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內人士撰文認為流動性困局將危及金融安全。(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9月20日訊】(看中國記者文龍綜合報導)近年來,中國銀行業時不時出現流動性緊張,甚至發生「錢荒」。9月19日,中國銀行業內人士撰文直言,如若不能及時甄別流動性困局中的「灰犀牛」,恐將誘發更為嚴重的流動性風險,危及整個金融領域安全。
日前,中國央行公布了8月分的金融數據。8月M2(廣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8.9%,創出了歷史新低。此外,8月M1(狹義貨幣供應量)同比增長14.0%。具體分項上,8月人民幣貸款1.0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其中居民短期貸款增多2,100億元,這部分資金可能很多都流入了房地產領域。社會融資增加了1.48萬億元,同比增長13.1%,但如果加上地方債,總體上比去年同期還減少了4,300億元。總體來看,社會整體融資需求在降低。
9月19日,《中國金融》雜誌2017年第18期發表了福建海峽銀行行長舒平的文章。他認為中國銀行業尤其是中小銀行已顯現出流動性困局,流動性風險將危及整個金融領域安全。
舒平表示流動性困局有四大特徵。
1、自身資產短期變現難,即「賣不了」。中短期貸款在經濟下行期違約率較高,而針對小部分大型企業發放的又主要是中長期貸款,通常難以在短期內將其持有的信貸資產變現。
2、短期籌資渠道狹窄,即「借不到」。即使短期內通過同業授信、銀行間市場拆借等渠道獲得資金支持,但成本也往往非常高,甚至出現資產負債收益「倒掛」的情形。
3、負債業務整體波動性較大,即「測不准」。對同業存款、公司存款、財政存款等批發性負債的依賴越來越高,而這類批髮型融資金額大、期限短、不穩定。
4、抵禦風險的自衛能力不強,即「防不住」。在盈利指標考核壓力下,日常的資金超額備付率較低,負債額度投放時有超越警戒線,一旦出現大額、集中的流動性兌付事件,難以依靠自身的財務實力將風險平滑解決。
舒平對流動性困局的深層原因做了剖析,他直言中國目前的金融體系存在非常突出的「二元制」現象。「二元制」金融體系使銀行業迷失了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成為銀行業流動性困局產生的根本原因。「二元制」金融體系主要表現為:金融服務方向上的脫實向虛以及金融服務結構上的群體歧視。
7月中旬以來,中國銀行間市場的流動性一直處於較為緊張的狀態,關於要不要降准(調整存款準備金率)的問題,學界和業內都有一些爭論,不過雙方都注意到了超儲率這個關鍵指標。
中國央行在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寫道:超儲率2001年超過7%,不斷下滑至目前的1.5%左右。
超儲率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往往會用到,通俗理解為在商業銀行沒有借出的存款中,去掉官方規定的必須存在央行的那部分資金外,商業銀行可以相對自主動用的「救命錢」。超儲率降至6年來最低水平,說明商業銀行在最大限度釋放可動用的流動性,試圖緩解流動性緊張的局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辛荷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