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超市是賺錢的好生意嗎?

【看中國2017年9月25日訊】有兩種觀點非常具備代表性:1、所謂無人化更多就是個噱頭,新鮮勁頭過去了,大家也就散了。我到線下買東西,要的就是那種挑挑選選,順便再和店員聊聊天問問話的感覺,如果真的追求極致的效率,拿手機在電商網購,還能直接送到家,這樣不更方便嘛;2、無人化是科技進步的大趨勢,提高效率,節省成本,這是大勢所趨。

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大家立場不同,觀察角度不同,結論可能都是對的。但是有一個概念,必須作為前提釐清:世界上相當多推動人類文明和提高社會效率的發明和創新,未必都是一個好生意。所謂好生意,是賺錢的東西,所謂進步創新,它未必是盈利的東西,這二者並不能劃上等號。作為投資人,我們在尋找的是賺錢的東西。

給大家舉兩個典型案例,汽車和航空,100年前它們是最典型的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發明。但是非常遺憾,在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他們都不是賺錢的好生意。巴菲特甚至說過,如果他能穿越到當年,他一定當著萊特兄弟的面,把飛機打下來,因為它讓投資人虧了好多好多錢。

理由非常簡單,汽車和航空業都存在無序而過度的競爭,他們提供的產品或者服務的差異化,沒有足夠大到能改變毛利率水平。而且這兩個產業裡的公司,為了維持競爭地位,要把賺來的利潤,不斷投入到資本開支和研發費用中。賬面上的利潤,其實都賺不到手。這兩個行業真正開始賺錢其實是最近的事情,因為在長達百年的洗牌中,上百家公司都破產倒閉了,今天的美國是三大汽車商壟斷,全美四大航空公司壟斷,這才開始賺錢。

這就是說,推動社會進步的,未必都是賺錢的好生意。所以今天大家討論無人零售的結論不同,分歧點也正在於這個概念的混淆。

把洋蔥剝開,我們必須要去回答這個關鍵問題:無人超市,到底是不是賺錢的好生意呢?

其實有一個很好的參考樣板,就是自動售貨機。它在形式和功能上和無人超市非常類似,所以可以對照著來看。在50年代,自動售貨機在日本開始出現並大行其道,最初布局自動售貨機的便利店,很快嘗到了甜頭,然後大街小巷慢慢變得到處都是。但是這種先發優勢很快就消失了,因為每家店都有了自動售貨機。

今天你再去看,無論沃爾瑪還是7-Eleven,他們的成功顯然不是因為普及了更多更智能的自動售貨機,人人都有的東西,沒有差異化,也就無法建立持久的競爭優勢。技術,是一個典型的具備先發優勢的東西,但往往不是持久的競爭優勢,因為它很容易普及和被複製。

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戰的時候,索姆河戰役中,英國軍隊最先使用了坦克。這是當時人類軍事史上最震撼的發明,本來以為可以輕易橫掃千軍,但是沒想到在短短几年時間裏,很多參戰國都有了自己的坦克。到二戰時候,坦克更是人人都有的標配了。作為標配,就很難再具備什麼競爭優勢了。

再說到今天的零售,出於未來勞動力的減少,無人化一定是一個大趨勢,它也很快會成為商家的標配,但是這並不是真正的競爭優勢。

那麼零售的競爭優勢是什麼呢?三個:獨特的品牌和文化,獨特的產品和品類,還有卓越的庫存管理。

今天我們再給大家看三個具體案例:

沃爾瑪的成功,是因為它足夠大,大到一定程度,它就有了規模優勢,規模優勢是很重要的競爭優勢,在經濟學上,這也是一種重要的成本優勢。

好市多的成功,在於它的低價戰略和會員卡的商業模式創新。它毛利率12%,基本是全行業最低,它用低價建立黏性,然後大量賣會員卡,超市會員卡他應該是業界首創,而且做到了極致。

7-Eleven作為便利店的代表,它的競爭優勢是自有品牌定價權帶來的高毛利率,一個充分競爭行業,它能做到31%,靠的是大量的自有品牌商品,通過品牌獲得了這些商品的定價權。

最後總結,就像熱帶雨林中的不同物種,他們活下來都是因為有自己捕獵的看家本領,在商業世界,我們管它叫競爭優勢,這是作為投資人,我們超額收益的關鍵來源。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樹澤相關文章


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