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究竟應該放在哪家機構更安全?(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4月16日訊】中國的金融行業將迎來更大力度的開放,未來中外資金融機構同臺競技,用戶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更多的選擇,作為用戶,我們更加關心資金究竟應該放在哪家機構更安全;作為投資者,始終考慮的是資本配置在哪兒回報更高,因此這件事和人人都有關係,我們的討論就從這裡開始。
大家可能都喝過摩卡咖啡,摩卡有三層,最上面是牛奶、中間層是巧克力、最底層是濃縮咖啡。
銀行這門生意就像摩卡咖啡,最上一層是盈利,中間一層是壞賬準備金賬戶,最下面一層是權益,是屬於股東所有的貨真價實的資本。
銀行這門生意的本質是在管理風險,所謂管理風險,就像咖啡師在調節摩卡咖啡三層的比例一樣,銀行也在不斷調節它自己這三層的結構。當不期而至的風險發生,首先虧的是最上面的第一層盈利。
假如說盈利都貼了進去,那麼就到了第二層準備金賬戶,那些激進經營的銀行,壞賬撥備不足,準備金不夠,那麼第二層防火牆會失效,風險直接穿透進入第三層,股東的資本就直接受到威脅。
因此,按照這個摩卡結構,無論是作為用戶還是投資者,可靠的銀行是盈利能力強、準備金充裕,同時還不斷充實自身資本金的銀行,因此,中資外資其實並沒有分別,關鍵是它自己選擇了怎麼樣的經營戰略,這具體體現為「三高一低」的原則:
高總資產收益率
高撥備覆蓋率
高資本充足率
低壞賬比率
首先,高總資產收益率。為什麼我們沒有像通常看一個生意時,選擇去觀察股東權益回報率呢?因為後者有一個投機的辦法,就是通過大舉借債,瘋狂加槓桿,也可以提高股東權益回報率。(ROE=ROA*槓桿)而在看待銀行這個生意時,靠加槓桿來提高回報並不是一個可靠的選擇。
因此,一家金融機構有高總資產收益率,那麼它就可以在少加槓桿,少承擔風險的情況下,給股東帶來高的回報,這就是可靠的金融機構。中國和美國的銀行,總資產收益率的中位數都是0.8%左右,能超過1%就算是優秀的經營水平。
其次,高撥備覆蓋率。這是銀行調節會計利潤最常用的方法,我們經常能看到一家銀行財務報表異常靚麗,利潤增長加速,很可能是它減少了壞賬準備金,它和利潤的關係就像是蹺蹺板一樣此消彼長。
中國的銀行因為普遍比較謹慎,大部分給壞賬預留的準備金達到1.5倍以上(五大銀行),甚至2.6倍(招商銀行)的都有。相比來看,美國的同行們膽子更大一些,比如美國最大的零售銀行之一,富國銀行,它給壞賬的準備金,就只有1.3倍,比中國的水平低很多。
最後一高,是高資本充足率。大家常常困惑於:銀行們都那麼賺錢了,怎麼還老是要不停補充資本金問市場要錢啊?!越富越摳,這樣真的好嗎?
其實這是和它的商業模式有直接關係的。銀行這個生意是靠走量來實現增長的,因為利率的決定權並不在銀行手裡,而利率就是銀行這個生意的建議零售價。你不能改變零售價的情況下,你只能依靠賣的更多來實現增長。
如何賣的更多呢?想要多給企業貸款,就需要更多的向儲戶吸收存款,而儲戶存款是銀行的負債,因此,銀行的負債越多,規模越大,等於槓桿越高,風險越大。
你常常聽到新聞裡講,金融行業去槓桿,就是這個意思,因此,那些不斷補充資本金,尤其是能用低成本補充資本金的銀行,在競爭中有很大的優勢。
資本充足率,其實是在試圖衡量,做這門生意,你自己出資多少?自有資本佔多大比重,肯定是自己拿錢越多,風險越小,都拿的是別人的錢,本金一點點,那肯定風險巨大。
這一點上,美國的同行有略微優勢,美國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到16%以上,中國的銀行比較優秀的第一梯隊在15%左右。
三高講完了,最後一低,說的是低壞賬比例。那麼如何做到壞賬低呢?除了放貸有風險,審核需謹慎之外,現在主要都要拼誰的演算法先進。
因為壞賬是一個組合管理的問題,只要資產組合足夠分散,就可以在不降低收益的情況下,大幅降低風險。雞蛋不要放在一個籃子裡,肯定是正確的。
最後總結一下,銀行這個生意本質是在管理風險,在未來更加開放的大背景下,我們在尋找的是盈利持續穩定,經營保守,同時符合以上「三高一低」原則的公司。以上方法,無論您是一個銀行用戶,還是一個投資者,同樣適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