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8年4月30日讯】在大陆、台资、日本和美资企业因为生产成本、中美贸易战等原因跑路美国、东南亚建厂的大背景下,当前韩资企业也加快了撤资、转移的步伐。今年年初,日资世界五百强两大巨头——日东电工和尼康公司相继撤离苏州,留下废弃的工厂和大量的裁撤人员,引发了媒体关于外资撤离的大讨论。今天,这种讨论又将甚嚣尘上了。
一
4月27日,深圳三星电子通信有限公司的中层员工向媒体反映,深圳三星电子通信公司将关闭撤销,除6位韩籍高层外,所有员工将于4月底全部遣散,遣散人数约320人左右。员工们最后还是不得不签了离职合同,遣散费超过2000万,人均有6万多,和同类公司比起来算是比较慷慨,只可惜这些钱如果要盘算着还房贷车贷、再找工作,只能说是相当紧张。如此,三星抛弃了其在中国唯一一家生产网络设备的公司,坚定地走在了撤出中国的大道上。
而就在4月16日报道,受到中美两大经济体可能爆发贸易战的影响,韩国科技巨头三星电子、LG电子或被迫关闭他们在中国的液晶电视工厂。其实,这样的理由并不成立,当时要找到撤退的理由,总是可以因境生情找出来的。
放弃中国市场了吗?三星电子在华唯一一家网络设备公司4月底整体关闭撤离深圳。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其实,这家2017年营业收入额1800亿美元、世界五百强排名第15位的韩国巨头,近年来一直在坚决撤离中国的步伐,特别是在萨德事件反韩浪潮高涨后,三星的撤退更是超出了想象。近年来,在天津、苏州和深圳等中国制造业重镇大幅裁员,更是成为国内各大媒体报道的焦点。
只是在很多人眼里,中国已经有了华为、小米、中兴,三星好走不送。局外人可以这么说,但是,对身处三星涉及的就业家庭,肯定没这么轻松。
曾几何时,三星在中国是何等的叱咤风云,三星旗下的公司在中国长期占据出口企业的前列位置。但自2012年三星在越南狂砸百亿美元投资后,越南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三星最大的生产基地。
据说,三星的产值已经占据了越南GDP的20%,工厂员工每天吃的大米就消耗13吨。在整个东南亚,三星工厂员工已经达到了14万,在大陆,2016年时仅有8000多人。经过这两年的撤离,大陆的员工估计已经所剩无几。而在2012年前,在大陆和东南亚的就业人数应该是颠倒过来的。三星的出走,带来的是10万及以上直接岗位的流失。
二
与此同时,三星在中国的供应链也出现剧烈震荡。首先是其一级供应商苏州普光、东莞普光、东莞钨珍、及艾迪斯等曾在中国雇佣成千上万名员工的大厂先后倒闭。其次,为三星及三星供应商提供电子、包材、塑胶等材料的供应商也受到强烈冲击。以龙头企业裕同集团为例,因为三星的撤离,公司的三星订单由2013年的3.4亿猛跌到2015年的不足一亿,2016年、2017年还在继续减少。而中国包装印刷行业受此影响的大型企业可能多达数十家之多。
三星庞大的配套产业链相继相随,搬迁至越南,带来的是百万级的工作岗位流失和税收减少,这些损失都是无法估量的。三星系的离开,对中国制造业的撼动之强烈,令人心忧。
而更令人忧惧的是,不仅仅是三星在有步骤地撤离,松下、夏普、东芝、飞利普、索尼、霍尼韦尔安防、希捷、苹果都已经加大撤退的力度。特别是苹果系,这个万亿产值的商业帝国此前几乎将全部产业链投放在中国。如果他们一旦撤离,那么无工可打的日子真的就要来临了!
再看国内,因为中兴缺芯事件的影响,网上有很多叫嚣抵制、封杀苹果的声音,姑且不说苹果这样万亿级别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只占15%,是否能封杀得了,单单是苹果和富士康撤退后留下的百万级的失业、减薪人员,就是一个巨大的麻烦,这样的后果,不是那些嘴炮封韩抗美的人士说起来那么轻松,毕竟失业的不是自家人,键盘侠谁都会。
三
在有2万多家外企的广州,外企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在央企云集的上海,外资贡献了全市2/3的进出口总额与工业总产值;在长三角的工业重镇苏州,外资工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67.8%;在台资较多的厦门,外资贡献70%的工业产值。而在深圳这个对外开放的桥头堡,这一比例已经在70%以上。而外企给中国带来的就业岗位,保守估计都有3000万。
尽管有华为、中兴、腾讯引以为豪的民族品牌支撑,但是外资对深圳经济的贡献依然高达70%以上,目前不是外企离不开深圳,而是深圳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外企,但是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沉睡在盲目自大的夜郎国里。
近年来,深圳经济在高房价的支撑下,GDP继续一骑绝尘,赶上了广州,超过了香港,现在已经把目光瞄准了台湾。类似《深圳将香港踩在脚下》《台媒哀叹:一个深圳就打败了整个台湾》的鸡血文章在各种论坛和自媒体上发酵,不管是官方授意还是民间自发,大体上反映了深圳的意得志满。
但是,如果冷静下来思考就会发现:为什么深圳的GDP总量约为台湾的一半(52.3%),但财政收入总额竟是台湾的1.64倍;人均GDP仅比台湾高出11.5%,人均税负却是台湾的3.6倍。若考虑最终转嫁到深圳居民身上的土地出让收益,则人均财政负担更高。这还是在全面落实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政府给予企业和个人巨大的“恩惠”、大力降负的结果。
在如此高额的税负之下,是房地产业对深圳发展的坚定加持,也是制造业疯狂外迁深圳后为房地产腾挪出了更多空间。到底是深圳抛弃了外资和中资制造业,还是这些制造业被深圳抛弃,市场一定会有答案。
四
“深圳不需要底端产业!那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代工厂被淘汰了活该!租不起工厂的滚出深圳!深圳依靠港口贸易,依靠中兴华为撑起来的通信产能,再卖卖房子,完全可以做金融中心!房地产和金融业才是未来!底端产业快点滚!”……
这样的言论,算是对深圳近年来在产业升级、房地产立市的大旗下,外资和实业撤退凋零现象的一种反讽。
1、产业升级
确实,“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工业4.0”、“智能制造”已经成为了近两年来非常热的话题,不提这些口号,不赶走几家低端外资工厂,你都不好意思说是一线城市。
土地财政让地方政府吃饱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让市民吃饱了,他们觉得脏乱差的制造工厂已经影响了环境,不能代表城市的形象,工厂的去留对他们来说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沉浸在房地产和金融的海市蜃楼中,忘记了这个城市的兴旺之本——制造业,也忘记了来时的路。
最近,深圳市政协低调发布了一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壮大深圳实体经济重点调研报告》,报告指出:近期,有超过1.5万家企业迁出深圳,深圳制造业外迁已成潮流。不乏一些明星企业,如2014年中兴通讯将生产基地迁往河源;2015年比亚迪在汕尾投资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2016年华为终端转移落户至东莞松山湖;大疆科技2013年就在东莞买地;如果算上飞利浦、三星、霍尼韦尔等众多国际巨头撤离,实际上早在2008年,深圳制造业产值增长速度就开始出现明显递减,平均每年递减速度约3%,2014年甚至出现零增长。一定程度上说,这是产业空心化的前兆。
深圳的产业升级口号喊了多年,但是,除了培养出像华为、中兴这样,没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巨人症”患者,深圳的产业升级乏善可陈,根本经不起风吹雨打。
而在这些政策“口号”的背后,与之相伴的则是中国人口红利的消退,企业用工成本、土地成本的不断提升以及综合税率居高不下,这也正是促使不少企业被被迫撤离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2、高房价
深圳的楼价飙涨,成为近年来中国楼市中最热门的事件。在内地、香港各路资金的炒作下,深圳楼市从2015启动加速暴涨,成为状元。2016年,深圳楼市成交额超过6660亿元,相当于平均每日成交18亿,想想有多夸张!
而这种暴涨的状况在2017年才有所改观,但是房价仍然维持在高位,无形拉高了制造业的生产成本,这是不争的事实。2017年6月份,深圳一手房成交均价为54492元/平米。有中小制造业老板笑称,自己赚的钱,还买不了深圳市中心的一套房子。
制造业大举外迁,说白了就是土地和人力成本上升。商人都是逐利的,都在用脚投票,深圳贵了,那就离开,不带走一片云彩,也没有那么多假装。可以说,深圳正在加速空心化。
而突飞猛进的房价,已经榨干了消费的最后一丝动力。在地产和金融的双重“加持”下,深圳正在越来越轻,也飞得越来越高。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买不起房的城市;深圳变了,变成了一座不太适合搞制造的城市。
3、物价大涨
深圳不仅房价飞涨,给实业加稻草,物价这两年也跟坐飞机一样。冷眼认为:特别是供给侧改革和环保的双重打压下,原材料价格暴涨,企业生产成本直线上升,为了减少成本只能选择关闭工厂,高端的直接回流本土,中低端的转移到东南亚国家,深圳实际上已经被空心化。
有好事的网友还算了一笔帐,深圳市产业园的工人税后基本上到手的收入平均大约是5000多元,若算上五险一金,则公司供养一个员工需要12000元/月。这样的成本跟越南工人1000多一月相比,根本没法竞争。而且,同样一件商品,中国生产成本原料加人工成本加税费是100块,越南加起来才70块。同样出口,越南报价100,中国企业怎么跟他们竞争?
三星的撤离,有三星产品在华份额下降、战略失策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还是成本因素。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海外华人都能感觉到在美国看到的“Made in China”的产品越来越少的重要原因。要不了多久,中国这个未老先衰的世界工厂就将被东南亚、墨西哥、印度替代,剩下的只是到处的无业人员和一地鸡毛!
4、高税收
当前,美国、欧洲、日本都在减税,吸引全球资本回流投资的大背景下,中国要不要减税,已成为很多自媒体关注的重点。而笔者一直认为:我们已经没有了减税的空间,很多时候是变相加税,停不下来。
五
危险的是,包括深圳在内的很多地方政府,并没有意识到正在靠近的灰犀牛。十多年的土地财政,已经让地方政府失去上个世纪90年代招商引资的动力,他们只需要大手一挥,批地卖地,就有滚滚财源,让财政充足无忧。对于他们来说,制造业那点微薄的蝇头小利,已经瞧不上眼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爱来不来”,“好走不送”,已经成为他们对待外资的态度。
虽然那些一连串响当当的外资企业都在深圳成为了历史,但这一切似乎并没有影响到深圳的“繁华”。房价还在飞涨,每个人计算资产时都变成了千万富翁;金融业还在继续爆发,只要有钱买点理财,一年的收入都很可观;华为、中兴营造的通信产业梦还在继续;服务业还在爆炸式增长,各种灯红酒绿,海外旅游度假,朋友圈里的美食和晒娃,都是一片岁月静好,深圳经济展现出了另一番“繁荣昌盛”的景象。
然而,更让人担忧的是,面对支撑起大国改革开放和世界工厂半壁江山的外资撤退,深圳这个移民城市里的年轻居民们,显得事不关己,有些还莫名兴奋。100个年轻人中,至少有70个人是乐见这种外资撤离的。即便是在中兴被拍熄火,华为已经被美国启动司法调查的情况下,“华为XXX,欧美企业吓尿了”这种题材的文章在网上被大量传播转发,就是一个明证。
在很多90后年轻人看来,这些外资撤走了,就会有成百上千个华为、中兴、美的、格力、京东、腾讯、阿里站起来,中国民族品牌就可以彻底占领中国市场,和欧美日韩五百强企业在世界范围内竞争,一决高下,外资的撤离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证明,而不是被抛弃的信号。
在他们看来,中国现在经济总量已经是世界第二,GDP即将超过美国,已经开始对外大规模投资,需要引进外资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更有甚者,还有人认为,离开了中国,世界就会失去一个大市场,苹果、谷歌、大众、三星、丰田都将熄火,欧美日都会陷入衰退……
97金融危机以前,众多日美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把企业纷纷从印尼、泰国迁移到成本低的大陆,当年泰国人的收入是我们的三倍。二十年风水轮流转,现在因为这里高房价、高人工成本和高税务成本,这些外资企业又慌不择路大逃离,比当年逃离东南亚更甚。而这些流失的,正是40年改革开放沉淀的精华部分。
而他们很少能意识到,这些外资企业撤离后,不仅意味着该企业的员工失业,更意味着依靠其生存的整条产业链被斩断,一大批同胞将要失去饭碗;他们也看不到,目前很多高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其实都被欧美日企业所掌握垄断。经过40年的发展,我们仅仅还只是学到了皮毛,处于卖苦力、代工的水平。
中兴因为被美国制裁出现断芯危机,某种程度上就是揭开了制造业升级的遮羞布。产业升级远远没有完成,外资的撤离,让我们失去了最后学习的机会,成为闭门造车、夜郎自大的梦想家。
更可怕的是,外资撤离,让我们失去了一种兼容并蓄的心态和思维,从狭隘到开放很难,但是从开放到狭隘就在一瞬间!
失业不可怕,冬天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正在越来越封闭,越来越愚昧,这是无法治愈的硬伤!我们都沉浸在印钞机的轰鸣声中,沉浸在理财致富的憧憬中,沉浸在钢筋混凝土的虚假繁荣中,长睡不醒……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