊叫:「司馬牛!司馬牛!」勇敢,加上他喜歡有自己的想法,有一肚皮的不合時宜,蘇軾自然就會說出許多譏諷達官貴人的話語。
二是敏感。蘇軾曾經寫過一首《洗兒戲作》的詩:「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詩裡的「聰明」,除了「天資聰穎」的意思外,應該也有「敏感」的意思。毫無疑問,蘇軾是一個極為敏感的人,不然,他也不可能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各方面都取得如此傑出的成就。惟其敏感,他才有滿肚皮的不合時宜,才會滿嘴巴的嬉笑怒罵。蘇軾本人對此是有所認識的,但是,秉性如此,加上他又有自己的處世原則,因此,始終無法改變。他曾說:「竊懷憂國愛民之意,自為小官,即好僭議朝政,屢以此獲罪,然受命於天,不能盡改。」(《辯賈易彈奏待罪劄子》)又曾說:「軾平生以語言文字見知於世,亦以此取疾於人……以此常欲焚棄筆硯,為喑默人,而習氣宿業未能盡去。」(《答劉沔都曹書》)幽默詼諧,大概也是蘇軾化解一生坎坷、磨難的靈丹妙藥,有顯著的麻醉作用。
三是公關。蘇軾從年輕時代起,就是宋朝一顆熠熠生輝的文壇明星,所到之處,都有一批愛好詩文的人簇擁,追隨。《東坡志林》記他遊覽廬山時情形,有這麼一句話:「已而見山中僧俗,皆云:『蘇子瞻來矣!』」被簇擁的熱鬧場面,不亞於今天的一線偶像派演藝明星。蘇軾是一個對俗世生活充滿熱情的人,也是一個能隨遇而安的人,無論在官場還是在歡場,他都能夠談笑風生,怡然自得。儘管蘇軾一生仕途十分坎坷,嘗盡了顛沛流離之苦,但是,他始終生活在人群之中。因此,對蘇東坡而言,幽默既是一種廣受歡迎的美德,也是一項無往不利的技能。
說了三條,都是蘇軾本身的原因。如果把視野放大一些,我們就不能不說:蘇軾之所以能那麼幽默詼諧、嬉笑怒罵,跟宋朝言論的相對自由及其不濫殺文人的皇家祖訓有直接關係。若是生活在明清兩朝,蘇軾恐怕是不能那麼口沒遮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