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現代人講究吃食,連古代人都相當講究吃食。(圖片來源:Pixabay)
許多人為了健康而對食材相當講究,有的人則為了滿足口腹之欲,非要餐餐都吃精緻美食不可。在康軿《劇談錄》中,就記載權貴弟子考究飲食的狀況,其過度講究的程度,真令人驚訝!讓人不禁想問,普通的食物,對他們來說真的有那麼難以下嚥嗎?其實,當飢餓難耐時,難啃之物對他們來說亦會變得美味的。
對食物的認知
食物的烹煮有基本的程序與方式,大家多少都有基本認知。然而,大家對於吃什麼樣的食物比較健康,或什麼樣的食物比較精緻美味,或什麼國家的食物具備哪些特色等相關概念,亦不會覺得太過冷僻生澀。有關食物的各種觀念,幾乎已經充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了。因此,多數人的基本認知差不多是一致的。倘若排除國家、民族與習性等跨域的差異,哪些食物好吃,哪些食物不好吃,同區域之人大多是維持一致想法的。
吃過難以吞嚥入腹的食物之人,絕對能明白「與眾不同」的食物所散發出來的奇怪味道。那是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基本的味覺感受,超出平時所習慣接收的範疇的味道時,豈能不促使人產生警覺,並將此類食物列為拒絕往來戶。可是,若是經過精心烹調的食物仍讓某人覺得難以下嚥,這難道會是食物的問題嗎?這難道不是拒絕食用者過於挑剔、過度講究食物的烹飪方式了嗎?
李使君盡心款待 豪士居然不願食用
康軿在《劇談錄・洛中豪士》裡,是這樣說的:
在唐僖宗的乾符年間,洛陽有權貴弟子,蒙受祖先功勳而獲得官位,生活衣物相當充足優渥,且放縱地享受錦衣玉食,對於因得意忘形而失掉操守之事,不多加戒備。他們飲美酒、吃鮮食,盡情滿足口腹之欲。
有一位李使君剛從治理之州歸返,他的居所也在洛陽,由於感念權貴弟子之家施與的恩惠,欲召集他的諸位兒子共同懇談暢聚。有一位敬愛寺的僧人聖剛,時常與李使君往來,李使君就將宴會一事告訴他。僧人說:「我作為他們的門徒已經很久了,每次看見他們的吃食,都是集盡水中陸地的美味珍品,飲食也必定是用炭燒,但往往不滿意。此乃是他們驕逸成性,使君要招待他們,此事可行嗎?」
李使君說:「若是要象的白脂、麋鹿的臉肉,恐怕是無法款備,但若僅止於備妥精緻整潔的筵席,並不是難事。」於是李使君廣求奇珍異寶,要妻子兒女親自烹飪調煮食物,並擺設綺麗座椅與雕刻精美的盤子,選定日期後就邀請對方前來。
當客人們拘束謹慎地列坐時,儼然是冰霜寒玉般。佳餚每每端上來,竟然都沒有動筷夾食。主人再三拱手邀請他們品嘗,他們卻只吃了水果而已。
到了吃飯之時,他們全都一匙吃入口後,就互看了許久,好像吃了苦菜蘗李般。李使君不知道究竟是怎麼回事,只能以烹調不好為由來致歉。
粗米勝美食 飢餓豪士不再嫌
隔天,李使君又見到了聖剛,就將宴會上的情況詳細地說了,僧人說:「我之前說的沒錯吧!」為了此事,聖剛還特意去拜訪他們,問說:「李使君特意準備了豐盛菜筵,膳食甚為豐盛潔淨,何不稍稍領受他的心意?」眾富家弟子說:「烤、煎、調味,都沒有運用準確的方法。」僧人說:「其他食物縱然無法吃食,那以炭炊的米飯又有何嫌棄的?」
他們又說:「上人有所不知。凡是以炭炊飯,得先將炭燒烤過,這稱為煉火,方可用來燒飯,不然,燒出來的米飯仍然有煙氣。李使君家的炭未經火煉,因此難以下嚥。」僧人撫掌大笑說:「這就不是貧道所能知道的了。」
當到了黃巢賊寇攻陷洛陽時,權貴子弟一家的財產都遭到掠奪殆盡,兄弟數人,與聖剛一同竄逃閃躲,潛伏於山谷荒草間,三天沒有吃東西。等到離盜賊的攻勢稍稍遠了些後,就徒步走向河橋。
路上有小店舖剛剛開始營業,以僅僅脫除皮殼的粗米為餐在販賣著。僧人的囊中有錢數文,就去買來粗米裝在土杯中,與他們共食。肚子已經很餓了,自然是覺得精美的膳食比不上粗糧了。僧人笑著對他們說:「這粗米不是煉炭所炊成的,不知道可不可以給諸位郎君吃呀?」富家弟子們聽了,都低頭露出慚愧樣子,沒有再回覆什麼話了。
上述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那些富豪人士在富裕之際,有多餘的心思過度要求烹飪的方式,定要餐餐都吃美味佳餚,可是當碰上災難降臨,連享用粗茶淡飯都是一種奢侈時,吃什麼都會成無所謂之事。因此,若是給予他們曾經厭棄的粗糧時,不經煉火製成的食物都會成了稀罕的人間珍寶。
其實,與許多貧困地區的人相比,我們已經很幸福了,有蔬果米飯可吃,心血來潮時還可以找一間餐廳來品嘗鮮食。所以,何須過度要求食物過度精緻或過度講求烹調方式呢?任何食物,只要吃得健康、吃得安心,不也是一種享受嗎?!
參考書籍
嚴杰譯注﹔周勛初審閱《中國名著選譯叢書67唐五代筆記小說》(台北:錦繡,1993)
「看中國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