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發放貸款,導致壞賬比例巨大。(網路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7年4月11日訊】有外國媒體報導說,中國大陸近年來的低銀行利率,導致負責處置不良貸款的中國資產管理公司成為大陸發放不受監管的「另類」貸款的金融機構,獲得巨大利潤。有學者指出,中國大陸另類貸款及地下銀行的興起是因國有銀行的壟斷導致的,是金融腐敗的一個根源。
據英國的《金融時報》中文網4月10號的報導,中國大陸的所謂「壞賬銀行」是指將銀行壞賬變成股份的所謂資產管理公司。他們目前正把另類貸款業務做得風生水起,這些負責處理銀行壞賬的金融管理公司已跨入中國大陸最大的綜合性發放貸款的金融機構之列。與此同時,中國大型的國有銀行的利潤率卻面臨壓力。目前中國大陸的四大直屬中央政府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AMC)成立於1999年,其使命是接手銀行的「不良資產」,過去5年,它們的資產規模迅猛增長。從2012年到2016年,四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信達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規模增長了360%,達1.1萬億元人民幣(合1600億美元)。在此期間,該公司以87億美元收購了一家香港銀行,並獲得了證券經紀、保險、信託、租賃等多項金融業務牌照。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就此表示,當年造成中國各大銀行出現大量不良資產的原因是,它們都是國有銀行,不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發放貸款,導致壞賬比例巨大。而現在,中國大陸的金融行業仍然被這些國有銀行壟斷,「金融行業的市場改革甚至出現倒退,國有銀行的壟斷越來越嚴重。」
中國大陸的四大資產管理公司是:信達、華融(Huarong)、長城(Great Wall)和東方(Orient)。它們一直是中國主要的銀行不良貸款買家。近年來,它們從低利率中獲利,靠以低息借入資金,再以高得多的利息貸款給企業,以重組銀行的不良貸款。分析師認為,以華融公司為例,其過去借入資金的利率平均為3%,而將這些資金貸出去得到的回報率卻達7%至10%。
在北京的胡星斗教授認為,此外,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中國國有銀行通過各種渠道向民營企業發放高利貸,「國有銀行通過貸款公司,或者地下錢莊向民營企業發放高出市場利率四倍的高利貸,從而使銀行也成為官員腐敗的一個溫床。」
報導說,中國大陸的所謂「另類」貸款是由受監管較少、未獲得銀行執照的資產管理公司發放的貸款。這種貸款模式如今在中國大陸蓬勃發展,以滿足那些被國有銀行體系所忽視的中國民營企業的旺盛資金需求。
在中國大陸,這種另類貸款公司和地下錢莊都和國有銀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胡星斗說,「另類貸款公司向民營企業發放高利貸時,雙方沒有合同,因為寫了合同就會被抓住把柄。」
據胡星斗教授的介紹,另類貸款公司和地下錢莊發放高利貸的巨額利潤成為政府金融官員受賄腐敗的根源,只有打破國有銀行對金融業的壟斷,才有可能遏制另類貸款氾濫,「政府應該退出銀行和保險等金融行業,讓企業進行公平的市場競爭。政府只發揮監管的責能,這樣才能根治金融行業的腐敗問題。」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唐風 校對:文龍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