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變色的美元,令所有貨幣都將改變顏色(圖)

 2018-02-15 10:2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看中國2018年2月15日訊】在2012年,筆者就說美元將走十年牛市,現在,很多以往看多美元的人們已經保持沉默。也有一些人認為看多美元就是美元黨,其實筆者很鄙視這種說法,因為資本市場沒有國籍之分,也不能有情感,只有客觀的分析。如果有人希望做美元黨、歐元黨或民幣黨,最好去其它地方培養自己的崇拜。

上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隨著美國大陸原油產量的下降,美國對進口原油的依賴度不斷增長,進口原油的成本是多少呢?大家一定會說,國際市場上每天都有一個明碼標價的價格,這是美國的原油進口成本,也決定了美國燃油和相關化學品的成本(這實際就是主要的經濟成本)。

國際原油每天進行交易的價格都是準確的,但這是僅對企業而言的。對於美國這個國家來說,就是錯誤的。

對於企業來說,他的原油價格就是國際市場標注的價格,可對於美國這個國家來說,進口每一桶原油的價格遠遠高於採購商的採購價格。美國2012年的軍費總數是6820億美元,考慮到美國國內是和平環境,大量的軍費是用在海運航線的保護和中東地區的穩定,如果1/4∼1/3和保護原油供給有關,就是1705∼2273億美元,和2012年原油的進口額3470億美元相比,顯然是個沈重的數字。對美國國家來說,原油的實際進口價格將提高49∼65.5%,這是高昂的代價。何況,美國在海灣進行了兩次比較大規模的戰爭和數次小規模的軍事行動,根本的戰略目的也是為了原油。

對於海灣戰爭,美國內部曾提出一系列原因說明參戰理由,主要是石油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以及美國與沙烏地阿拉伯長期的友好關係。但有些美國人對這個原因並不滿足,他們呼籲「不要用血換油」。當年的海灣戰爭中,美國國會計算的美國戰爭開支為611億美元,也有人估計為710億美元;2003-2011年的伊拉克戰爭,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波蘭等國軍隊組成聯軍攻入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獨裁政權。《今日美國報》在2013年報導說,伊拉克戰爭中美國的直接戰爭費用就達8000多億美元。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和琳達·J·比爾曼斯在其《三萬億美元的戰爭》一書中指出,伊拉克戰爭費用遠不是政府公布的數千億美元,若把戰爭對美國財政預算和經濟的消極影響考慮在內,美國實際耗資多達3萬億美元。伊拉克戰爭的目的是什麼?2007年9月16日,格林斯潘在其回憶錄發行時,聲稱他的書中表明進攻伊拉克,「很大程度上」是為了石油。

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大陸的原油產量就在下滑,保衛能源安全,就成為了美軍的戰略任務。

為了能源安全進行的戰爭,進一步刺激軍費支出。而美國與中東穆斯林的矛盾不斷激化(這是9.11的主要原因之一),顯然也與原油有關。巨額的軍費和財政支出,以及貿易逆差的放大,讓美元的價值下降。在原油安全的問題上,美國支出了巨額的成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會鼓勵一般的製造業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有限制。這就要求美國放棄很多製造業、推動經濟全球化,只保留軍工、醫藥等少數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產業。所以,上世紀80年代以後,美國的貨物貿易逆差不斷擴大,亞洲、東歐的普通消費品(包括耐用消費品等)不斷進入美國,製造業成本的差異顯然不是根本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美國原油的真實成本實在太高,美國整個國家無法支撐一般的製造業發展。

財政支出不斷放大,貿易逆差不斷加劇,共同對美元的價值施加壓力。所以,保羅•沃爾克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實行超常規的貨幣政策之後,美元指數跌跌不休,一直持續到大約2012年,這是形成美元指數熊市的內涵。

頁岩油革命之後,美國的原油產量快速增長,2018年2月2日當周的數字是1025萬桶/日,創單周歷史新高,這個水平已經與沙特和俄羅斯的產量差不多,迅速成為能源生產大國,甚至出口都在增長。

或許有人說,美國何時輪到像俄羅斯一樣成為賣油郎?其根源在於美國的基礎設施和工業體系的重建才剛剛開始,產能還未形成,進行原油輸出是正常的。但可以看到,為何川普(特朗普)上任之後,不斷加大原油的開採力度、奠定製造業回歸的基礎,同時通過減稅吸引製造業回流。預計這個過程從現在開始還需要一兩年,也所以,美國政府現在對退出現在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還是猶抱琵琶半遮面,因為自身的工業體系重建才剛剛開始,還要嚴重依賴其它國家的商品進口。

過去一年多,美元指數跌跌不休,從100上方跌破了90,那為何會出現這種情形?

在美元指數從2012年開始經歷了大幅上漲到100上方之後,美元更「值錢」,加上資產價格不斷上漲,這無疑會推動美國消費能力的快速增長,在本土的商品供給還未形成產能的情形下,就必然加大進口、放大貿易逆差。2月6日,美國商務部公告了2017年貿易數據,貿易逆差較前一年上升了12.1%,達到了5660億美元(出口額為2.33萬億美元,增長5.5%;進口額為2.9萬億美元,創造了記錄新高,增長幅度為6.7%。中美貿易順差為3752億美元),貿易逆差創造了9年來的最高記錄。

所以,大家就看到,川普上任之後曾說,他不喜歡強勢美元,內在的原因是會放大貿易逆差。當時有人理解為,川普是地產商,弱勢美元有利於自己的產業,所以,川普可以當總統,而這些人不能,緣於看問題的視野差距太大。

未來一年左右,在世界不爆發經濟危機的前提下(如果爆發危機就進入危機模式),川普政府必然執行兩個政策:第一,通過一些手段壓制美元,形成低位震盪的格局;第二,通過一些非貿易手段壓制貿易逆差的擴大,所以,開始使用201條款。

當資本回流美國、製造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形成了產能之後,美國對國際商品的供給依存度就會開始下降,貿易逆差開始好轉,那時,美元荒時代就會走來,預計還需要一年左右。

美國從能源短缺到基本自給,在深刻地改變著美元的顏色。

從能源短缺到基本自給的美國,將深刻地改變美元的顏色。
從能源短缺到基本自給的美國,將深刻地改變美元的顏色(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美國減稅吸引資本回流、推動製造業回歸、大力推動能源開採、現階段有目的地打壓美元,是一個完整的套路——這裡的核心是能源,有人說美元是石油美元,這才是真正的內涵。

但美國商品自給度開始增長的時候,意味著資本外流的速度下降,再加上美聯儲處於加息週期,美元荒時代就會到來,意味著以商品出口為導向的國家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國際收支遭到破壞,貨幣面臨貶值的壓力;第二,自身龐大的工業產能怎麼辦?如果開工率下降,就會帶來債務惡化。所以,在最近的國際新聞上可以看到,亞歐的主要國家都希望繼續推動經濟全球化,甚至歐盟的官員放話:雖然自己制定了一些貿易規則,但希望美國重回「革命」大家庭,主導制定貿易規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知道未來一兩年是怎麼回事。其實,美國人對大家的想法也是一清二楚,只承諾和英國商定新的貿易政策,但對其它有關開放和貿易全球化的言論,沒有置評。

所以,美元的地位在未來很多年內將會提高,緣於商品的對外依存度會下降。而基於英國與美國的傳統關係,美國新的貿易協議自然會首先從英國開始,對英鎊是堅實的支撐。也所以,筆者在不同的場合都說看好英鎊,如果今年10月英國脫歐不順利,打壓英鎊,還會是新的介入機會。

至於歐亞主要國家和地區的貨幣,當美國的商品自給度開始提升之後,就可能需要演變為「軍事化」貨幣,沒有軍事手段獲取能源並開拓自己的國際空間,進行商品和建設產能的輸出,就會遭遇嚴重的困難。

亞歐主要國家都要進入中東(法、德似乎正在做這件事),為能源而戰,這是當初美國人在自身能源產量下滑之後所做的事情;然後,為國際商品市場的份額而戰,貨幣的未來取決於這一系列行動,它們也在變色。

前面說過,未來的蕭條開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立即,一種是有一定的時滯(6-12個月)。現在,個人認為是立即,理由主要在於美國短期國債市場、全球股市的長週期技術圖形與參數等等。

新年就要到了,祝大家新年快樂,平安吉祥!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宇真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