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公子隨筆】宗周之源(圖)


司馬遷與《史記》。(圖片來源:Pixabay)

輝煌的人類文明歷史,母親大抵是所有故事的起源吧。奠定中華文明千古禮樂的大周,其先祖乃古神後稷,後稷的母親姜嫄出身尊貴,有邰氏之女,帝嚳的元妃。

詩經・大雅・生民》,描繪了姜原因天人感孕,而生育後稷的場景。「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姜嫄無子,奈舉行隆重的祭天儀式「郊禖」,祭祀上天。祭天典禮「禋」(yin),意思是升煙以祭。因天體遙遠,仙人遠隔,難能企及,為與仙界天神溝通,以達天聽,而煙,是能穿越三界,抵達天庭的唯一物質,這一儀式稱之為「禋」。

「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舉行郊禖大儀時,神跡出現,大地上出現了大神的巨大足跡,姜嫄抬起自己的腳,輕輕落於大足之中,身心皆有感應,彷彿被一種奇異的能量充滿,自此,便有了身孕。

「不康禋祀」者,是姜嫄心中憂患著天下人不肯信任她因禋祀神明而無人道交接,而生育下上天賜與的孩兒。既然他有著不凡的來歷,姜嫄相信,他能在任何環境中存活下來。於是,後世的我們,熟知了這位年輕的母親一系列的大膽舉動。她曾命人將這個孩子扔在了人煙輳集的集市之中,然而,往來拉車輜重的牛馬,皆小心翼翼地舉起蹄足,避開這個襁褓裡的嬰兒。姜嫄又將他遺棄到深山從林裡,然而,寂靜的山林突然出現許多砍柴的樵夫和採藥人,人跡密集,使得這個嬰兒不被野獸所傷;姜嫄又派人將嬰孩放在冰凍的河渠上,卻有一群群飛鳥落下,用羽翼將這臥冰的嬰孩團團圍住。惟有天命所系,神靈庇佑,才能在這個嬰兒身上,發生這樣的神跡。於是便將他抱回來,親自撫養,取名為棄,這個孩子,就是日後周人的先祖——後稷。

後世之人心中無所敬畏,天對人們的作用,大抵只在於今天天氣如何,對上古時候的社會型態也鑑定為母系社會,認為其人不只有父,只知有母。大抵是人世間迷得越深,神跡也就不在這樣混沌悖行的社會之中體現了罷。而縱觀人類歷史,大抵聖人出世皆有異象。天人感孕,西方眾所周知的,便是耶穌的誕生。而東方更是不勝枚舉。帝嚳的孩子,都乃天賜神人,其另一子殷契,其母簡狄乃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見玄鳥之卵,取而吞之,因孕生契。「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史書都如此記載商的起源。

兒時的棄,剛剛會匍匐爬行時,已然能意有所知,又能貌有所識,能自己從人之口中取食而自啖之。因為母親姜嫄的影響,棄能自己餵食自己時,即表達出對對稼穡的天然喜好,他種下禾苗,生根發苗,幼弱青翠,自有行列,種下麻麥,則幼苗萌生,茁壯茂盛。種下瓜瓞,則串串小瓜簇簇多。總之,這神奇的孩子,與其說他天性親近草木,不如說,草木都自動地親近他。

棄生長的時代,正是大禹治水的時代,《史記》在不同的本紀裡都有描述:「嗟,四岳,湯湯洪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禹沐浴霪雨,櫛扶風,決江疏河,鑿龍門,辟伊闕,修彭蠡之防,乘四載,隨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國。」是大禹帶領著人們,決九川,距四海,開通天下的河道,讓大水隨著河道流入江河湖海,讓山川,丘陵和平原重新顯露,使得人們有了賴以棲身的土地。彼時的年月,食物稀有,人們以打獵遊牧衛生,何以飽足肚腹,事關生死存亡。成年後的棄,被任命為農官。他從大地上紛繁如星的植物中,尋尋覓覓,鑒別那些可進食的穀類。他種植多達上百種:稷谷,菽,麥,麻、瓜、秬、秠、麇、芑等,人們跟隨著他種植穀物,除了耕作和種植,棄擅長相地,他能從香茅野草荊棘遍佈的土地上,勘探出什麼樣的土地是土質肥沃,適應開墾與種植的。棄的腳步跟隨著水源,發掘出一塊一塊適宜於耕作的土地。很自然地,長滿莊稼的土地周圍,自然會聚集起村落人家,豐收的穀物使得古早的人們得到了飽暖。這樣的煙火生計,讓大地變得充滿生機。

每到豐收時節,他帶領人們,將果實釀成美酒,豐美的谷米用來供奉神祇,熟食盛在祭祀用的木碗和瓦盆裡。將晾晒乾燥的香蒿香茅,浸泡於動物油脂之中,點燃後會持久地散發燈火光焰,這樣虔誠用心的豐盛祭祀,用以表達祭祀天帝和先祖的心意。

「棄,黎民始飢,而後稷播時百谷。」——是棄將古早時候的人們,帶入一個五穀保暖,藏入倉稟的文明時期。也是棄,將先民的祭祀之儀,發揚光大,使得祭祀先祖的儀式更加豐盛和誠摯。

舜帝感其功業,就將中原富饒的邰地賜封給棄,號稱「後稷」。

「思文後稷,克配彼天。立我烝民,莫匪爾極。貽我來牟,帝命率育,無此疆爾界,陳常於時夏。」是後裔們對他的隆重祭祀儀式。播種,繁殖,收割,都是光陰之中安靜的事務,靜靜生發,枝繁果香,萬物茂盛,所以,後人稱讚後稷之德乃是文德,其德可配天。他布陳農政,種植糧谷養活芸芸黎庶,後世仰慕他的功德,尊稱他為穀神。配享天、社祭祀,萬世不廢。

山海經》之卷十八海內經.有載:「西南黑水之間,有都廣之野,後稷葬焉。」遼闊的原野上埋葬著穀神後稷,他應運天命而生,帶給人間穀物種植的技術,天人相應的盛大祭祀之禮,走完他天命所在的一生,安詳地埋骨於遼闊大地。那裡百谷自生,香草蔥蘢,鳳凰鸞鳥自在歌舞,百獸行走,靈草常青,祥瑞之境永在。

本文留言

作者梅公子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