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傳千年的古代智慧――魯班鎖
流傳千年的古代智慧――魯班鎖
魯班鎖,也叫八卦鎖、孔明鎖,相傳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根據魯班的發明,結合八卦玄學的原理髮明的一種玩具,曾廣泛流傳於民間。是中國古代傳統的土木建築固定結合器,民間還有「別悶棍」「六子聯方」「莫奈何」「難人木」等叫法。不用釘子和繩子,完全靠自身結構的連接支撐,就像一張紙對摺一下就能夠立得起來,展現了一種看似簡單,卻凝結著不平凡的智慧。
相傳中國古代蓋皇宮、廟宇不可用鐵釘,會破壞風水,而必需用接榫互鎖的方式進行。榫卯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七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時代,榫和卯幾乎伴隨了中國古代人用木頭的整個過程,民居、宮殿都是用木頭做的。中國人使用木頭的高超技術和豐富的經驗在世界歷史上首屈一指,並形成體系影響到了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等地。這些成就從根本上說就是榫卯的成就。「牆倒房不塌」,充分體現了中國建築的神奇奧秘之處。
魯班鎖是一種複雜的、高度技巧性的榫卯關係。是中國木構結點榫卯技巧達到極致的一種產物。卯榫是兩個木構件之間採用一種凹凸處理的接合方式進行連接的結構,凹進部分叫卯,凸出部分叫榫。其特點是不需要使用釘子,利用卯榫原理就可以將物件牢固的結合在一起,顯示了古人巧奪天工的創造成就。 魯班鎖根據榫卯相互契合的原理,一榫一卯,一凸一凹,六根木頭吻合而成的。這也是早年木工師傅受徒時,讓徒弟練習榫頭的樣本。一直到現在,中式木匠,仍然代代相傳。由於解開這種插接鎖要有聰明的頭腦,所以又有人稱它為「孔明鎖」,將它和古代足智多謀的軍師孔明聯繫起來。
魯班鎖不使用任何接合劑或鐵釘,中間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雙交卡榫組成。
魯班鎖不使用任何接合劑或鐵釘,中間有缺,缺缺相合,以十字雙交卡榫組成。它看似簡單,但設計難度相當高,卡榫僅借木條的不同凹槽放置、拼湊,挖槽的密合度稍有不足都可能影響結構穩固度,需將木塊大小不一的卡榫精準放置才能組合成功,而且只要抽掉一根木條,整個接合的木塊也即散架了。
榫卯結構是兩物體相互銜接比較直觀而原始的方式,二者靠的是木構件的摩擦力連結,因此尺寸必須非常合適,可丁可卯兒。如果用中國古代哲學來看榫是突起物,可以理解為陽;卯口是凹的形狀,貫通了就是卯眼,可以理解為陰。兩者相合是一種陰陽相合。古人也許正是受了動物骨骼和關節中的突起與凹陷的啟發,結合陰陽理念發明了榫卯結構,榫卯結構確實深深地影響著我們中國人的思想,比如有句成語叫作「方枘圓鑿」,出自《楚辭》:「圓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齟齬而難入」,人們在用木料製作器具時,鑿出的卯眼叫作鑿,削成的榫頭叫作枘,鑿和枘的大小形狀必須完全一致才能合適的裝配起來,後來用此成語比喻雙方意見不合,不能相容,配合不好,格格不入。
跟它相反的一個詞大家就很熟悉了,叫作「丁是丁,卯是卯」,(丁指榫頭)講的是做事嚴肅認真,一絲不苟。
魯班鎖實際是一種涉及立體幾何知識的玩具
魯班鎖很可能開始是一件實用的東西,後來才成為遊戲。例如,在山西的農村,過去婦女們用的繞線架就是三根和六根的魯班鎖結構。一個平面的線板一般只可以繞一到兩種線,而魯班鎖結構的繞線架可以繞六種不同的線。這樣,用一個線架,婦女們常用的線就都在手邊了。和魯班鎖遊戲不同的是,繞線架的結構一般都很緊,加上外部的油漆,魯班鎖結構的繞線架一般不能夠打開。
魯班鎖結構還用在器具上,比如說針線盒和筷子簍。人們一般將這樣的筷子簍掛在廚房的牆上,放置洗乾淨的筷子。這樣的器具常裝飾著時代氣息很強的圖文。製作這樣的器具時要用還沒有乾燥的竹子,先用竹子做出魯班鎖結構的架子,再將木板嵌入框架中。竹子乾燥後,器具的結構就會很緊密結實,不能再打開。
魯班鎖以其古樸的外表,對稱的形狀,神奇的內部結構,散發出獨特的吸引人的魅力。一個古老的玩具,卻折射出一個民族古老文化的傳承。
魯班鎖很可能開始是一件實用的東西,後來才成為遊戲(以上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魯班鎖實際是一種涉及立體幾何知識的玩具。通過幾何分割,可以組成多種鎖定方式。古典數學玩具見證了中國古代的悠遠文明,也為現代人傳遞了知識與樂趣。其實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就蘊藏在遊戲之中。通過魯班鎖,能讓我們領略到科學的奧秘與趣味,也能夠學到一些科學的知識與方法。中國古典玩具博大精深,因流傳中外、喜者眾多而博大,因文明高雅、造型優美、數學底蘊深厚而精深。通過解開魯班鎖可以讓我們體驗遠古智慧,可別讓古人留給我們的財富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丟失啊。
責任編輯: 立明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