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国2017年8月6日讯】在日趨嚴格的政策監管之下,房企的觀望情緒也進一步增強。自去年“9•30”迄今,房地產市場進入新一輪調控周期已滿十個月,從限購、限貸到限價、限售、限商,多地調控步入“五限”時代。然而,面對日趨嚴厲的“限字令”,有的房企玩起了“雙合同”等花招規避政策,有的房企則按兵不動“豪賭”政策鬆綁。
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理事譚浩俊文章認為,顯然,這是近些年來房地產市場調控留下的後遺症。因為,每次調控,往往是虎頭蛇尾,開始時轟轟烈烈,大有不把市場調控到位、不把房價控制在合理水平決不鬆手的感覺。結果,很快就在政績渴求中對政策鬆了綁,甚至比調控前放得還要寬、還要鬆。慢慢地,房企對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耐力不強形成了慣性思維,也就不相信調控政策能夠持續發力了。
當前,部分房企“豪賭”政策鬆綁,按兵不動,可能就是這種慣性思維在作怪,就是對政策的耐力不信任。而部分購房者,面對已經遠高出自己購買能力的商品房,咬著牙也要出手,同樣是源於對政策耐力的不信任,過去這些年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虎頭蛇尾的狀況,使他們對房價下降根本不抱希望。要知道,對相當一部分購房者來說,過去因為相信調控政策已經失去了太多機會,進而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極大損害。在他們看來,儘管現在的政策十分嚴厲,但是誰能保證不會再度鬆綁?而鬆綁就意味著漲價,漲價前沒出手就意味著利益受損。這才是政策與房價的邏輯關係。
文章分析,無論房企還是購房者,都對政策會不會持續、有沒有耐力表示懷疑,那又怎麼能夠讓市場趨於平穩、讓房價回歸理性呢?就算土地供應能夠滿足,但只要房企和購房者對政策的信任度沒有建立起來,對政策的可持續性表示懷疑,那麼市場的弦就會始終緊綳著,一旦政策鬆動,房價立刻就會像脫繮的野馬。到時候,利益受到傷害的還是購房者。因此,要平衡房企和購房者之間的利益關係,讓房企和購房者都對政策產生信任,就必須確保政策的持續性、穩定性。即使“限字令”要退出,也必須有其他政策做支撐,才能保證房地產市場不出現大起大落。
事實也是如此,不管各地出台的“限字令”有多嚴厲,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依靠行政手段管制市場,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但是當前情況下,不使用“限字令”,似乎又很難讓市場平靜、讓房價穩定。這就進一步啟示我們,建立房地產市場長效管理機制,用市場化手段替代行政手段,將是房地產市場能否穩定健康的關鍵,比如出台房產稅、物業稅、贈予稅等政策。因為,只有符合市場化要求的政策,才有可能使房價真正回歸理性、長期趨於穩定。
也許有人會說,這些政策的出台,會不會造成房地產市場的崩盤呢?既然開發商有死扛房價的能力,也就有應對調控手段變化的能力,房價出現斷崖式下跌的概率不是很大。只要房價不出現大跌,風險就不可能出現。那麼,市場對房價的調控作用就會發揮,房價也就能夠真正回歸理性。畢竟,在現有條件下,需求仍然是支撐中國房地產市場穩定的主要因素。只要需求存在,尤其是剛性需求,房價就不可能斷崖式下跌,市場也就不會崩盤。更何況,當市場失靈時,有形之手也能發揮作用。
文章指出,從總體上講,此輪房地產調控不會輕易退出,即便退出,也一定會在市場機制比較完善、替代手段已經具備的情況下。所以,房企不要打錯了算盤,不要“豪賭”政策會隨意鬆綁。如果這次再出現以往的現象,購房者可能就永遠不會相信房地產調控政策了,房地產市場可能就會進一步走向混亂了。很顯然,這樣的現象是不會發生的,也是不被允許、不應該發生的。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何云 校对:文龙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