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準備在中國股市上市。(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8年2月13日訊】最近有人發現全球最大的OEM代工廠富士康的名字出現在了中國證監會網站,這就是在進行預披露,準備在上交所上市,這次富士康還給自己起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全稱叫做富士康工業網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不過這工業大家都知道,那網際網路從何說起呢?
富士康創始人,也是臺灣首富郭台銘自己的解釋是,我們很早就用了AR技術,我們不是傳統製造業,我們是幫客戶量身定做。外界對富士康有誤解,其實20年前我就不止於代工了。富士康的員工體系龐大,將近27萬人,每年光人工開支在150億左右,平均下來每人每年能賺6萬多,月收入都超過5,000元,聽起來還是挺賺錢的,但底薪比較低,員工的收入都是通過大量超時加班而產生,基本超出底薪一倍,也就是說如果月薪5,000的話,員工每月的加班收入恐怕會超過2,500元。
2017年底,富士康的總資產達到了1,486億元,負債1,200多億,資產負債率達到81%,典型的工業企業特徵,而且負債率偏高。要知道他在2016年底的時候資產負債率才43%,所以外界大膽猜測,是不是因為生意不好做,借貸過多,這才想到上市來解決融資問題呢?
光看營收,富士康非常猛,2017年增長了30%,達到了3,545億元,但利潤只有158億,淨利率只有4%左右,很顯然這是一家重資產推動的公司,而且議價能力不強,所以導致利潤率不高。而且這幾年似乎利潤率還在下降,前兩年還能維持在5%以上,2017年又下降了一個點。營收大幅增長,但利潤沒漲,說明費用大幅增加,結合之前的負債率上升,很可能是財務成本增加導致的。也就是說2017年看起來風風火火挺忙活,但實際上都是替銀行打工了,賺來的錢全都還貸款了。淨利率低的企業就是這樣,一旦市場利率提升,你就沒法在加槓桿了,賺的錢還不夠利息多。所以,很明顯,富士康就是遇到了這樣的經營困局,所以他才會想到上市。
那麼,這麼一家公司,該值多少錢呢?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富士康的股東鴻海精密在臺灣股市差不多合人民幣3,200億市值,有人於是推測,在我大A股怎麼還不得5,000億市值。不過150億淨利潤,5,000億市值,相當於33倍市盈率。對於這麼一家公司來說,是不是有點離譜了?除非他的淨利潤也能每年增長30%,而不光只是營收,那麼富士康淨利潤有沒有可能維持30%的增長呢,還真有這個可能!
上面分析了,在現在的市場利率環境下,估計怎麼一年的利率也在5-8%,他負債1,200億,一年光利息就60-100億,而且負債率達到了80%,所以這已經基本達到瓶頸,如果上市融資成功,他把負債率降下去一半,每年就能釋放出30-50億的利潤,瞬間就會利潤暴增30%。這反過來又能支撐他的股價,從而進一步融資增發,把資本市場當成奶牛,從而再降負債,從財務費用裡面釋放利潤。但這只是理想值,能不能如願還得看具體的市場狀況。
但如果拋開財務上的手段,這種公司我們也看到了,他的增長每年很小,基本不超過10%,所以真實市場估值也就頂多10倍-15倍,如果你相信他的淨利潤高速增長,相信他什麼AR技術,相信雲計算物流,相信5G物聯網的概念,買貴了,可能短期喧囂之後,就是慢慢的價值回歸。他用財務費用釋放利潤,這事頂多幹兩年就無以為繼了。後面就會業績變臉。
投資一個企業其實就是三點,第一買資產獲利能力,第二買利潤增長率,第三買自由現金流,從這個模型來看,富士康的淨資產收益率還挺高,但是由於負債上升造成的,如果負債降下去,淨資產收益率也會相應回歸。利潤增長率估計只能短期維持,自由現金流不一定會出現,否則他的負債也就不用升的那麼高了。
另外,富士康什麼時間上市,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市場跌下去了,處於熊市了,一個5,000億的公司上來,也未必那麼容易。所以,綜合來看,這家公司還是不錯的,代表了OEM代工製造的最高水平。也算是現代製造業的典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