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外資再撤退:三星電子深圳公司關門撤離!(圖)

 2018-04-30 09:5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2018年4月30日訊】在大陸、台資、日本和美資企業因為生產成本、中美貿易戰等原因跑路美國、東南亞建廠的大背景下,當前韓資企業也加快了撤資、轉移的步伐。今年年初,日資世界五百強兩大巨頭——日東電工和尼康公司相繼撤離蘇州,留下廢棄的工廠和大量的裁撤人員,引發了媒體關於外資撤離的大討論。今天,這種討論又將甚囂塵上了。

4月27日,深圳三星電子通信有限公司的中層員工向媒體反映,深圳三星電子通信公司將關閉撤銷,除6位韓籍高層外,所有員工將於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數約320人左右。員工們最後還是不得不簽了離職合同,遣散費超過2000萬,人均有6萬多,和同類公司比起來算是比較慷慨,只可惜這些錢如果要盤算著還房貸車貸、再找工作,只能說是相當緊張。如此,三星拋棄了其在中國唯一一家生產網路設備的公司,堅定地走在了撤出中國的大道上。

而就在4月16日報導,受到中美兩大經濟體可能爆發貿易戰的影響,韓國科技巨頭三星電子、LG電子或被迫關閉他們在中國的液晶電視工廠。其實,這樣的理由並不成立,當時要找到撤退的理由,總是可以因境生情找出來的。

放棄中國市場?三星電子在華唯一一家網路設備公司關閉,整體撤離深圳
放棄中國市場了嗎?三星電子在華唯一一家網路設備公司4月底整體關閉撤離深圳。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其實,這家2017年營業收入額1800億美元、世界五百強排名第15位的韓國巨頭,近年來一直在堅決撤離中國的步伐,特別是在薩德事件反韓浪潮高漲後,三星的撤退更是超出了想像。近年來,在天津、蘇州和深圳等中國製造業重鎮大幅裁員,更是成為國內各大媒體報導的焦點。

只是在很多人眼裡,中國已經有了華為、小米、中興,三星好走不送。局外人可以這麼說,但是,對身處三星涉及的就業家庭,肯定沒這麼輕鬆。

曾幾何時,三星在中國是何等的叱吒風雲,三星旗下的公司在中國長期佔據出口企業的前列位置。但自2012年三星在越南狂砸百億美元投資後,越南已經取代中國,成為三星最大的生產基地。

據說,三星的產值已經佔據了越南GDP的20%,工廠員工每天吃的大米就消耗13噸。在整個東南亞,三星工廠員工已經達到了14萬,在大陸,2016年時僅有8000多人。經過這兩年的撤離,大陸的員工估計已經所剩無幾。而在2012年前,在大陸和東南亞的就業人數應該是顛倒過來的。三星的出走,帶來的是10萬及以上直接崗位的流失。

與此同時,三星在中國的供應鏈也出現劇烈震盪。首先是其一級供應商蘇州普光、東莞普光、東莞鎢珍、及艾迪斯等曾在中國雇佣成千上萬名員工的大廠先後倒閉。其次,為三星及三星供應商提供電子、包材、塑膠等材料的供應商也受到強烈衝擊。以龍頭企業裕同集團為例,因為三星的撤離,公司的三星訂單由2013年的3.4億猛跌到2015年的不足一億,2016年、2017年還在繼續減少。而中國包裝印刷行業受此影響的大型企業可能多達數十家之多。

三星龐大的配套產業鏈相繼相隨,搬遷至越南,帶來的是百萬級的工作崗位流失和稅收減少,這些損失都是無法估量的。三星系的離開,對中國製造業的撼動之強烈,令人心憂。

而更令人憂懼的是,不僅僅是三星在有步驟地撤離,松下、夏普、東芝、飛利普、索尼、霍尼韋爾安防、希捷、蘋果都已經加大撤退的力度。特別是蘋果係,這個萬億產值的商業帝國此前幾乎將全部產業鏈投放在中國。如果他們一旦撤離,那麼無工可打的日子真的就要來臨了!

再看國內,因為中興缺芯事件的影響,網上有很多叫囂抵制、封殺蘋果的聲音,姑且不說蘋果這樣萬億級別的企業,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只佔15%,是否能封殺得了,單單是蘋果和富士康撤退後留下的百萬級的失業、減薪人員,就是一個巨大的麻煩,這樣的後果,不是那些嘴炮封韓抗美的人士說起來那麼輕鬆,畢竟失業的不是自家人,鍵盤俠誰都會。

在有2萬多家外企的廣州,外企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在央企雲集的上海,外資貢獻了全市2/3的進出口總額與工業總產值;在長三角的工業重鎮蘇州,外資工業產值佔規上工業的比重分別為67.8%;在台資較多的廈門,外資貢獻70%的工業產值。而在深圳這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這一比例已經在70%以上。而外企給中國帶來的就業崗位,保守估計都有3000萬。

儘管有華為、中興、騰訊引以為豪的民族品牌支撐,但是外資對深圳經濟的貢獻依然高達70%以上,目前不是外企離不開深圳,而是深圳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外企,但是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沉睡在盲目自大的夜郎國裡。

近年來,深圳經濟在高房價的支撐下,GDP繼續一騎絕塵,趕上了廣州,超過了香港,現在已經把目光瞄準了臺灣。類似《深圳將香港踩在腳下》《臺媒哀嘆:一個深圳就打敗了整個臺灣》的雞血文章在各種論壇和自媒體上發酵,不管是官方授意還是民間自發,大體上反映了深圳的意得志滿。

但是,如果冷靜下來思考就會發現:為什麼深圳的GDP總量約為臺灣的一半(52.3%),但財政收入總額竟是臺灣的1.64倍;人均GDP僅比臺灣高出11.5%,人均稅負卻是臺灣的3.6倍。若考慮最終轉嫁到深圳居民身上的土地出讓收益,則人均財政負擔更高。這還是在全面落實各項稅費減免政策的基礎上,政府給予企業和個人巨大的「恩惠」、大力降負的結果。

在如此高額的稅負之下,是房地產業對深圳發展的堅定加持,也是製造業瘋狂外遷深圳後為房地產騰挪出了更多空間。到底是深圳拋棄了外資和中資製造業,還是這些製造業被深圳拋棄,市場一定會有答案。

「深圳不需要底端產業!那些低附加值的製造業代工廠被淘汰了活該!租不起工廠的滾出深圳!深圳依靠港口貿易,依靠中興華為撐起來的通信產能,再賣賣房子,完全可以做金融中心!房地產和金融業才是未來!底端產業快點滾!」……

這樣的言論,算是對深圳近年來在產業升級、房地產立市的大旗下,外資和實業撤退凋零現象的一種反諷。

1、產業升級

確實,「供給側改革」、「產業轉型升級」、「工業4.0」、「智能製造」已經成為了近兩年來非常熱的話題,不提這些口號,不趕走幾家低端外資工廠,你都不好意思說是一線城市。

土地財政讓地方政府吃飽了,高速的經濟增長讓市民吃飽了,他們覺得髒亂差的製造工廠已經影響了環境,不能代表城市的形象,工廠的去留對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他們沉浸在房地產和金融的海市蜃樓中,忘記了這個城市的興旺之本——製造業,也忘記了來時的路。

最近,深圳市政協低調發布了一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壯大深圳實體經濟重點調研報告》,報告指出:近期,有超過1.5萬家企業遷出深圳,深圳製造業外遷已成潮流。不乏一些明星企業,如2014年中興通訊將生產基地遷往河源;2015年比亞迪在汕尾投資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2016年華為終端轉移落戶至東莞松山湖;大疆科技2013年就在東莞買地;如果算上飛利浦、三星、霍尼韋爾等眾多國際巨頭撤離,實際上早在2008年,深圳製造業產值增長速度就開始出現明顯遞減,平均每年遞減速度約3%,2014年甚至出現零增長。一定程度上說,這是產業空心化的前兆。

深圳的產業升級口號喊了多年,但是,除了培養出像華為、中興這樣,沒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巨人症」患者,深圳的產業升級乏善可陳,根本經不起風吹雨打。

而在這些政策「口號」的背後,與之相伴的則是中國人口紅利的消退,企業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斷提升以及綜合稅率居高不下,這也正是促使不少企業被被迫撤離的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2、高房價

深圳的樓價飆漲,成為近年來中國樓市中最熱門的事件。在內地、香港各路資金的炒作下,深圳樓市從2015啟動加速暴漲,成為狀元。2016年,深圳樓市成交額超過6660億元,相當於平均每日成交18億,想想有多誇張!

而這種暴漲的狀況在2017年才有所改觀,但是房價仍然維持在高位,無形拉高了製造業的生產成本,這是不爭的事實。2017年6月份,深圳一手房成交均價為54492元/平米。有中小製造業老闆笑稱,自己賺的錢,還買不了深圳市中心的一套房子。

製造業大舉外遷,說白了就是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商人都是逐利的,都在用腳投票,深圳貴了,那就離開,不帶走一片雲彩,也沒有那麼多假裝。可以說,深圳正在加速空心化。

而突飛猛進的房價,已經榨干了消費的最後一絲動力。在地產和金融的雙重「加持」下,深圳正在越來越輕,也飛得越來越高。深圳變了,變成了一座買不起房的城市;深圳變了,變成了一座不太適合搞製造的城市。

3、物價大漲

深圳不僅房價飛漲,給實業加稻草,物價這兩年也跟坐飛機一樣。冷眼認為:特別是供給側改革和環保的雙重打壓下,原材料價格暴漲,企業生產成本直線上升,為了減少成本只能選擇關閉工廠,高端的直接回流本土,中低端的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深圳實際上已經被空心化。

有好事的網友還算了一筆帳,深圳市產業園的工人稅後基本上到手的收入平均大約是5000多元,若算上五險一金,則公司供養一個員工需要12000元/月。這樣的成本跟越南工人1000多一月相比,根本沒法競爭。而且,同樣一件商品,中國生產成本原料加人工成本加稅費是100塊,越南加起來才70塊。同樣出口,越南報價100,中國企業怎麼跟他們競爭?

三星的撤離,有三星產品在華份額下降、戰略失策的因素,但更多的應該還是成本因素。這也是為什麼近年來,海外華人都能感覺到在美國看到的「Made in China」的產品越來越少的重要原因。要不了多久,中國這個未老先衰的世界工廠就將被東南亞、墨西哥、印度替代,剩下的只是到處的無業人員和一地雞毛!

4、高稅收

當前,美國、歐洲、日本都在減稅,吸引全球資本回流投資的大背景下,中國要不要減稅,已成為很多自媒體關注的重點。而筆者一直認為:我們已經沒有了減稅的空間,很多時候是變相加稅,停不下來。

危險的是,包括深圳在內的很多地方政府,並沒有意識到正在靠近的灰犀牛。十多年的土地財政,已經讓地方政府失去上個世紀90年代招商引資的動力,他們只需要大手一揮,批地賣地,就有滾滾財源,讓財政充足無憂。對於他們來說,製造業那點微薄的蠅頭小利,已經瞧不上眼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愛來不來」,「好走不送」,已經成為他們對待外資的態度。

雖然那些一連串響噹噹的外資企業都在深圳成為了歷史,但這一切似乎並沒有影響到深圳的「繁華」。房價還在飛漲,每個人計算資產時都變成了千萬富翁;金融業還在繼續爆發,只要有錢買點理財,一年的收入都很可觀;華為、中興營造的通信產業夢還在繼續;服務業還在爆炸式增長,各種燈紅酒綠,海外旅遊度假,朋友圈裡的美食和晒娃,都是一片歲月靜好,深圳經濟展現出了另一番「繁榮昌盛」的景象。

然而,更讓人擔憂的是,面對支撐起大國改革開放和世界工廠半壁江山的外資撤退,深圳這個移民城市裡的年輕居民們,顯得事不關己,有些還莫名興奮。100個年輕人中,至少有70個人是樂見這種外資撤離的。即便是在中興被拍熄火,華為已經被美國啟動司法調查的情況下,「華為XXX,歐美企業嚇尿了」這種題材的文章在網上被大量傳播轉發,就是一個明證。

在很多90後年輕人看來,這些外資撤走了,就會有成百上千個華為、中興、美的、格力、京東、騰訊、阿里站起來,中國民族品牌就可以徹底佔領中國市場,和歐美日韓五百強企業在世界範圍內競爭,一決高下,外資的撤離是國家強盛、民族復興的證明,而不是被拋棄的信號。

在他們看來,中國現在經濟總量已經是世界第二,GDP即將超過美國,已經開始對外大規模投資,需要引進外資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更有甚者,還有人認為,離開了中國,世界就會失去一個大市場,蘋果、谷歌、大眾、三星、豐田都將熄火,歐美日都會陷入衰退……

97金融危機以前,眾多日美企業為了降低成本把企業紛紛從印尼、泰國遷移到成本低的大陸,當年泰國人的收入是我們的三倍。二十年風水輪流轉,現在因為這裡高房價、高人工成本和高稅務成本,這些外資企業又慌不擇路大逃離,比當年逃離東南亞更甚。而這些流失的,正是40年改革開放沉澱的精華部分。

而他們很少能意識到,這些外資企業撤離後,不僅意味著該企業的員工失業,更意味著依靠其生存的整條產業鏈被斬斷,一大批同胞將要失去飯碗;他們也看不到,目前很多高端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其實都被歐美日企業所掌握壟斷。經過40年的發展,我們僅僅還只是學到了皮毛,處於賣苦力、代工的水平。

中興因為被美國制裁出現斷芯危機,某種程度上就是揭開了製造業升級的遮羞布。產業升級遠遠沒有完成,外資的撤離,讓我們失去了最後學習的機會,成為閉門造車、夜郎自大的夢想家。

更可怕的是,外資撤離,讓我們失去了一種兼容並蓄的心態和思維,從狹隘到開放很難,但是從開放到狹隘就在一瞬間!

失業不可怕,冬天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正在越來越封閉,越來越愚昧,這是無法治癒的硬傷!我們都沉浸在印鈔機的轟鳴聲中,沉浸在理財致富的憧憬中,沉浸在鋼筋混凝土的虛假繁榮中,長睡不醒……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