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前不足24小時,《成報》登出頭版新聞,指2012年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的兒子劉方擔任港大學生會主席期間,將在港大結識的「同路人」帶到「香港社區網絡」,即提倡「港獨」的青年新政起家的組織。(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看中國2018年3月15日訊】2016年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前不足24小時,背景神秘的《成報》登出〈炮製激進政團鞏固利益 中聯辦梁振英禍港 捧青年新政扮港獨〉的頭版新聞,文章形容佔領運動後北京對港「維穩成本」水漲船高,「但專項撥款少不免被層層攤派」,因此有關單位除了造就「西環契仔、契女」當選,另外亦扶植用來來打擊傳統泛民的「中間派」(包括自稱獨立參選人的何君堯)與「港獨派」(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及游惠禎)。
目錄:
1) 最初的「港獨」不是今日的「港獨」
2)「港獨」派的真實身分
3)「港獨」的真正目的
4) 香港的民主困境
「港獨」的真正目的
2016年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前不足24小時,背景神秘的《成報》登出〈炮製激進政團鞏固利益 中聯辦梁振英禍港 捧青年新政扮港獨〉的頭版新聞,文章形容佔領運動後北京對港「維穩成本」水漲船高,「但專項撥款少不免被層層攤派」,因此有關單位除了造就「西環契仔、契女」當選,另外亦扶植用來來打擊傳統泛民的「中間派」(包括自稱獨立參選人的何君堯)與「港獨派」(青年新政的梁頌恆及游惠禎)。
值得注意的是,《成報》這篇文章指出,2012年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的兒子劉方,當時擔任港大學生會主席,並將在港大結識的「同路人」帶到「香港社區網絡」,即青年新政起家的組織。文章指出,青年新政背後的金主與劉迺強一方有關,因此絕不是普通青年組成的「港獨組織」,並特別指出,青年新政提倡「港獨」卻能過關獲得參選立法會資格,「簡直是天下奇聞」。
《成報》登出〈炮製激進政團鞏固利益 中聯辦梁振英禍港 捧青年新政扮港獨〉的頭版新聞,文章形容佔領運動後北京為打擊傳統泛民主派,扶植「中間派」與「港獨派」。(圖片來源:成報)
不論《成報》當時所言是否屬實,在近2年後的今天,其論點逐步得到證實,從青年新政宣布因受佔領運動啟發成立組織;突然激進發起「衝擊中聯辦」行動又臨陣退縮;競選政綱飄忽不定;當選後以最具爭議的方式宣誓;挑起民間矛盾的同時引發人大釋法;對外稱需要眾酬500萬打官司,隨即不到1年突然間又有了資金;參與政治事件方面,如同其突然冒起一樣、又突然淡出社運界。
人大釋法後,民主派在立法會中的形勢急劇下滑,時任特首梁振英與港府再度入稟法庭以宣誓問題取締另外4名民主派議員議席;在6個非建制議席空窗期間,建制派在人數優勢下,於去年底通過修改《議事規則》,增加立法會主席權力及提高問責港府的門檻,使民主派因人數劣勢賴以拖延港府政策的「拉布」行為亦被杜絕;3月11日立法會為4個議席進行補選,代表民主派的候選人周庭不被獲准參選,而民主派最後只取回2個議席,失去了分組點票關鍵的否決權,亦代表2016到2020這一屆立法會,民主派幾乎無法否決港府提出的法案。
再看看這一屆立法會、即2016到2020之間北京對港有哪些關鍵法案:為《基本法》終審權及香港憲制重新劃下範圍的「一地兩檢草案」;或是首個以法律規範香港自治範圍內教育範疇的《國歌法》;以及2003年撤回以後,再度被北京搬上檯面、催促香港儘快立法的《基本法》23條。
除了這些「顯而易見」的目的外,這個中共一手栽培的「港獨」也同時達到了另一個目標:分裂香港社會。表面上,非建制陣營的分裂到出現傳統泛民主派、本土派以及港獨派,不但分薄了支持非建制陣營市民的選票,也促使了非建制陣營的政見分歧與互相之間的不信任(將在下一節詳述),面對「統一戰線」的建制派對手,非建制陣營內的分歧顯得更加不利。
本屆立法會民主派議員在人數上處於劣勢,去年底建制派護航下通過修改《議事規則》,使民主派賴以拖延港府政策的「拉布」行為亦被杜絕。(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其次,為何「港獨」要以年輕人的形象出現?本文第一節〈最初的「港獨」不是今日的「港獨」〉提到:「香港人口中,包括了大量於1930年代至1960年代其間因為逃避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次國共內戰和共產黨政權統治的華人,這些真正的香港人(注意是指60年代前移民香港的人)一般將自己視為「中華民國的一份子」或「華人」,因此在中共1949年建政後,在香港出現了希望香港能夠成為一個獨立國家、既不受英國殖民統治,也不受中共統治的的思想......經歷過上面這段歷史、仍活躍於民主運動的香港人,典型的代表包括民主黨及支聯會,他們在香港政界非建制派陣營、即泛民主派中,被稱為『民主派』」,因此最明白真正港獨起因與歷史事實的,是一批年過中年的民主派人士,他們提倡「愛國不愛黨」、認為香港及中國都應該走向自由民主的社會制度。
「港獨份子」以年輕人的形象出現,一方面是針對從2012年國民教育風波開始,出現的「具有相當潛力的」年輕民主運動人士,如黃之鋒、羅冠聰等,以混淆大眾對於「年輕民主運動人士」與「激進港獨份子」的視線,將其一概打成「港獨」;另一方面,中共十分熟悉這種利用年輕人一腔熱血的伎倆,利用幾個安插其中的「港獨份子」,煽動激進的年輕人在得到「同路人」認同與社會負面反應的同時,做出更激進的行為,加上媒體的報導與渲染,加大社會各階層之間的斷層:厭惡激進行為的老一輩、與看不起「沒理想老一輩」的年輕人、以及許許多多夾在中間不同意見不同年齡階層的人們,各自抱持自己認為正確的想法,不再包容另外一方,尊老愛幼等傳統觀念逐漸被不滿與憤恨取代。「港獨」的真正目的,就是令社會陷入混亂、鬥爭與互相不信任之中,為其出手「全面管治」製造時機。
特首林鄭月娥上台後提出的第一個目標就是「社會大和解」,事實上,如果不消除中共滲透在香港各界攪局的勢力,幾乎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
目前因佔領運動仍面對港府司法打壓的黃之鋒與羅冠聰。(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