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曾質疑佛教與儒教哪個正確。康僧會則表示佛教所說,具有極其深遠的意思。(圖片來源:Adobe Stock)
接續〈佛祖舍利從天而降?孫權知佛法神威〉一文。
孫皓、康僧會之論
時光流轉,歲月易逝。孫權(西元229-252年在位)去世後,等到孫皓(孫權之孫,孫和之子,繼孫休為吳主。264-280年在位)即位,他所行法令,苛刻嚴厲,廢棄了許多濫設的祠廟,並準備毀掉佛寺。不明白佛教緣由的孫皓說:「佛寺因何興起?如果它的教義純潔正確,與聖人的經典相互照應,便可以倚存信奉它的道義。如果沒有實際效應,便全部燒燬。」
明白緣由的各位老臣進諫說:「佛的威力深遠,康僧會感召祥瑞,先皇(指孫權)才創建了佛寺,現在如果輕易毀掉,恐怕會帶來災禍,以後會要後悔。」孫皓便派遣張昱,到佛寺去詢問康僧會,從而考查佛教的真偽。張昱素有善辯之才,向康僧會提出各種疑問,康僧會隨機應變,慷慨陳詞,深刻有力,講得張昱,理屈詞窮。
張昱回去,讚歎康僧會的聰明才幹,對孫皓說:「這個人絕不是我所能趕得上的。希望您好好地對他加以考察。」孫皓召集許多在朝的賢臣,用車馬將僧會迎接過來。
康僧會坐下以後,孫皓問道:「佛教所講善惡報應,與儒教所說,哪個正確呢?」康僧會回答說:「賢明的君主拿孝敬父母、慈愛子女來教育世人,神鳥就會凌空飛翔,老人星就會在天上顯現;用仁愛行善來育化萬物,清甜的泉水就會噴湧而出,美好的禾苗就會破土而長。善既然有祥瑞的徵兆,惡也一樣。所以在暗中做壞事情,就有鬼來懲罰;在明處做壞事情,就有人來懲罰。《周易》有『積善餘慶』之語,《詩經》有『求福不回』之詠。這雖說是儒家的格言,可也是佛教的訓示。」
孫皓說:「若是這樣,那麼莊周、孔子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何必還要用佛教呢?」
康僧會說:「周、孔所說,大約只是眼前的事,至於佛教所說,卻有極其深遠的意思:做惡的人,有地獄等著,叫他長期受苦;行善的人,有天宮在那裡,讓他永享歡樂。用這個道理來規勸或阻止世人,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不是更有說服力嗎?」孫皓當時無法反駁他的說法。他雖然耳聞佛法,但那昏庸凶暴的生性,卻使他不免做些肆虐的事。
康僧會化解孫皓對佛像無禮之報
不久孫皓指使守衛宮中的衛士,進入後宮,修建花園,在地下挖出來一座銅像,有幾尺來高。衛士送給他看,他讓人把這銅像放在不乾淨的地方,拿髒水往上澆,他同群臣取笑為樂。不料,頃刻之間,他全身大腫,極其疼痛,叫苦連天。太史慌忙占卜,得到神示說:「這是冒犯佛祖而造成的。」隨即便祈禱寺廟,以求保佑。
太史命宮女,趕快將佛像迎到殿上,用香水沖洗好幾十遍,燒香懺悔。孫皓一邊爬在地上給佛像叩頭,一邊數說著自己的罪狀。一會兒,疼痛有所減輕,便派人來到佛寺,請康僧會前來說法。康僧會隨即前來,孫皓詳細詢問禍福的來由。康僧會回答他的問題,言辭十分精妙。孫皓非常欽服,非常高興,頗有領悟,立即請求看僧徒們誦的戒文。
康僧會選了一些適合初學者習誦的讀本給他看。孫皓看到佛法如此廣大、慈悲,就更增添了好感,隨即請康僧會給他受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種戒律,他的病十天就好了。
於是,他將康僧會的住處大加修繕,並讓宗室所有的人,全都信奉佛教。借此機會,康僧會在吳國大力宣講佛法。因為孫皓生性凶暴粗魯,難以接受精深奧妙的含義,所以只是給他敘述一些淺顯的善惡報應之事,對他加以開導。
與此同時,康僧會在建初寺翻譯了許多佛經,這些翻譯,都文義允正,深得經體之妙。言辭典雅,義理深刻嚴密,刊行於世。
(事據《高僧傳》)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