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子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
秋季是一個適合養生的季節,那吃甚麼養生好呢?快來看看下面這些食物吧!
1、蓮子
蓮子有很好的滋補作用,古人認為它「享清芳之氣,得稼穡之味,乃脾之果也」。秋天食用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止瀉固精等功效。不僅有助緩解失眠等,對易患咳嗽、哮喘等肺部疾病的人來說,蓮子還可以通過補腎增強免疫力,達到潤肺的效果。
蓮子有紅蓮子和白蓮子之分,紅蓮子口感較硬,但補腎、補血效果更好;白蓮子口感香糯,健脾的功效更強。除了蓮子粥、紅棗銀耳蓮子湯、銀耳蓮子羹等傳統食用方法,用蓮子心泡茶去心火效果更佳,蓮子泡酒則固腎效果更為顯著。
2、羊肉
羊肉較牛肉的肉質要細嫩,容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含磷脂多,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含量都要少,膽固醇含量少,是秋冬季防寒溫補的美味,可收到進補和防寒的雙重效果。
但需注意的是,羊肉畢竟性偏溫熱,並非人人皆宜。陰虛火旺、咳嗽痰多、消化不良、節炎、溼疹及發熱者應忌食。
3、山藥
山藥性溫和,不寒不燥,易吸收,各種體質的人都適宜。山藥中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十分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山藥中還含有大量的黏液蛋白、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可阻止血脂在血管壁的沉澱,預防心血管疾病。
山藥種類很多,表皮光滑的吃起來口感比較脆,比較適合炒著吃,比如:山藥炒木耳。而有些山藥表面彎曲,外表皮凹凸不平,麻點比較多,毛鬚比較旺盛,這種山藥口感綿軟,比較適合燉湯、熬粥和做甜品。
4、鱈魚
鱈魚肉味甘美、營養豐富。
鱈魚肉味甘美、營養豐富,肉中蛋白質比三文魚、鯧魚、鰣魚、帶魚都高,而肉中所含脂肪和鯊魚一樣只有0.5%,要比三文魚低17倍,比帶魚低7倍;鱈魚的肝臟含油量高,除了富含普通魚油所有的DHA、DPA外,還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A、D、E和其他多種維生素。而這些營養成分的比例,正是人體每日所需要量的最佳比例。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之用;加入綠豆,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5、栗子
栗子,素有「乾果之王」的美譽,鮮板栗所含的維生素C比維生素C豐富的西紅柿還要多。栗子性味甘溫,具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特別適用脾胃虛寒引起的慢性腹瀉,腎虛所致的腰酸膝軟、肢體不遂、小便頻數者食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栗子較甜,糖尿病患者忌食。而且栗子吃多了會滯膩和引起消化不良,因而嬰幼兒、脾胃虛弱、患有慢性胃腸道疾病的人群最好少吃。
6、芝麻
秋季,人體皮膚易乾燥,而芝麻有滋潤皮膚的特點。中醫對芝麻的藥用有較高的認識,稱它是一味強壯劑,有補血、潤腸、生津、通乳、養髮等功效,適用於身體虛弱、頭髮早白、貧血萎黃、津液不足、大便燥結、頭暈耳鳴等症狀。
但芝麻並不適合任何人食用,對於一些患有發炎病症,比如:牙痛、腸胃炎或腹瀉的人不適合多吃。
7、大棗
據中醫專家講,大棗不光是甜美食品,還是治病良藥。大棗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經有補氣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氣的佳品。中醫常用大棗治療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據藥理研究,大棗有保護肝臟、降低血脂等作用。
專家介紹說,大棗雖然味甘、無毒,但性偏濕熱,故不能多食,尤其內有濕熱者,多食會出現寒熱口渴、胃脹等不良反應。
8、梨
在秋天,每天堅持食用一到兩個香梨,可緩解秋天乾燥,亦能生津潤肺。(以上圖片來源皆為Adobe stock)
入秋之時也是各種梨上市的時候,梨鮮嫩多汁,更含有85%水分,再加上豐富的維生素、鈣、磷、鐵、碘等微量元素,被營養學家稱之為「天然的礦泉水」。在秋天,每天堅持食用一到兩個香梨,可緩解秋天乾燥,亦能生津潤肺。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香梨性寒,千萬不可吃多。另外,不同的梨子其性寒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購買梨子時,最好選購鴨梨、香梨、貢梨等寒性較低的梨子。
9、花生
中醫認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經。可以醒脾和胃、潤肺化痰、滋養調氣、清咽止咳。主治營養不良、食少體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膚紫斑、產婦乳少及大便燥結等病症。
我們日常食用花生米大多是油炸,這樣非常容易引起上火,特別是那些肝火旺盛、內熱上火的人食用,會火上澆油。如果實在想吃,也限於以水煮或燉的花生為宜。新鮮花生最好連殼煮著吃,煮熟後的花生不僅容易消化吸收,而且可以充分利用花生殼和內層紅衣的醫療保健作用。
10、百合
百合有補肺、潤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勞和潤燥止咳的作用。百合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肺經;主治陰虛久咳,痰中帶血,咽痛失音;熱病後期,餘熱未清,或情志不遂、虛煩驚悸、失眠多夢、精神恍惚、癰腫。由於百合營養豐富,常用來作為作強身健體的滋補食品,增強免疫功能。百合的滋補作用可與人參媲美。
百合與粳米煮粥,對中老年人及病後身體虛弱而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尤為適宜。另外在百合粥內加入銀耳,有較強的滋陰潤肺之用;加入綠豆,可加強清熱解毒之效。
責任編輯: 莉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